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芳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面對發展的新形勢,呈現出來的新局面,我國的黨群關系也發生了新變化,表現出新問題:矛盾復雜多樣化、沖突強度增強、權利及經濟因素更加突出、思想隔閡增大等。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既是解決當前黨群關系問題的需要,也是加強黨的建設的必然要求,更是鞏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改革開放 黨群關系 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黨群關系呈現出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既有著黨、群雙方自身的原因,也有著不可避免的客觀原因。這就要求,黨群關系問題的解決既要考慮黨群雙方自身的問題,也要兼顧歷史發展的局限性。從這一思路出發,我國黨群關系問題的解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科學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①解決好、處理好、構建好黨群關系的一個基本要求是堅持科學發展。首先,堅持創新發展。實現創新發展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破除現有的不合時宜的落后的機制體制障礙,破舊立新地建立有利于創新潛能充分發揮釋放的有效環境,從客觀條件出發促進創新發展。其次,堅持協調發展。究其實質就是要兼顧發展與平衡,在發展的過程中注意協調各方關系,在權衡利益得失的基礎上制定正確的發展策略,踐行科學發展觀。再次,堅持綠色發展。顧名思義就是要堅持在“綠色”的前提下實現發展,就是要在保證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發展,就是要營造良好的綠色的生產、生活氛圍,實現經濟、社會、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再次,開放發展。堅持開放發展就是要“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建設開放型經濟強國。”②最后,堅持共享發展。堅持共享發展就是要使全體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得到更多的獲得感,就是要更進一步地實現分配制度的改革,縮小收入的差距,建立健全各項社會保障制度,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二、拓寬民主參與渠道,健全利益表達機制
良好黨群關系的構建需要黨和群眾雙方及時有效的溝通。在當前的新形勢下,要進一步地改善、密切黨群關系,就必須要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黨群溝通新機制,讓全面完善的體制機制為良好的黨群關系保駕護航。從這一角度出發,首先,就需要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科學決策機構,以此來保證決策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愿望,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決策失誤,努力的提高政府的決策水平和執行能力。其次,要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與監督機制體系,讓權力在陽光下行使,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讓人民監督權力,從根本上遏制權力的濫用和腐敗現象。最后,還必須要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讓民主不因時間、地點、人物的變動而變質,不斷地完善和創新民主形式,擴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能夠依法進行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真正的享有法律所賦予的權利,真正的實現人民當家做主。
三、加強改進黨風建設,嚴格整頓黨紀
黨的十八大強調指出,“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著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③要構建良好的黨群關系,政黨就要不斷地加強自身作風的建設,堅持樹立良好的政黨形象,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首先,要堅決地堅持反腐敗斗爭,堅持對腐敗持零容忍態度。“廉政不抓,一盤散沙,腐敗不除,民心不服”,影響黨群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腐敗問題,堅持反腐,堅持依法治黨、從嚴治黨,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抓,對任何違反黨綱黨紀的黨員干部,無論其原有職位的高或低,都持零容忍態度,堅決地追查到底,絕不容忍貪污腐敗現象敗壞政黨形象。其次,要加強制度建設,使各方面的制度成型配套,完善已有的制度,根據形勢變化實現制度的實時更新、與時俱進,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再次,要積極開通建立人民群眾監督平臺,激發人民的政治參與熱情,暢通、拓寬人民行使監督權的渠道,讓人民能夠時刻監督黨員干部的行為,讓群眾的監督約束黨員干部的行為,將權力關進籠子里。
四、加強意識形態的建設,提高思想凝聚力
改革開放以來,各種社會思潮紛紛涌入,不斷地沖擊著馬克思主義作為社會主義主流思想的地位。意識指引著行為,黨群關系的現狀的形成不乏思想意識這一因素的作用。所以,要想構建良好的黨群關系,就必須要加強思想意識建設,讓群眾從內心里認可政黨。換言之,即要堅定人民群眾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加強對群眾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工作,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而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外來文化,要想真正的為人民群眾所接受,就必須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的本土化,且采用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人民更加容易、樂于接受。此外,馬克思主義并非是多么晦澀難懂的玄幻理論,它從實踐中來,是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升華,故在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工作時必須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既要讓群眾學會用所學理論指導日常的社會實踐,也要讓其懂得對社會實踐進行總結,實現經驗的升華。最后,在方式上,也要選擇正確的教育方法,使人民群眾能夠真正的理解、接受,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注釋:
①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7月1日。
②汪同三:《五大發展理念領航全面小康——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權威解讀》,《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2015年第11期。
③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求是》,2012年第22期。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求是,2012,(22).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7-1.
[3]汪同三.五大發展理念領航全面小康——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權威解讀[J].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2015,(11).
[4]趙士紅.黨群關系面臨的新問題及其破解[J].中州學刊,201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