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芳
內容摘要: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改善,教育問題得到廣泛關注, 尤其在低智兒童的問題上。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媒介,是人與社會與外界獲取信息的橋梁,日常生活中更是無處不在的。面對低智兒童在此方面存在的諸如語言閉塞、邏輯混亂、溝通障礙等現象,本文通過針對性剖析現狀,以現象反映實質,并提出如何提高啟智生語言口頭表達能力的可行性策略,從實踐角度出發,為達到切實效果。
關鍵詞:啟智生 智障兒童 語言表達能力
一.低智兒童“語言口頭表達”能力缺陷表現形式
智障兒童在成長期間在行為適應方面存在缺陷,受先天或后天原因導致語言表達能力障礙,綜合可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1.社會歧視觀念,無人可說。社會對智障兒童帶有強烈的偏見色彩,對其行為、智力等持否定態度,認為其智力低下、愚笨,不愿意與他們進行交流。大量社會調查顯示,其一,存在部分人群認為其口吃含糊根本不愿意與智力缺陷兒童說話;其二,他們認為智力缺陷兒童說的話都是“胡言亂語”,與他們說話只是想尋開心。兒童天性是活潑好動的,在咿呀學語之時就渴望能與外界溝通,但社會歧視眼光影響下,極少數人愿意真誠的與他們交流。隨著年齡的長大,逐漸能明白自己與普通孩子的不同,自卑情緒加重,甚至產生自閉等更心理疾病。
2.缺少學習開發,不能說。能力的培養需要經過多方面的教育,學前起步階段學生可塑性強,是接受新知識、激發潛能的重要階段。口頭語言表達缺陷的智障兒童能力開發面臨兩大難題,第一,智力低下,此類兒童比正常智力下的兒童難以接受知識,難以明白理解教師表達的內容;第二,口頭語言表達障礙,表現為口吃、邏輯混亂等,兩者的影響下教學過程中很有可能出現,教師和學生互相不能明白對方的表達意思。然而,這一問題尤為需要后天學習來進行改善。智力問題不等同于其他疾病,可接受多次治療得以根治,這一問題只能通過后天幫助開發,爭取實現簡單的日常交流和生活自理。就現代社會發展程度而言,多數家長在面對這樣的孩子時,最終還是選擇放棄,家庭壓力過大,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幫助開發啟智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國近些年,大力扶持建設特殊兒童學校,以幫助特殊兒童實現平等教育,但目前的情形尚不樂觀。特殊學校的建設僅解決硬件問題,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缺乏針對性訓練等都是重大影響因素。學習是后天能力開發的重要舉措,沒能接受學校與家庭有效的訓練開發,再加上智力缺陷兒童先天性智力問題,口吃含糊、語句不連貫,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二.啟發低智學生“語言口頭表達”能力的教學策略
1.激發興趣,讓學生“有話想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促使學生主動參與交流表達,作為一股強大的情緒力量,興趣能充分激發學生想去交流的愿望。教師不應過于注重教學過程,應多去仔細觀察每名學生的興趣,例如,畫畫、看書、運動等,從興趣入手,和學生打成一片。根據學生的多樣性,選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同時要以學生為主體,不能只理論教學,有效的培養學生對語言溝通的興趣,讓學生樂于開口說話。上文中我們提到了“無人可說”,沒有充分的外界交流,自然也就無話可說,在學校的群體環境下,將興趣做為催化劑,產生有話想說的化學反應。
2.創設語境,讓學生“有話可說”。智障兒童在智力方面稍顯不足,教師要根據他們的接受能力,緩慢推進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中多與學生互動,多開展小組討論的環節。智障兒童日常生活面狹小,說話機會少,教師更應注重課堂交流,讓學生首先在課堂“有話可說”,逐步在教師的鼓勵下,在興趣活動的參與中,課外也能“有話可說”。例如:智障兒童在剛開始說話表達的時候的確存在嚴重的口齒問題,部分同學不愿意開口說話,教師可針對性類似拼音表等工具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先讓同學認識某些日常生中的物品,人類意識中圖片比文字讓人更容易接受,讓學生產生看到圖片或者生活中看到該物品有表達有說出來的想法。
3.多方結合,讓學生“能說會說”。智障兒童作為智力缺陷特殊兒童,僅靠常規的教育方法收效甚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考慮“肢體帶動語言”,語言表達障礙人群都存在一種“自己明白不能表達”的現象,再者智障兒童更是嚴重。教師授課過程中以手勢,動作等來幫助學生理解所表達的內容,讓學生先用行為動作代替口頭表述,逐步加深學生表達欲望,循序漸進提高智障兒童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教育從來都不是一方的事情,僅靠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學校應結合家庭,實現“1+1”的教育形式,學生在學校接受的知識、日常與同學的生活都能與家長分享,實質上也是反復的訓練過程。家庭是一個很好的語言環境,家長積極配合學校鼓勵學生說出來,過程中要以耐心灌溉,不急躁不急于求成。
三.結語
語言交流是人類并不可少的媒介,低智兒童在這一方面存在重大缺陷,我們更應責無旁貸的給予幫助。社會大眾應擺正眼光,以平等關愛的心態,加以正確科學的訓練指導,竭盡全力的為低智兒童創設語言環境、采用多種教學模式、鼓勵實踐教學,讓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先天不足,基本實現日常生活語言口頭表達。
參考文獻
[1]張國鳳.淺談怎樣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6).
[2]張麗.淺談如何提高農村中學生的語言口頭表達能力[J].新課程(上),2011,(4).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特殊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