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飛
學校文化是學校的生命與靈魂,特色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就會告訴這個集體的每一個成員自覺遵循,從中汲取營養,發展成長。一直以來,我校堅持“以文化引領學校和諧發展”的辦學思路,結合創建省教育強市、國家義務教育均衡市的機遇和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蘊傳統,通過頂層設計,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校園環境,創建特色文化,使我校這所具有百年歷史卻又一度發展停滯的學校有了新的變化,新的發展,新的活力,進一步強化了品牌內涵,延續了名校輝煌。
一、理念梳理:源頭活水,吐故納新
我校堅持確立學校理念系統的五大原則:一是植根于學校文化傳統,傳承優秀的學校文化;二是繼承區域文化傳統,傳承本土文化;三是尊重中華優秀文化傳統,體現中華價值;四是體現現代教育理念,體現現代精神;五是遵循生命成長規律,使理念切實可行。
我校前身是廣東高州中學,2002年高中部搬遷,原址繼續辦初中部,高中、初中獨立辦學,2007年9月正式定名為“廣東高州中學初中校區”。作為百年名校,積淀形成了完整的理念體系。辦學理念:“求真、至善、達美”;辦學目標:“培養全面發展、個性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校風:“嚴、勤、實、活”等。這些理念體系經歷了多年積累沉淀,已成為學校獨特的辦學個性和文化內核,成為學校發展的源頭活水。同時,面對新的實際,我們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倡導教師師者追求:“崇德、博學、愛崗、善教”; 叮囑學生銘記:“立志、修身、愛校、勤學”等。
二、環境優化:借力創強,彰顯人文
我校抓住創建教育強市的有利時機,爭取上級支持,共投入資金2500多萬元,對硬件設施進行全方位的升級改造,共完成創強項目31個,校園建設實現大飛躍,校容校貌煥然一新,百年名校華麗變身。在完善硬件設施的過程中,秉承“教育無空地、處處可育人”的理念,精心優化校園文化環境,打造優雅大氣、書香濃郁的人文校園。
三、特色創建:植根傳統,熔鑄現代
1. 以鄉土文化重傳承
首先是弘揚冼夫人“好心”文化。周恩來總理譽冼夫人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是冼夫人時常訓示子孫的話。1500多年來,這種“好心精神”一直在高涼大地傳承發揚。其次是弘揚版畫文化。版畫是極具高州地方特色的本土藝術。在國內甚至國際上產生過巨大的影響。版畫藝術在我市我校都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我校裝修建設了版畫室,配置了版畫教師,開設版畫校本課程,邀請版畫泰斗張宗俊老師來校作版畫藝術講座,現場指導。我校師生很多版畫作品獲獎并展出,大受好評。
2. 以國學文化穩根基
高州中學作為高涼古郡書院文化的主要繼承者,國學底蘊深厚。據記載,晚清時期的兩任狀元林召棠、翁同和,清末重臣、學者陳蘭彬曾先后到高文書院(高州中學前身)任主講。身為同治、光緒二帝的老師的翁同和還十分關心高文書院的發展,為書院題匾、題楹聯。我們通過打造物化載體:國學堂、國學山、國學長廊等,開展特色活動:國學大講堂、經典朗誦等來傳承國粹,汲取國學精華。
3. 以競爭文化促發展
通過修建勵志大道,裝置勵志櫥窗,大力宣傳“力爭最好”的學校精神,開展勵志講演等多種活動,營造拼搏爭先、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促進師生成才成長和學校發展進步。
4. 以活動文化強素質
校園生活是學校文化生長的土壤。學校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個性化發展。開設“金口才”“小作家”等興趣活動小組,成立了集郵協會,文學社等社團;舉辦名家講座、“演藝大舞臺”等特色活動;經常性地舉辦校園文化節、科技節、紀念日講座、讀書、讀報、演講等活動,為學生搭建了培養興趣、發揮特長、展示才華的舞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