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近年來,有關曾國藩的研究論著層出不窮,大到全集,小到傳記、逸聞,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上至政壇領袖,下至平民百姓,對“曾國藩”或讀之,或研之,或習之,或用之,競相求證,蔚為大觀,人們對其關注與研讀也波及了社會各個領域,由學界到軍政界,再到商界,各行各業彼此呼應,呈現出波瀾壯闊之勢。
《曾國藩家書》內容廣博,反映了一代名臣的為政治軍之道,人生處世之智,為廣大讀者攫取其家教精華、探索其家書奧義提供了契機。上文從不同角度對曾公所倡導的治學之術、文治武功等要義進行了較全面的解讀,透過其家書中平淡的敘述,體認到其中蘊含的真知良言,讀罷能有所思考和借鑒,并能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有所悟,有所收獲和啟迪,這便是我們讀書的意義了。
曾國藩生活的晚清處于一個舊秩序行將就木、道德失范的時代,雖身為當朝官僚,卻處在吏治敗壞又極其復雜的從政環境中,他一無家學、二無根底,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反復磨礪,歷盡宦海風波,最終成為世人推崇的末世圣人。雖詬病不絕,卻寵辱不驚,雖備受詆毀,然善始善終,堅持秉持一定之規,在為人、為官、為民、為國等方面,處處體現出強大的精神感召力,其言其行,于無意間構造出一部爐火純青的官場絕學,他把中國人為官從政的智慧與謀略闡釋得淋漓盡致。他的家書以小見大, 淺顯易通, 看似漫不經心, 實則心思縝密,給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及社會經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論及我們當下生活的時代,人際關系愈來愈復雜化、多樣化,而絕不故作清高,力避空談、注重實際的曾氏絕學正暗合了現代人們的精神需求與心理渴望,值得我們去拜讀一番。其家書中還營造了一個令世人艷羨的家庭,運用他修身齊家的具體事例,繼承先人遺訓并結合自身體會,教導兄弟子侄成人成才,奉勸親人間以和為貴,長幼間以孝當先,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家教傳統,并予以我們當下的家庭教育一定的啟發。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兒女生生不息、奮斗不止的強大精神支柱,前輩所留下來的諄諄教誨更是我們引以為豪的無價之寶,曾國藩的家教理念可謂獨樹一幟,這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是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結,是他從身體力行的成敗得失中總結出的一套獨到的處世之道。作為一代叱咤風云的人物,雖然后人對他有“毀之則為元兇,譽之則為圣賢”的評價,但我們仍要以一種客觀的姿態看待歷史,去粗取精,“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無法要求至善至美,任何人都有其功過是非,透過其“玉汝于成”的人生經歷,這樣才能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曾國藩其人,進而解讀和闡釋曾國藩這一中國歷史上獨特的文化符號,為現今日漸興起的“國學熱”添柴加火,為當代人的生活提供某些借鑒。
(周小娟,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