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梅
(淄博市婦幼保健院,山東 淄博 255000)
小兒肺炎應用微波治療儀治療中的護理方法及效果評價
李金梅
(淄博市婦幼保健院,山東 淄博 255000)
目的 探討小兒肺炎應用微波治療儀治療中的護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門診80例采用微波治療儀治療肺炎的兒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配合兒科常規護理、心理護理等綜合性護理措施,觀察護理效果。結果 經過微波治療儀治療加上綜合性護理之后,80例患者的舒適度有顯著提升,所有患者經治療后均已痊愈。結論 微波治療儀治療后配合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兒肺炎;微波治療;護理
小兒肺炎常見于嬰幼兒時期,多發于冬春時節,臨床癥狀常表現為發熱、咳嗽、呼吸困難及肺部噪音等[1]。其治療的主要過程包括:抗炎癥,抗病毒,止咳嗽,平喘等。在常規的治療中,常使用抗生素對小兒肺炎進行治療,但由于現在的醫療環境和小兒耐藥性,常規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方法并不理想[2]。近年來,有許多的輔助治療手段不斷出現,其中,微波治療儀配合相應的綜合性護理措施取得了不錯的臨床療效,本次研究根據我院門診收治的80例采用微波治療儀且配合相應綜合性護理措施進行治療的小兒肺炎患者進行分析,來探討微波治療儀及針對性綜合護理應用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門診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兒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3個月~9歲。
1.2 護理方法
所有患兒均采用微波治療儀進行治療,在患兒治療的同時,護理人員進行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在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指導患兒家屬就護理舒適度獨立、自主的進行評分,用護理舒適度來判斷患兒護理前后舒適度情況。
1.2.1 治療儀治療前的護理
在使用治療儀進行治療前,醫護人員要保持治療室內的通風,盡量避免治療室內的人員不斷進出走動,因微波治療儀的特殊性,在治療前,醫護人員也要仔細檢查患兒的衣物上是否有金屬制品,若有,則通知家屬換干燥、表面無金屬制品的衣服。確保患兒方面不存在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后,醫護人員對微波治療儀進行檢查,確定治療儀的運作正常。
1.2.2 治療儀治療中的護理
因治療儀醫治的患者年齡較幼小,不能自主控制行動,所以醫護人員要全程保持陪伴看護,防止患兒因治療過程中的亂動亂爬導致患兒受傷等醫療事故發生。在照射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要隨時觀測患兒病情,包括:患兒神志清醒與否、心率是否正常、呼吸頻率、體溫變化等。患兒在治療中可能會出現咳嗽,醫護人員要幫助患兒及時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確保患兒呼吸道的暢通。因治療時間較長,患兒可能出現恐懼、不耐等情緒,醫護人員要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待患者,消除患兒的不安心態,保證其在治療過程中能夠配合治療。
1.2.3 治療儀治療后的護理
在微波治療儀治療過后,醫護人員要告知患兒家屬引導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密切關注患兒病情發展情況,指導家屬在日常飲食中要避開生冷、辛辣類食物,多讓患兒飲用溫水。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過程中,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舒適度體驗表進行護理評判,本表以百分制為基礎,60分為及格,得分越高,表示護理舒適度越高,患者家屬越滿意。醫護人員指導患兒家屬就護理舒適度獨立、自主的進行評分,用護理舒適度來判斷患兒護理前后舒適度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數據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護理的前、中、后三個階段,患兒家屬都做出了相應舒適度評分,根據本次統計的舒適度評分表可以知道,在護理前,患兒舒適度得分在34~40,綜合性護理措施實行中,65名患兒家屬給出的舒適度評分為70~80,在護理結束后,根據患兒病情治療情況,患兒家屬給出的舒適度評分為85~90。護理后相較于護理前來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中、后三個階段的舒適度評分情況
本次研究中的80例患兒,有76例經治療儀治療并配合相應綜合性護理措施護理后治愈,有4例患兒因病情較為嚴重,在前者的基礎上配合藥物治療一周后,身體痊愈。治愈率達100%。
微波治療儀治療小兒肺炎的機制是小劑量的超短波可以促使患者局部血管活性物質濃度升高,改善血流動力學功能,增加患者局部代謝過程,從而增加吞噬細胞數,同時超短波的低功率輻射可以抑制炎癥的發展和細菌的合成[2]。
本次研究中的80例患者通過微波治療儀的治療,配合綜合性護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綜上,微波治療配合綜合性護理措施治療小兒肺炎可有效減少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效果比常規抗生素治療更為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1] 劉新博.小兒肺炎微波治療儀治療中的護理方法及效果[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1):91-92.
[2] 鐘鄭發.微波治療儀在小兒肺炎輔助治療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0):53-54.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14.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