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毛子的詩"/>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沉默:以愛穿越這個時代
——論毛子的詩

2017-09-27 12:22:40
長江叢刊 2017年30期

劉 波

沉默:以愛穿越這個時代
——論毛子的詩

劉 波

毛子是一個有赤子情懷的詩人,而富赤子之心者,往往有大愛。對于毛子,讀其詩,識其人,皆可佐證他詩里的悲劇性與厚重感。他向往自由,可又無時不在枷鎖之中,這枷鎖或許不是外界給他套上的束縛,而是源于他精神世界里所固有的倫理、正義和責任,它們關涉一個詩人的個體美學與公民意識,這雙重的背負,都讓他放不下。于是,這些年,他以清醒的書寫對抗著思想的墮落,卻又不斷遭遇更多的困惑和迷茫,他置身于如此殘酷的真相,并沒有變得冷漠,因為這真相直指詩人一直以來所堅守的良知與愛。他渴望盡力前行,途中又不斷推翻自己,想給自己清空,以輕裝上陣,可終究還是回到原點。這種矛盾、沖突和悖論,給毛子的寫作與思考帶來了動力,也為他繼續探尋“存在”找到了理由。他不得不繼續,因為心中的大愛,正讓詩人逐漸靠近并抵達至高的詩性之境。

對于毛子的言說,就像他最近這兩年的寫作困惑一樣,不無艱難之意。他還想往深里挖,他還想往暗處走,而何處又是盡頭?沒有。他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疑難之境,那種對自己深深的否定、拒絕和不滿意,那種時刻準備推翻自己的不由分說之意,我完全理解。為自己一首詩的兩個不同版本反復比較,希望能找到更合適的那一版,一個詩人已寫到如此境界,何以還這樣為難自己呢?對詩歌的認真、執著,讓他不可懈怠、隨意,這是性情,是命定的一部分。因此,他無法輕松地面對,像沉迷于游戲那樣,或追求“好玩之心”,他只能艱難地前行,如同西西弗斯,不斷地推石上山,將一切投注在追求高處的那個過程里。

以目前毛子的詩歌寫作來看,他試圖在形式上做減法,在思想上做加法,這其實是一個高難度的動作。難度之高在于二者相互加減的悖論:以越來越簡潔樸素的文字寫出更豐富的思想來,言辭減少,留白增多,詩人需要的是保存更多的想象空間,而我們需要的是獲取更新穎的美學。毛子這種在形式上做減法的“清淡”,我覺得還是個人氣質使然,他愿意活得簡單一些,就像他的日常處事之道,有好說好,有壞說壞,不遮遮掩掩,也不拐彎抹角,以便讓事情有個清晰的呈現。這是一條生活和寫作的大道。將寫作的姿態放低,而專注于手藝的提升和眼界的拓展,方得詩歌之本。毛子很大程度上是為內心寫作的,所以他自然會低調,不刻意去尋找發表的途徑,寫完了放在博客上,然后再來慢慢地修改、調整、刪除。當失敗感逼近,他越來越不信任自己了,有時甚至是一種厭惡,但詩歌又何嘗不是失敗感的某種語言的回聲呢?沒有什么能比失敗感更讓一個詩人感到寫作的迫切和必要,滿眼皆是困惑,下筆何以輕松?“謝謝他們在一個二流的時代/保留著一顆失敗之心”(《失敗書》),對失敗的反抗,使毛子走得更遠,更深。他所有的琢磨打量和上下其手,似乎都在為下一次失敗作鋪墊,這是值得他珍惜的一種處境。

有了中年的知天命,可他仍然一無所獲;當年的那些潮濕、溽熱,如今也是混沌一團,它們依靠在詩人的筆端,卻未能如愿地在紙上獲得更令人滿意的呈現。憂思來了,熱情未走,夢想接近,可境界未開,詩人憑借閱讀和自我、時代、世界對話,只是他還未曾放棄,還有那些偉大的靈魂在遠方等著他。“呆在家里,卻不停地遷徙/前不久,我跟隨契訶夫,搬到了薩哈林島/這個比我大104歲的老兄,不知道/我來自聊齋的國度,不知道/那里的鬼,像這里的囚犯一樣善良/他也不知道,與此同時/我前往了更多的地方。譬如畫家與瘋子集聚的巴黎酒吧/譬如中國古代的空山,那里盛產菊花、酒和長亭下/走來的故人//我喜歡這分身有術。喜歡靈魂/像一架運輸機,把無數的我/空投到不同的時代和生活之中/而我即將寫下的任何一首詩,都是它們/接頭會合的地點/它們像銀幕,一片空白/卻上演古往今來的波瀾和傳奇……”(《遷徙之詩》)毛子不是一個喜歡走動的人,他的身體還未走遠,但他的精神總是在隨著閱讀遷徙。他鐘情于異國那些內心滄桑的大師,他們的悲苦和憂愁總能遷動毛子的心,他從他們身上吸取精神之營養,不是隨意照搬,也非盲目跟從,在這種有距離的觀望中,他找到了自身得以共鳴的精神載體。托爾斯泰、米沃什、保羅·策蘭、薇依、美國老兵,還有二戰、集權、奧斯維辛與《圣經》,這些人、事與物,和父親余昭太一樣,成為毛子寫作上的精神來源,他們是如此遙遠,卻又那樣切近一個詩人的內心生活。

