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慈林
杭州菊英面店開設于1993年,用老板娘名字命名。原先開在自己家里,規模不大、頗有個性:每年盛夏都打烊2個月放“暑假”。
開張20多年來,一直經營杭州傳統面條,尤以片兒川出名。開店伊始,店主將顧客當衣食父母,不管有多少客人,都堅持一碗一燒,名動“江湖”。前些年還引來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攝制組,從此更是紅遍網絡,每次就餐都要排一兩小時的隊。
今年3月,菊英面館周邊地區實施舊城改造,面館也在拆遷范圍內。因其店原為單位公房,不能按商業用房安置,菊英面館開不下去了。老板顏寶福本也打算乘機收手,享幾年清福。有人出200萬元想買其品牌,顏老板愣是沒答應。
消息經媒體報道后,看到商機的溫州老板,斥巨資租下南宋御街鄰近的一幢二層小樓,作為菊英面館新址,拉菊英家人以“品牌”(名聲)與勞力“入股”。菊英擔任新店顧問、其夫顏寶福負責采買食材,其女接替母親掌勺。
9月1日新店開張,杭城多家媒體廣為宣傳,當天竟有800多人前往品嘗,有人甚至凌晨2時就到此排隊。9月2日上午,我特意偕老伴前往體驗。
新店比老店大了10多倍,一樓小半為廚房、大半為店堂,十多張桌子排開,依然座無虛席。雖有10來個服務員,但掌勺燒面的只有菊英之女和另一名員工,因此門外很快排起了長隊。
我10時40分開始排隊,頭頂驕陽似火,腹中饑腸漉漉,1個多小時后方輪到進店,流水號排序378。點了2碗片兒川,加荷包蛋和油渣,總共49元錢,價格不算便宜。又等20分鐘,才送上一碗面條。5分鐘過去了,另一碗始終未送來。跑到廚房窗口詢問,先說要等,又說已送,最后才搞清是燒好了沒人送。
足足折騰100分鐘,總算吃上這“網紅”面,只是感覺有點劃不來:面條雖沒糊,卻只熟了七八成,面芯是生的,也沒有耐咬嚼的“勁道”;肉片切得太厚,炒得又過了火候,硬得嚼不動;雪菜腌得還未入味;添加的油渣細碎似肉末、僅十幾顆;喝口湯,竟然使自小吃慣了咸熗蟹、咸泥螺的我都感到齁咸……
看來網紅是把雙刃劍,菊英面館原先規模小,店主以平常心做,質量反而有保障。如今老板斥重資,每天門口排起長隊,掌勺的一兩分鐘燒一碗面,連咸淡都沒時間控制,這質量還如何能保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