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雪顏
現有課堂教學中存在不少的問題,必須實施改革。我們要將落后的理念、教學方法去掉,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方法融入到課堂教學的改革中。課堂教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從教學資源供給側入手,針對重大結構性問題推進課堂改革,破除一切阻礙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實現從傳統的教師為主體主導的課堂教學,轉向師生協同主體主導的體制機制轉變。
一、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引領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態度與實效。在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方面可以多管齊下,利用多元的形式提升教師的理念認識:(1)指導教師閱讀教育教學理論書籍。《教師第一課》《靜悄悄的革命》《可見的學習》《教無不勝——卓越教師的49個秘訣》《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教學11法》等系列叢書是適合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的專業能力提升專著。通過自主閱讀、科組(備課組)聊書分享、讀書比賽等形式,為教師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讓教師們共同“洗腦”,提升專業素養。(2)多提供教師培訓的機會。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讓教師提升學科思想、學科方法和學科思維。(3)建立教育共同體,用同伴互助的形式進行互幫互助,讓教師們在小團體的互助中快速成長。
二、破除學生的學習依賴習慣
現代課堂教學以教師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為主要理念,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教師要引導學生改變以往過度依賴教師提供學習資源,提供“標準答案”的被動學習狀態,要樹立“學習主人、課堂主人”的意識和“我要成長、我要學習”的理念。并充分認識到,由于現代資訊發達,學習的渠道多元化,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所需自主地選擇學習的資源。另外,還要破除偏重獨學的觀念,要重視合作學習所帶來的學習效果。在小組合作等學習形式中學會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學會展示,在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
三、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抓手
1. 利用學習任務單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為了讓學生的學習增強方向性和實效性,我們可以針對學生學習的不同時間段制作學習任務單。課前設計預學任務單,讓學生把低層次、難度小的認知、理解(領會)知識在課外預學中完成;課堂設計探究任務單,把高層次、難度大的運用、分析、綜合、評價等知識內化過程放在課堂上,也就是“先學后教”;課后設計延學鞏固任務單。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根據不同的要求進行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有章可循,提高效率。
2. 利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思維力。思維導圖是學生進行梳理知識的一個重要抓手,在過去的一個學年中,我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級中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課堂上教師引領學生制作當節課的思維導圖;課后,學生自主制作單元思維導圖;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經過一個學年的使用,我所教的學生思維變得活躍,學習的能力大幅提高,學習的成績進步很大,從后進的班級變成名列前茅。
四、探索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改革中,我們要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實踐中打造出“智慧課堂”讓教師教得智慧,讓學生學得智慧。綜合了翻轉課堂與混合式課堂的教學理念,我校近年探索出“預學-導學-合學-延學”的智慧課堂教學四環節。智慧課堂以學習任務單為抓手,實行“功能導學化、導學問題化、問題思維化”的策略,目標是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的智慧生成。
1. 預學環節:以自主預習任務單、檢測單為形式,以網班微課為手段,以組和串形式呈現的結構化問題來組織學科主題預習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在問題的導引、啟發下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發現疑難。在預學環節教師精心設計微課,使用網班大數據對學情進行科學分析與了解,讓導學更加個性化。
2. 導學環節:教師以學定教,精心設問,精講少講,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在教師的問題導學、精講誘導過程中生成學科思想和學科方法。教師對知識結構、內在邏輯進行立體設計,對學生預習情況精準分析,對學科思想、學科方法進行提煉與創新。導學借助思維導圖,從過去知識的平鋪走向立體,走向學科思想、學科邏輯、學科方法、學科思維。對學生的培養轉向了著眼于核心素養,不再停留在記憶、運算、技巧層面,更多地是思維的提升、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想象能力、方法的系統性等方面。
3. 合學環節:本環節包括了小組合作討論和學習結果展示兩個部分。小組合作學習環節是學生進行互學互長的環節。在本環節中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討論的過程中互相啟發、互相糾錯,使學習的潛能得到激發與挖掘。展示是合學的重要環節,通過自薦等形式,小組代表或全組同學站到講臺展示,將集體智慧與同學一起分享。學生在合學過程中收獲了知識、增長了智慧,延續了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
4. 延學——評價環節:課堂教學改革的落地在于評價。結課階段利用平板電腦完成5-10分鐘的課堂檢測,通過網班系統馬上可以獲知每位學生的學習效果。哪些知識點過關了,哪些知識點還要后續加強,這些數據給教師改進教學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事實上,評價不僅僅是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而還應該有個性化評價、過程性評價等多元化評價。我們必須認識到“每個孩子都重要”,應讓每個孩子每天都成長。
五、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
科學技術在迅猛發展,發達的現代資訊促進了各行各業的發展,當然也給了我們思考的課題:現代信息技術如何更好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當今,利用實物投影、播放PPT的手段來輔助教學已成為常態,那么,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還能更寬嗎?
“互聯網+”時代,學習知識并不一定要在教室里,學生可以在家里按自己的方式學習。同時,碎片化的時間也應該被合理的利用,通過觀看簡短的微課來加強有針對性的學習是非常好的方法。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利用平板進行自主的預學,做預學檢測,通過網絡平臺,將結果反饋到教師,指導教師的課堂教學。信息技術成為我們課堂教學的重要抓手,大量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如網班教學、愛米云系統、慧學云、樂樂課堂、云題庫、classdojo、洋蔥數學、作業盒子、猿題庫等等逐漸走進我們的視野,學習的資源更加豐富。
世界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我們的教育準備好了嗎?信息化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文化,師生角色的轉變,教學方式的轉變,從傳統機械的學習中走向和諧、自主、共生、合作、共享的課堂,教學內容需要根據培育核心素養的要求進行“瘦身”,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