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
內容摘要:欣賞性學習活動作為音樂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旨在培養兒童藝術情操、增強兒童對音樂的興趣。本文以蘇少版《時鐘嘀嗒》單元內容為研究課例,從“設計、實施、反思”三個遞進步驟,逐步探究欣賞性音樂學習活動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欣賞性學習 情緒體驗 情境表現
一.設計
欣賞性學習活動是音樂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教會學生如何審美、審音樂中的哪些美、如何表現美、如何感受美,這一切都是音樂教學的核心。根據欣賞性學習活動的條件及要求我選擇了蘇少版《時鐘嘀嗒》單元第一課時教學作為研究案例。
《時鐘滴答》是蘇教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從本單元的全部內容來看,教材主要以音樂審美為主線,通過歌表演、律動、音樂游戲、集體舞、我的創造、露一手、等不同的集成塊,有機地滲透人文科學,合理地安排自然、生活、社會三個不同維度的音樂教學內容,并引導兒童循序漸進地接觸感受并認識自然、生活、社會,本單元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初步感受并表現音樂的能力,豐富情緒體驗,感悟時間珍貴。
歌曲《鐘》與管弦樂合奏曲《在鐘表店里》這兩首音樂作品情節性較強,情緒對比也很明顯,非常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與生活經驗。歌曲《鐘》旋律流暢、節奏明快、情緒歡快,簡單易學,歌詞也生動形象(我家的鐘兒會唱歌,嘀嗒嘀嗒嘀,當當當當當當當,敲了七下鐘,爸爸媽媽去上班,我呀要去上學校,我家的鐘兒會唱歌,嘀嗒嘀嗒嘀)。樂曲《在鐘表店里》有兩種主題,分別是抒情優美的、歡快活潑的主題。這兩首音樂作品符合欣賞性學習研究的條件,本著讓孩子們在“動中學、樂中學、玩中學”、豐富情感體驗、培養時間觀念的初衷,我對本節課進行了認真設計。
二.實施
1.初次試教
在第一次試教過程中有三個教學片斷值得我反思與研究,分別是歌詞教學、歌曲處理、欣賞教學三個片斷。
課堂實錄片斷一(歌詞教學片斷)
歌詞教學環節目的有二:
1.讓孩子熟悉歌曲的主要內容,了解歌曲大意。2、能夠富有表情地、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教師范唱完畢
師:誰來說一說,我家的鐘兒唱了些什么?請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生:我家的鐘兒說,爸爸媽媽去上班了,我要去上學了。
生:唱到了鐘兒嘀嗒嘀嗒的走路聲。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歌詞,好不好?
生:我家的鐘兒會唱歌,嘀嗒嘀嗒嘀,當當當當當當當,敲了七下鐘,爸爸媽媽去上班,我呀要去上學校,我家的鐘兒會唱歌,嘀嗒嘀嗒嘀
師:你能象老師這樣念嗎?(采用有節奏地念白方式讀歌詞)
學生學習情況描述:第一次試讀,節奏不對,特別是第一句第一小節和第二句,整首歌詞在念白過程中的速度控制也有一種拖沓的感覺。
師:同學們要讀得快一點,像老師這樣(再次范讀)
學生學習情況描述:速度快一點,但節奏較亂,沒有嚴格的按照節奏型進行。
師:請跟著老師一起讀,加上事先錄制的電子琴有力的節奏來伴奏
學生讀,再讀了三遍基本上表達了要求。
課堂實錄片段二(歌曲處理片段)
學會歌曲后,我設計了二度范唱,設計了將第三四樂句反復一遍,并加快速度演唱,結束漸慢處理。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加具有表現力地演唱歌曲,具有創造性的表現音樂。
師二度范唱前:爸爸媽媽去上班了,小朋友還沒有去上學,我家的鐘兒非常著急,于是再次唱道:(范唱)
師:我家的鐘兒為什么這樣加快速度唱?
生:應為他著急了,所以就快了。
師:我們也一起來試試!
(學生演唱)
課堂實錄片段三(欣賞部分片段)
欣賞部分的教學以音樂故事的形式展開,教師邊彈電子琴(創設故事情境)邊講述故事,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在情景中熟悉、記憶音樂主題音調,感受速度、音色、力度的變化。
音樂故事
師:阿圖爾先生同往常一樣吃好早飯,快樂地走在去往鐘表店的路上。我們一起隨音樂的節奏跟著阿爾圖先生一起快樂的踏步吧!
