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文化”禍害不淺
拉幫結派排斥異己,這是幾千年封建文化的遺毒,破壞了一方的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 要從根本上肅清“圈子文化”的流毒,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特別是對“一把手”的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堵住權力尋租和腐敗滋生的空間。
(來鳳 干敏)
保持“圈”內“圈”外風清氣正
為人民服務的答“卷”,一入口中就成了“圈”。“圈子”里的人肩負國家賦予的不同使命,對內觀點統一,對外嚴守秘密就形成了“圈子文化”。一旦“圈”內人思想滑坡,國家賦予的責權就會偏離正軌,監管機構須嚴控“圈子”文化,才能保持“圈”內“圈”外風清氣正。(老河口 李全勇)
挪挪地方縮小圈子
“圈子文化”亂象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某些單位 “一朝君子一朝臣”、“新官不理舊事”的陋習并不罕見。在某一地方、某一崗位時間長了也難免有了一個小圈子,權力大了也就自然有了一個大圈子,有些人干一些違法勾當,損壞人民群眾的利益。怎么革除?我認為換換崗位、挪挪地方就可以縮小圈子、難以形成圈子。對“圈子文化”早監督、早預防、早革除,對工作推進也大有好處。(五峰 陳振洲)
向“圈子文化”說“不”
向“圈子文化”說“不”,是每位黨員和領導干部必備的“基本功”,需要心底無私、心中無畏。心底無私,就會自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服從大局,不趨炎附勢,不阿諛奉承,自覺抵制各種“圈子文化”的誘惑和浸染,把公眾利益擺在第一位,一心一意謀事干事。心中無畏,就能堅持正義,大公無私,以百姓利益為取向,不唯權勢、不唯私利,敢于向違規違法行為斗爭。只有這樣,才能讓“圈子文化”失去市場,才能永葆黨員和領導干部清廉、剛正本色。(麻城 熊明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