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霞,張曉妹,施仲芬
(解放軍第102醫院,江蘇 常州 213003)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供應室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中的應用
戴 霞,張曉妹,施仲芬
(解放軍第102醫院,江蘇 常州 213003)
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在提高供應室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自2016年7月在我院供應室建立品管圈活動小組,對護理人員生手衛生的情況進行分析,制定改進措施,選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實行品管圈前的護士32名作為對照組,2016年7月~2016年12月32名護士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護理人員的手衛生理論及操作考核情況及手衛生依從性情況。結果 活動開展后,我院供應室護理人員的手衛生理論及操作考核成績明顯提高,手衛生依從性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品管圈活動可明顯對提高供應室護理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減少院內感染發生。
品管圈;供應室;手衛生;依從性
品管圈(QCC)是上個世紀60年代由日本學者創立,是一種自動自發、自上而下的工作模式,通過團隊合作來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從而形成持續改善機制[1]。手衛生是預防與控制病原體傳播最基本、簡單、可行的手段,有關研究證明,有效洗手會降低30%的醫院感染發生[2]。供應室作為是感染控制的關鍵科室,會直接影響醫院整體醫療及護理質量水平,乃至患者的生命安全,其護理人員的手衛生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在供應室護理人員中開展品管圈活動,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品管圈活動前(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院供應室護士32名作為對照組,品管圈活動后(2016年7月~2016年12月)供應室護士32名作為觀察組。對照組年齡20~35歲,平均年齡(26.84±5.76)歲;觀察組年齡21~36歲,平均年齡(27.13±5.16)歲;兩組護理人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在供應室中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成立QCC小組(每組8人),經頭腦風暴法提出待選課題,并經1~5分進行評分,最終選出提高手衛生依從性為本次品管圈的活動主題,并確定圈名為“清凈圈”,寓意清潔、干凈、衛生。
1.2.2 現狀調查分析
活動前對護理人員手衛生進行檢查顯示:對缺乏手衛生相關知識占34.38%(11/32);洗手方法及洗手指征掌握不夠占37.50%(12/32);工作繁忙,洗手意識淡薄占25.00%(8/32);手衛生供應物品不及時占3.13%(1/32)。檢查結果顯示活動前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率51.32%(467/910)。
1.2.3 設定目標
根據品管圈80/20原則,得出需改進的重點為洗手方法及洗手指征,手衛生相關知識宣傳。小組圈能力為81.35%。目標提高值=現況值-改善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員能力)= 51.32%-(51.32%×80%×81.35%)= 51.32%-33.39%=17.93%。因此此次品管圈的最終改善目標設為69.25%。
1.2.4 制定實施對策
①宣傳教育:通過發放手衛生宣傳冊及定期培訓學習手衛生相關及感染控制知識,加強護理人員的手衛生理論知識,學習六步洗手法,加強手衛生5個時機的認知,并提高其洗手意識。②建立監督考核機制:各小組組長監督小組成員的執行情況,、護理部每月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給予優秀小組獎勵,對較差的小組進行相應懲罰;③配套物品及設施改善:配置泡沫速干手消毒液和一次性干手紙巾,加設電熱水器,從而增加洗手舒適度。
1.3 評價指標
對兩組人員的手衛生理論和操作進行考核,各個總分100分;運用手衛生依從性記錄表,從清潔區域前、接觸清潔物品前、接觸污染物品操作后、完成一個工作環節后、離開工作環境后5個方面監督供應室護理人員執行手衛生的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衛生考核情況比較
品管圈活動后手衛生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成績均明顯提高,(P<0.05),見表1。

表1 活動前后手衛生考核情況比較比較
2.2 實施品管圈活動后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比較
檢查結果顯示,品管圈活動后觀察組手衛生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實施品管圈活動后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比較
2.3 按品管圈方法的公式,計算目標達標率和進步率
目標達標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100%=209.64%。進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73.25%。
供應室承擔著全院科室診療器具、器械及物品的集中清洗、消毒及滅菌處理任務,供應室工作質量管理對院內感染控制起關鍵的作用[3]。手衛生是預防院內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實施最經濟、簡便及可行,可大大減少院內感染的風險。培養供應室護理人員的手衛生習慣,可為提高供應室工作質量及控制院內感染奠定堅實的基礎。目前品管圈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中,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提高供應室護理人員的手衛生相關知識掌握度,通過培訓及強化訓練提高其實踐操作技能,并提高手衛生意識。本研究結果顯示,品管圈活動后,供應室護理人員的手衛生理論及操作實踐考核明顯提高,其手衛生執行率改善顯著,(P<0.05),由此可見,品管圈活動對提高供應室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減少感染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1] 朱小莉,朱小玲,楊 婕,等.細節護理在醫院消毒供應室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5(5):190-192.
[2] 康宜琴,顧 鈺,范海燕,等. 管圈在手術室與供應室一體化模式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 2015,41(10):1239-1240.
[3] 郝 筱.消毒供應室對再生醫療器械的全程質控管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5,14(93):228-229.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2
A
ISSN.2096-2479.2017.14.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