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
近日在某社交平臺上,以扮演《天龍八部》中鳩摩智一角為內地觀眾熟知的香港演員李國麟借綠皮火車軟臥的普及,感嘆如今祖國交通網絡的發達,“生平第一次搭綠皮火車軟臥,感覺很特別,隨著祖國的高速發展,交通網絡已經四通八達,交通方式及效率也越來越高,但是搭乘綠皮火車軟臥在十多年前算是最好的交通方式之一,此行深有感觸。”在評論里,李國麟還加了一句:愛國是每個中國人最基本的事情,有國才有家,國家富強才不會受欺負。此舉收獲網友數萬好評。
相信不少網友點贊不僅是出于他的愛國,更是出于他的香港人身份,比如就有網友留言:“愿每個香港人都能有您這樣愛國的思想!”
依筆者觀察,在香港有兩種人:一種人由于工作或其他個人原因,經常往來于內地與香港之間,他們很了解內地的情況,演員出身的李國麟應該就屬于這種;而另一種人則不太了解內地,只是從西方媒體上了解個大概,而且很可能還是片面的。香港回歸已經20年了,有些人甚至從來就沒有踏足過內地。對內地心存偏見,甚至高喊“香港獨立”者,蓋以后一種人居多。
過去40年,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對外開放的門也越敞越大,許多到訪過內地的外國人和港澳臺居民都能夠感受到中國的巨大變遷。李國麟在內地坐了一趟綠皮火車,從中感受到內地交通運輸的迅速發展。如果他經常往來兩地,估計應該也知道,內地近年的發展遠不止如此。這說明,只有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親身體會,才能獲得一手直觀的信息;也只有在那樣的基礎上,才可能進行有效和中肯的信息處理,轉化為認知,直至升華為感情。
雖然迄今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中國依然能發展出很好的高鐵和交通運輸網絡,居民的工資、財富和生活水平也在穩步提高。這說明中國的發展模式是對路的。同時,中國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有待解決。但有些港人看內地的視角更貼近西方,對成就視而不見或者當做威脅,對問題則是放到顯微鏡下觀察。
不過,多數人還是能比較客觀地看待事物的。對一些年輕人來說,他們可以看到現在的中國與他們小時候的不一樣,未來幾年的中國也會與現在的不一樣,即中國是在不斷發展的。而這樣的認知也會形成一種感情,成為一種對自己社會和國家的愛。
對于眾多香港居民,特別是青少年來說,能抽空到內地瞧瞧,我看應該是一件好事,因為這能讓他們親身體會內地的發展,了解和認可中國的發展模式,培育和加深對國家的感情。而對于某些偏激的“反叛青年”來說,如果他們能夠少一些偏見,多一份家國情懷,同樣也是一種長進。▲
(作者是香港資深評論員)
環球時報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