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桐
摘要:“90后”是指17—26歲的當今青年,他們是大學生的主力軍,他們的行為、思想對當今以及未來中國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而受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他們的思想、心理有著與父輩截然不同的差異。真正了解90后大學生,掌握教育新一代的先進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才能培育出對祖國有貢獻的人才。
關鍵詞:“90后”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我國正在不斷深化改革市場經濟體制,隨之而來的各種思潮迅猛涌入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在社會現實沖擊下被不斷曲解,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淪為空談,物質、享受、利益等反而大肆受到推崇。在這種社會轉型時期引發的思想矛盾,亟待積極引導和正確疏通。如何讓大學生正確、科學認識國情,認清自己作為新一代所必須擔起的社會責任,解決他們心中的困惑,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使用“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
對當代大學生教育的期間,浮現了許多漏洞:教育內容枯燥,學生難以接受;家庭難以承當培育孩子童年的重任;大學生自身思想、心理有問題等等。問題的起因較為復雜,一般有:
(一)時代變遷使大學生思想產生變化
“90后”大學生生長環境較為多變。自我國參加世貿組織,經濟水平不斷增長,國外文化迅猛涌入中國,沖擊著我國傳統文化、思想,造成部分人價值觀混亂,面對這種狀況,高校教育面對巨大挑戰。面對突變的形式,我國政治、經濟必須變革,相應的,文化領域也有更為復雜的沖突與交流,世界經濟融為一個整體并相互競爭與依賴,中國也越來越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因此中國必須大力開放以應對態勢。
互聯網的出現帶來了極大的變化,“上網”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習慣,但網絡正如一把雙刃劍。首先,從積極的一面來看,網絡幫助學生開闊視野、促進學習,為大學生提供了浩瀚的學習空間,拓寬了大學生的求知途徑。然而,網絡的快速發展也有其大量的消極影響。網絡里大量信息魚龍混雜,大學生涉世未深,有可能導致他們思想混亂,使其世界觀紊亂。
(二)大學生未適應教育的改革
我國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使得教育領域跨入了前所未有的時期,自1998年,高等院校實施擴招策略,這一策略使得精英教育轉變而為大眾受教。這一策略在實施起初面臨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而這些問題影響了年輕一代大學生的成長之路。主要問題如下:第一,精英教育改為普遍受教,大學生就業政策、規則也由此扭轉,大學生畢業后包分配的制度被逐步改變,高等教育逐步由免費走向自費,競爭激烈使“90后”看法出現厘革。第二,一名優秀的大學老師需多年的教學經驗,只有豐富的教學經歷才能造就教師的處變不驚。然而我國高等院校中較為缺乏師資力量,所以老師只能不停上課,無閑暇時間與學生交流,無法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內心世界。
(三)家庭氛圍未給大學生成長帶來積極影響
優秀的家庭文化可以使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可見家庭因素對大學生成長成才之路的重要所在。第一,家庭的物質狀況對孩子有一定的影響。物質方面優厚的大學生有著更為優越的生活,使他們免于擔心學費與生活費的困擾。但相應的是,他們有著強烈的自信心,他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而擁有更為廣闊的資源,所以有些大學生整日吃喝玩樂,因為生活對于他們來說非常容易。而家庭經濟狀況并不非常優越的學生顯得更為勤奮上進,因為他們要抓緊時間學習才能獲得獎助學金,贏得生活費與學費,這樣也可以積累一些社會實踐經驗并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但如果心理負擔過于沉重,給予自己的壓力太大,又沒有專業人員幫他們調整排解時,他們也許會一蹶不振。第二,家庭環境對“90后”大學生的性格形成有極大的影響。有的家長關注孩子細小的思想變化,時常與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個性,樹立孩子的受挫能力與自信心,在做得對時,予以鼓勵,當行為有偏差時,加以批評改正。然而有些家長卻兇暴蠻橫,不尊重孩子的想法,與孩子缺少必要的相處,孩子變得冷漠而自閉。這可以看出家庭環境的優劣可以極大的影響孩子未來的性格與個性以及他們的思想。
二、改進“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思考
(一)加強學校主導力量
1.注重思想教育理論的必要性
對于思想活躍的90后大學生來說,思修課很難激發他們去主動學習,教育工作者要從多方面入手,活躍課堂氣氛。可以針對大學生思想前衛、活躍、獨立的特點,在課上引入與時代密切相關的知識,如國際國內時事問題、社會熱點等。例如:在教學中引入“打假英雄方舟子”等有爭議的人物,形成大學生獨立考慮問題的素養。
2.大力建設校園文化
身處在積極地校園文化中,可以全面培養大學生綜合品質。第一,要創造多樣的文化活動,這為其表現自我特色搭建了舞臺。第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很多學生是“追星族”,如能科學利用榜樣的作用,可對教育產生現實意義。
(二)營造良好家庭氛圍
完整而自由民主的家庭更能培養出獨立、自信的孩子,而家庭不和睦、缺少關心與管理的孩子則顯得孤僻或暴戾。父母應對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希望孩子學識淵博,自己就要多讀書,給孩子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希望孩子善良友愛,自己在做事時就要寬容禮讓。當孩子犯錯時,不要用打罵的方式去管教孩子,父母的謾罵會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孩子在日后的處事中也會缺乏耐心、容易發怒。
(三)激發大學生自我教育意識
大學生已具備完整的思維、行為能力,讓大學生成為教育活動的推行者,需要他們加強自己的各方面素質,學習心理健康知識。
引發自我認知力要注意:第一,根據真實情況剖析自己,善于認識自己的優點但也要明白自己的不足,避免過于自戀或自卑。第二,在社會實踐中認識自己,在實踐中加強人與自然、與人、與社會的關聯,從而更清楚的認識自己。自我激勵方式也發揮著十足的作用,用自我激勵的方式激發大學生潛在的積極性,從而推動自我教育功能的擴大。
參考文獻:
[1]張俊,蔣麗,張紅英.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J].當代青年研究,2011,(12).
[2]劉永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人文環境[J].中國商界,2010,(06).
[3]王文思.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