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如梅,翟莎莎
(陜西省西安市兒童醫院新生兒二科,陜西 西安 710003)
·兒科護理·
改良后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兒無陪病區的應用效果分析
曹如梅,翟莎莎
(陜西省西安市兒童醫院新生兒二科,陜西 西安 710003)
目的 探討在新生兒無陪病區采用新的優質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 通過2016年在新生兒無陪病區實施改良的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即在加強基礎護理的同時,分階段推出不同的優質護理方案,將優質護理目標具體化、單一化、人性化,觀察并記錄每一個優護方案的實施過程、結果并得出結論。統計四個季度的滿意度進行對比,采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四個季度的滿意度持續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論 說明我們科開展改良后的優護管理模式是有效的,可以推廣使用。
優質護理管理模式;新生兒;新生兒無陪病區
在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形勢下,人們對醫療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促使護理模式日益更新,優質化、人性化的特點越來越突出[1]。在新生兒無陪病區,更需要護理人員的精心全面的護理,減少新生兒治療中的并發癥,對其疾病的治療、康復、及健康成長意義重大[2]。常規護理管理的措施簡單,容易引起新生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不滿意[3]。
優質護理是指醫院的護理服務以患者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全面落實護理責任,深化護理專業內涵,提升整體的護理服務水平[4]。我們科室實施改良的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分階段推出不同的優質護理方案,對患兒進行更全面、更精細的護理。
1.1 “愛心鳥巢”優護服務方案
新生兒的角質層、真皮層、皮下組織較薄,真皮層發育不完善,皮脂腺較少,患兒哭鬧,容易出現皮膚擦傷問題,給患兒增加痛苦。2016年1月份開始,住暖箱及輻射臺的患兒周圍放置棉圈墊“愛心鳥巢”,保護患兒,防止磨傷手腳皮膚。一月份進行“愛心鳥巢”的試用。用一條浴巾卷成一長條,縫制成棉圈墊“愛心鳥巢”,先制作了10條試用。選取10個暖箱作為試用暖箱。每月挑選每個暖箱內的3~4名患兒進行登記并觀察,觀察患兒有無皮膚磨紅、脫皮的問題,并進行記錄。
1.2 “愛心提籃”優護方案
2016年5月開始試用“愛心提籃”,將兩個提籃作為患兒出科檢查專用。“愛心提籃”試行后,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對提籃的調節帶進行加長、加寬;增加提籃數量;選用兩種不同顏色的提籃,以區分傳染病患兒和非傳染病患兒;縫制專用提籃外罩,做到專人專用;對全科的護理人員培訓提籃使用注意事項。對患兒出科做檢查的時間進行調查、記錄。設立觀察組和對照組,選取患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均在2.5~4 Kg,陪檢人數2~3人,均在上午做同樣的檢查,所有患兒的檢查已預約過。對照組為選取4月份10名外出檢查未使用提籃的患兒,觀察組20名患兒,選取5月、6月份各10名外出檢查使用提籃的患兒,將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平均用時進行對比。
1.3 科室建立“一科一品”小講堂
利用小講堂,向家長講解新生兒的居家生活護理、合理喂養、疾病知識,預防感染等的相關知識,之后再與家長進行互動。從2016年7月中旬開展每月兩期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講座。科室固定講座人員,培訓結束后發放護理服務滿意度的調查表,將4個季度的滿意度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使用“愛心鳥巢”的結果
三個月的皮膚受損統計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全科推廣使用,見表1。

表1 1、2、3月份使用“愛心鳥巢”的調查結果
2.2 使用“愛心提籃”后的結果
對照組檢查平均用時為49.3 min。觀察組中,五月份檢查平均用時為46.4 min;六月份檢查平均用時38.3 min。觀察組的平均用時為42.35 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外出檢查使用時間的結果對比
2.3 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結果
四個季度的滿意度統計結果有明顯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
新生兒科室的護理比較特殊,全護理病房、高風險科室[5],患兒不具備表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護理管理工作面臨著很大的難題和挑戰。新生兒日齡小,再加上新生兒器官功能發育尚未成熟,機體抵抗力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從住院至出院,患兒需由專業護理人員進行全面、仔細地護理。因此在住院期間,如果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很容易對患兒造成傷害[5]。我科進行優質護理管理的改良,將優護的目標細致化、單一化、階段化,在加強基礎護理的同時,增加新舉措。單一的優護目標,有利于方法上的持續改進,能很好地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又不會增加工作負擔,比較容易完成。優質護理管理能夠顯著提高新生兒生存質量,提高滿意度。同時護理管理也是造成護理質量下降的重要環節[6],從小細節處罰,再從管理上解決根本問題,提高護理水平。
我科實施改良的優質護理管理模式,通過四個季度的滿意度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說明我科開展的優護管理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推廣。
[1] 劉阿麗,王 莉.加強健康管理中心業務建設的基本思考[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2,14(4):336-337.
[2] 代小梅.優質護理管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運用效果探討[J].現代護理,2016,14(13):69-70.
[3] 季東平.優質護理管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4):229-230.
[4] 龔義俠,賈崢嶸,張等.基層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產婦及新生兒護理效果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4):1682-1684.
[5] 徐 敏.新生兒病區護理風險管理的方法探討[J].醫藥衛生管理,2016,13(13):181-183.
[6] 田愛寧.淺談護理管理在新生兒無陪病區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15):109-110.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14.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