(教師彈奏主題1)學生集體律動。
師:大家注意是快樂地行走,所以要加上神氣開心的表情。
學生很投入,都在昂首挺胸,闊步向前。
2.討論并改進
第一次試教結束,聽課老師們首先對我執教的這節課給予了較高評價。肯定了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與教材的挖掘,同時大家又提出了很多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我進行了梳理和歸納,大致有以下三點:
(1)片段一中的問題:教師為何范讀了多次,教學效果卻不顯著。建議:讓孩子在一定的情境和情節中念白,先有情緒體驗再帶動念白,速度感和節奏感一定會有提高的。
(2)片段二中的問題:教師處理歌曲的意圖為什么要很直白地告訴孩子?建議先讓孩子有“著急”的情緒體驗或直接聆聽教師范唱,然后設問:為什么這樣唱?用音樂感染學生,豐富情緒體驗。
(3)與片段二有類似之處,為什么要先給音樂定義情緒:“快樂地走在去往鐘表店的路上(教師演奏)”,教師是在暗示孩子:這段音樂的情緒是歡快的,建議直接演奏,完畢設問:從音樂中你感受到主人翁的心情怎樣?
3.第二次試上
針對出現的問題,結合專家的建議我重新調整了教學設計。
課堂實錄(一)(歌曲教學片段)
教師范唱完畢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一下主要內容嗎?
生:七點鐘了,我們要上學了,爸爸媽媽也要上班了。
師:是啊!七點鐘該上學了,該上班了,你們能讀一下嗎?
學生讀2句時教師打斷:這樣的速度讀肯定要遲到的,怎么讀?endprint
生:快一點!
師:對,而且要帶勁一點。(有節奏地范讀)
學生學習情況描述:很快掌握了速度,但節奏還存在一點問題。
師: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念,看好老師手勢、聽好電子琴中的節奏聲,你一定行!
一共讀了兩遍,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有節奏的歌詞念白。
課堂實錄二(歌曲處理片斷)
教師二度范唱前說道:大家唱得很好,其實還可以這樣唱。(緊接二度范唱)
范唱結束教師提問:你聽出來了嗎?老師是怎么唱的?
生:老師把最有兩句唱了兩次。
師:還有呢?
生:還加快了一點,最后又慢下來了。
師:為什么要這樣唱啊?
生:因為這樣唱他(歌曲中的主人翁)就會抓緊時間了。
生:因為著急了,就會這樣唱了。
師:那為什么最后一句又越來越慢了呢?
生:因為他去上學了,鐘就不著急了。
師;你的感覺很靈!表揚!(教師給孩子們豎起了大拇指)我們也來試一試。
(學生演唱)
課堂實錄三(欣賞教學片斷)
音樂故事
師:早上,阿圖爾先生同往常一樣洗好臉吃好早飯走在了去往鐘表店的路上,你猜猜他今兒個心情怎么樣?
生:很好!
生:應該還可以!
生:可能不好!
師:哈哈,不急,聽完這段音樂你就知道了。(教師演奏《在鐘表店里》的主題1)
演奏完師問:心情怎么樣?你聽出來了嗎?
生:心情太好了!開心!
師:你是怎么聽出來的呢?
生:因為這段音樂速度很快。
生:因為音樂聽上去很輕松、很歡快!
師:那我們就一起踏著音樂的節奏,跟著阿圖爾先生快樂地去鐘表店吧!
教師再次彈奏主題,學生踏步律動。
三.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與實踐,我得到了以下幾點啟示:
1.欣賞性音樂學習活動關鍵是要讓孩子在聆聽音樂中獲得情緒體驗與感受,發展音樂感受力,培養音樂趣味,增強欣賞能力。在本案例中表現為:在加快速度的范唱中感受到著急的心情;在歡快的《在鐘表店里》主題中感受主人翁的快樂心情,并能隨之律動。
2.欣賞性音樂學習活動不能忽視情境、情節對音樂表現的影響。在本節課表現為:教師有節奏地范讀歌詞若干遍之后,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顯著,當第二次上課時教師強調:這樣讀肯定會遲到的。孩子自發加快了速度,變被動為主動,節奏念白變得更生動、更形象了。真正做到了:在動中學、樂中學、玩中學!
3.欣賞性音樂學習活動中學生情緒體驗可能還與“生活經驗”“時代背景”“周圍環境”等原因有關,這在本案例中有一點但未深入,主要表現在教師所問問題,學生會有不同的回答,預設與生成之間的差異說明音樂的情緒情感也離不開“生活經驗”“時代背景”“周圍環境”等因素,這就是大家常說的:一百個聽眾也會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的形象。
長期堅持進行這樣的實踐與研究一定能夠發展孩子的音樂移情能力與內摩仿力。欣賞性音樂學習也會成為培養兒童藝術情操、增強兒童對音樂的興趣的有效學習方法。
(作者單位:江蘇無錫市南長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