王春霞,韋海燕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醫院,新疆 博爾塔拉 833400)
微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王春霞,韋海燕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醫院,新疆 博爾塔拉 833400)
目的 探討微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0例手術患者臨床資料,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15例。對照組在手術室給予傳統護理管理,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微護理。結果 出院時,觀察組護理認知、病區環境、專業技術、護理環節等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隨訪3個月,環境、社會、心理與生理領域等評分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微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提升患者的滿意度,促進患者預后生活質量的改進。
微護理;手術室;護理管理;滿意度
處于手術室的患者病情一般都比較危機,且患者心理壓力過大,基于此,手術室護理重視優化救治與護理服務過程的高效鏈接,以致達到更好的預后作用,為此對于護理的精細度也要求比較高[1]。微護理目的是護理工作中的”人文關懷”,把對患者的關懷作為一切護理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其核心是”以患者為中心”[2]。本文探討了微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0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20例,女110例;年齡23~78歲,平均年齡(46.12±3.03)歲;平均體重指數(22.11±2.81)kg/m2;平均住院天數(14.80±1.33)天;平均受教育年限(14.29±2.88)年。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15例。納入標準:臨床與隨訪資料詳細;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年齡20~80歲;住院期間無死亡情況發生。排除標準:妊娠與哺乳期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管理模式
對照組給予傳統護理管理,常規進行整床管理、生活護理、健康宣教、體征監測等。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微護理。(1)協調好醫患、護患關系:協調好醫患關系之前先處理好護患關系,患者只有在充分信任后,才能收集患者的基本資料,促進醫患、護患之間的關系和諧。(2)積極對患者的生活習慣、病情、情緒狀況、家庭環境、文化等進行了解,把患者當成自己的親人,理解同情患者,換位思考,建立濃厚的感情。(3)發自內心的為患者做實事,盡職盡責,積極滿足了患者的心理需要,要盡可能讓患者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務,又考慮到技術操作的要求。
1.3 觀察指標
(1)患者滿意度:采用我院編制的患者滿意度調查量表進行評定,由患者在出院時實行自評,包括:護理認知、病區環境、專業技術、護理環節等;(2)生活質量:在出院后3個月進行隨訪調查,采用簡化的SF-36量表進行調查,包括:環境、社會、心理、生理領域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滿意度對比
出院時,觀察組護理認知、病區環境、專業技術、護理環節等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出院滿意度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出院滿意度對比,分)
組別n專業技術護理環節護理認知病區環境觀察組11598.35±2.0898.67±3.0395.24±3.8895.24±3.02對照組11590.44±2.7888.83±4.0085.13±3.2487.09±4.10 P -<0.05<0.05<0.05<0.05
2.2 生活質量對比
隨訪3個月,觀察組環境、社會、心理、生理領域等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分)
組別n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領域環境領域觀察組11518.08±4.0122.67±3.1419.20±3.0012.68±2.41對照組11516.58±4.0217.58±3.0016.01±2.2910.83±2.32 P -<0.05<0.05<0.05<0.05
手術室的護理質量成為評估醫院綜合服務質量及應對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患者的自理水平、配合態度、病情狀況、疾病類型和護理質量之間有密切相關性[3]。但是在常規護理中,其擁有相當大的局限性,護理內容、形式隨意性很大,對于患者的身心產生一定的負面因素,不利于患者康復[4]。
微護理是將心理學知識、方法、原理應用于現代護理領域,解決護理實際問題的護理方法,其既要研究護理情境下“患者”的心理活動,又要研究“護士”的心理活動,通過美好的語言溝通、優美的環境、友善的態度,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使患者緊張的心情得到松弛[5]。本研究發現,出院時的護理認知、病區環境、專業技術、護理環節等評分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微護理具有要求醫護人員以自覺積極性投入護理工作,充分利用有效工作時間,增加與患者的接觸、交流時間,并對患者和其家屬的想法進行及時地了解,從而高效地監督與觀察護理質量,提高護理質量的特征。還可以給患者教翻身等一些非職業化的操作,并依據患者的心理活動采取恰當的醫療和護理措施。本研究顯示,觀察組隨訪3個月的環境、社會、心理與生理領域等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總之,微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可以高效地提高護理質量,提升患者的滿意度,提高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
[1] 汪細平.人文護理在手術室工作中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9(39):246.
[2] 楊麗華.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手術室護理配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2):37-38.
[3] 楊春林,張 靜.護理能級管理模式中角色反串的臨床實施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1):62-63.
[4] 何德容.優質護理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手術治療中的作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8):2837-2838.
[5] 尚曉輝,劉 真.手術室護士親身體驗手術體位的重要意義[J].中國實用醫刊,2015,16(2):112-113.
本文編輯:張 鈺
R47
B
ISSN.2096-2479.2017.14.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