毛子將文字寫得足夠沉郁,也異常深邃,幾乎要將每一首詩都寫盡,寫透,接近于一種無法企及的高度,甚至面臨一場“完美的崩潰”,這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詩人將自己逼到一種絕境,置之死地而后生?那些偉大的靈魂,為他的思考和寫作賦予了存在感,他不斷將荒謬推向極致,又讓無言來面對現實的殘酷。“鐵絲網/繃帶/雨刮器/避雷針/地下室/電報/遺書/顯影液/無人區/望鄉臺/窮人的晚餐/敵人的女兒……//今夜,這些重的、疼痛的、沒有聲音的/它們像駱駝彎腰/慢慢舔我……”(《詠嘆調1》)這是一首形式上的簡化之詩,詩人去掉了那些修飾和鏈接,只留下核心,但每一個詞語、每一個意象都蘊含著詩人的反思,那些外在的矛盾與內在的沖突,就在這看似無關聯的詞語羅列中被昭示,被呈現,我們可以在這些預留的空間里想象、超越和再創造。毛子之所以作這樣的“詠嘆”,不一定是要用它們來替代什么情感,而是通過這些帶有痛感的事物去反抗遺忘,讓歷史沉下來,得以清晰地還原。毛子詩歌中的歷史感,不在于他總是回望過去,而是在于他對現實處境的審視,以及對禁區的突破和冒犯。他探尋到的真相,不是以抱怨的方式和帶著戾氣來言說,詠嘆也是一種反抗黑暗的體現。所有對淺薄和平庸的反抗,在毛子這里都可以獲得響應,他的詩性正義背叛與瓦解的是謊言,卻從更多方面重塑了內心的真實。“拉金曾在一首詩里,寫到小便后/怎樣摸索著上床;他也寫過出生地考文垂/看來我們有相似的經驗/只是我從不寫宜都,它令人生倦//這一點也像阿赫瑪托娃之于莫斯科,本雅明之于柏林/博爾赫斯之于布宜諾思艾利斯,普魯斯特之于巴黎……/他們都有一個具體的地方去愛/去釋懷,去咬牙切齒/可為什么就不能像一列火車穿過它們并沿途停靠?/正如此,有時我更愛俄羅斯,更愛阿根廷,更愛巴黎/我抵押了他們的過去,也追加自己的生活/這是鄉愁嗎?哦是的/它是鄉愁的高利貸,是回鄉的無底洞”(《我是一個債臺高筑的人》)。毛子早就寫過鄉愁之詩,只是他的鄉愁與別人不同:當別人在鄉愁中渴望返回出生地時,他卻在擴大自己故鄉的版圖。那些給他留有精神追索空間的地方,都是他的故鄉,這種精神之鄉讓他走得很遠,越過了狹隘的小地方情結,將孤獨置于更廣闊的人生天地間。

我愿意在毛子如此沉重的書寫里信任他的言說,當所有的生存都化為功利的“有用”時,正是他堅守的一種“無用”讓人心變得更開闊,讓我們還能看到前方閃爍著的希望之光。“他夢見自己變成深夜大街上/一個綠色的郵筒/——孤單、落伍,卻裝滿柔軟的、溫暖的/來自四面八方的道路……”(《孤獨的物種》)眼界有多大,最終取決于內心的寬廣與否,詩人的精神遠游是要在更長久的意義上恢復審視和判斷人生的能力,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孤獨才可獲得其存在的價值,這也是毛子詩歌具有復雜性的原因。他不是在復制經驗,而是在經驗中提煉詩意、美學和倫理,即便呈現出了形而上的抽象之意,其實也是對現實經驗的哲學轉化。因此,那種粗暴的一分為二,那種過于便宜的價值判斷,在毛子這里被消解掉了,他的寫作朝向的不是哪一處光滑的平面,他的言說日漸趨于立體,成為多面展現、漸次敞開的獨特美學。

