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張宇
火爐前火苗躥騰著,熱浪一陣陣襲來,揮汗如雨的工人們,拿起玻璃瓶裝的鹽汽水咕嚕嚕咽下了肚。
這一幕在袁浩腦海中始終難以忘懷,事實上,火爐邊的鹽汽水一直深埋在老武鋼人的記憶中。15年前,在袁浩的見證下,武鋼鹽汽水被改良為“咸伙計”飲料推向外部市場。
然而,到了2015年,承載著武鋼人難舍情懷的“咸伙計”,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舉步維艱。
武鋼飲料產業生死存亡之際,時任武鋼城服快餐食品飲料公司首席師的袁浩主動請纓,下沉到飲料事業部主掌“咸伙計”。
短短兩年,袁浩帶著團隊力挽狂瀾,讓武鋼飲料在2016年一舉扭虧為盈,不僅實現盈利314萬元,外部市場份額更由2012年的10%躍升至80%,“咸伙計”得以起死回生。
“作為老黨員,把寄托了幾代武鋼人希望的品牌做強做大,是我堅定不移的信念!”這是剛剛榮獲寶武集團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稱號的袁浩鏗鏘有力的聲音。
擔當——是能力更是使命
“怎么能讓這個像自己孩子一樣的飲料就此停產?”袁浩一遍遍問著自己。
自從1991年從湖北工業大學食品專業畢業后進入武鋼食品飲料公司,袁浩在飲料行業摸爬滾打了25個年頭。是他,看著武鋼鹽汽水的一次次“成長”:1958年武鋼投產,武鋼鹽汽水隨之誕生。2002年,鹽汽水著眼重體力勞動人群,走向外部市場。5年前,“咸伙計”為擴大銷量,將受眾轉為面向運動人群的休閑飲料。
“受制于歷史原因,多年來投入不足,咸伙計在品牌知名度上無法與一線產品相提并論。”袁浩向記者坦言。過去,武鋼飲料產業收入90%來自鋼鐵主業,隨著生產自動化的推進,武鋼內部對鹽汽水的需求量開始變少,市場競爭又格外激烈,2014、2015年連續兩年虧損,袁浩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5年,武鋼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調整,武鋼城服快餐食品飲料公司也不例外。領導發話,如果再持續虧損,就不得不將這個有著近60年歷史的飲料忍痛停產。
“敢于擔當,是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具體到我們,就是要破解經營難題,打開發展局面。”這時,袁浩站了出來,主動請纓全面負責飲料事業部的工作。“我對鹽汽水有信心!”袁浩堅信不疑。
聽到袁浩要來當負責人,“咸伙計”生產車間工段長劉文斌,這位在武鋼工作了快30年的老工人心里燃起了希望:“咸伙計有救了!”
然而,這時的“咸伙計”不僅欠缺品牌知名度,員工等靠要的慣性思維也不可能在朝夕之間改變。能不能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很多職工包括有的黨員持消極態度。接手“咸伙計”,袁浩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再難的關要闖,再險的灘要涉!”袁浩暗暗下了決心。
創新——是突破更是超越
“因為害怕不能按時下班,下午三點運輸車隊就不愿意再出去送貨。”袁浩告訴記者,曾經的“咸伙計”團隊情況不容樂觀。袁浩深知原有的經營管理模式無法帶領“咸伙計”打開發展局面,創新勢在必行。
上任后,袁浩第一件事就是把飲料廠、內銷部、外銷部等三個單位整合為飲料事業部,通過全員競爭上崗等措施,把100多名職工減到了60多名,一舉破解飲料系統體系臃腫的局面。基薪+績效的薪酬管理辦法隨之出臺,實行淡季工資和增量分享機制。淡季時,所有員工每月都只能拿1550元的基本工資。
“辦法一出臺,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職工不理解,一名銷售人員揚言找我拼命。”袁浩說,自己認準的事,壓力再大也要干。銷售旺季,推行聯產聯酬、聯銷聯酬,生產人員月收入差額達3000多元、銷售人員月差額超過8000多元。“那名揚言要找我拼命的銷售人員,有個月業績好,拿到1萬多元,心氣也順了。” 袁浩很是欣慰。
在飲料行業,7月到9月一般為旺季。“公司因為倉庫面積有限,每年一到旺季到處找倉庫。”袁浩告訴記者,為解決現有庫存容量無法滿足需要的問題,他創新性引進第三方物流,有效降低了庫存成本和物流成本,還為產能擴大創造了條件。
“黃經理,加油站的站點就拜托你了!”忙碌的袁浩電話不斷,為了拓展銷售渠道,袁浩也是想盡了辦法:“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都會去嘗試。”如今,“咸伙計”的淘寶網電商渠道、傳媒配送渠道、中石油加油站渠道、餐飲配套渠道等四大類渠道已逐漸成熟,還積極探索推行區域承包銷售模式,讓市場外拓。“我們小品牌就用小品牌的方式闖出自己的路!”袁浩笑著說道。
袁浩上任后的一系列動作,讓“咸伙計”從體制機制到營銷手段全面“重獲新生”:目前,“咸伙計”的庫存容量翻番,產能增至每年160萬件,銷售渠道由原有的3大類擴張為現在的7大類,零售終端達到1萬余個,武漢及周邊已形成固定消費群體,部分產品遠銷海南、天津、成都等地,并被評為武漢市“著名商標”……“咸伙計”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表率——是行動更是力量
“翻身仗”背后,是袁浩的全力以赴和武鋼飲料人的堅守。
飲料產品是快消品,銷售必須依靠廣告拉動和渠道推動。袁浩帶著飲料事業部推行全員營銷,哪里人多就往哪里鉆,哪里有活動就往哪里跑,到處“湊熱鬧”。
在袁浩的帶動下,飲料事業部的黨員們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先后參加了光谷萬人相親會、木蘭萬人登山節等多次大型活動,還在社區、學校、旅游景點開展宣傳推廣活動300多次,以最小的廣告投入獲取最大的宣傳效果。
“我們所有的人都擰成了一股繩!”工人劉文斌充滿了干勁。
“袁浩本是快餐食品飲料公司的領導班子成員,他主動申請下沉做項目負責人,真是吃了不少苦頭!”漆巨星是袁浩的老同事,看到袁浩沒日沒夜地撲在“咸伙計”上,感慨不已。
雖然袁浩從不說,但漆巨星知道,曾有飲料公司出幾倍的年薪,想“挖”走作為資深飲料專家的袁浩,但他不為所動。
提到這個插曲,袁浩這個外表樸實而溫和的中年男人臉上露出些許害羞:“我在武鋼呆了20多年,離不開了。”
雖然寶武黨委、武鋼黨委給予了他許多榮譽,但袁浩始終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這個力挽狂瀾的“賢伙計”知道,自己還有更長的路要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