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祖成
近日,山東省慶云縣推出“不勝任現職干部召回管理試行”制度,為干部劃定28條紅線,凡觸碰紅線者將被立即召回,進行集中教育、實踐鍛煉、問責處理。
對不勝任者及時“回爐”,通過召回過程的學習培訓與鍛煉摔打,對干部的確是一種懲戒與歷練,也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有效形式。
“回爐鍛造”固然可取,但不能讓這種現象成為主流。冷靜分析會發現,之所以動用“回爐鍛造”措施,主因是干部的本位意識不強、履職盡責不到位,在從嚴治黨新形勢下,失去了干部履職盡責、干事創業的“本位”,成為了需要“回爐再造”的“殘次品”和“不合格品”。
對“問題干部”實行“回爐鍛造”,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亡羊補牢”式的事后補救行為。“羊”丟了才加固“羊圈”,雖能避免進一步的損失,但并非最優選擇。如果能早些將“羊圈”筑牢,防患于未然,“羊”又豈會丟?同理,如果我們在選用干部和配備班子的時候,嚴把質量關,嚴防“帶病提拔”,加強干部日常監督與管理,抓早抓小抓苗頭,促使干部踏實干事、履職盡責,何須走到“回爐”的地步?
“回爐鍛造”不如“回歸本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干部的本職是干事創業,本位是履職盡責。我們贊許對問題干部“回爐鍛造”,更應激勵干部履職盡責“回歸本位”,營造“吃苦者吃香、實干者實惠、有為者有位”的濃厚氛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