毛子的立體書寫,其實源于一種多聲部的創造訴求,形式與主題的融合,內容與思想的對接,既構成了他寫作的各種參照,也指向了那個未知的詩性世界。詩人寫出一種未知性,一方面是在向想象世界挑戰,另一方面,也是為更內在的空間釋放提供詩性。當詩人專注于將想象力對準這些語言的“無用”時,他的創造本身所獲得的高度,就越過了世俗日常與生活語言的形態,而進入到對某種神秘感的探索。毛子詩歌的復雜與豐富也可能在于此,他不是要追求單純的語言快感,也并未滿足于對現實的介入和干預,同時也沒有刻意追求形而上的升華,他要抵達的還是多元融合的詩學,依憑這種信念,他渴望在字詞間完成,然而又在不斷超越。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在生活的難處里寫作》,其中探討過毛子在生活和寫作里到底存有什么樣的障礙和困境。然而,我后來發現,他在克服和解決困惑的過程中,相反困惑越來越多,這對他甚至構成了一種壓力。他不斷地挖掘,卻又頻繁地深感失敗;他對任何輕便的文字有著慣常的警惕,可更多的破綻開始涌現。那種防不勝防、如履薄冰的寫作,又能促成怎樣的完美?詩人也更加不解,他只能在一邊體驗一邊實踐中尋找那條向上的通道。“體驗是詩人獲得切膚之痛的途徑,而經驗卻是他發出自我之聲的方式,當乏味和無趣成為一種寫作的時髦,毛子為自己有重量感的寫作難度進行了定位。他拒絕無力的媚俗,也放棄安全的無厘頭寫作,而是向流光溢彩的平庸宣戰。他并未像很多詩人一樣恪守于麻木,或者走上層路線,忽略精神來源,一切從頭開始,這不是毛子的風格。清醒的詩人,他感時傷世,不能墮落,也無法灑脫,他背負著啟蒙的責任,所以,他會在生活的苦楚到來后,仍舊選擇毅然前行。對于社會的暗處,靈魂的死角,他告誡自己沒有理由不去挖掘真相,于是,痛感和悲劇性就出現了。”痛感是毛子詩歌的關鍵詞,他雖然極少直接使用這個詞,但其多數詩作無不透出這種特質。我曾在不同場合聽毛子讀過他自己的詩,那低沉的語調里,有的是他對所寫之物事的切身體會,因此,他將那些被抑制的聲音再次壓低,低到一種令人心碎的訴說里,那不是聲音在說,而是靈魂在說,這種封閉未嘗不是一種敞開。他的孤獨、困惑和疑難,此時都化為了思想的力量,隨著語調的降低沉下來,形成有噸位的重力感和瓷實性。

我們在讀毛子詩歌時所洞察到的質感,皆源于他那低沉、疼痛的語氣和背負的正義、責任。他早已過了玩語言實驗的年紀,因此每一首詩都寫得很累,很重,在這種自我壓力下,他的文字拒絕被消費,那種反抗奴役的話語倫理始終是他潛在的寫作地基,所有的詩性流轉都圍繞這一地基而獲得隱秘的價值。“我把每一次的寫作,都當成是對自己的遷葬/那些遠道而來的詞,帶著訣別的風塵/它們親手埋下我勝過/故園的泥土”(《斷代史》),詩人和詞語之間是一種融合還是一種對峙?是緊張還是從容?當他走到寫作的現場時,這種關系是隨著詩歌寫作的深入而趨于變化的。詩人對自然來到的詞語提出了要求,而詞語也反過來順著詩人的內心而律動,這相互的解放才是難度寫作的倫理。就像毛子將寫作比作攀登珠峰,它有其內部的啟示。“斷斷續續的攀登者,帶著被克服的峰頂/走下來了/但珠穆朗瑪依然/它不增、不減/依然保持那難度/那高度//而我多么缺少這雪線之上的品質啊/——凜冽、稀薄、陡峭……/缺少冰川紀的沉默/和一只冰鎬/掉落到深淵的回聲//而寫作,也要有它的造山運動啊/有它的板塊碰撞/和大陸漂移/有它等待的克服,和克服之后/巋然不動的/那難度,那高度”(《寫作之詩:兼答友人》)。寫作并非一件容易之事,“那難度,那高度”雖然不是一種強權,但它橫亙在詩人面前,如同你必須跨越的路障,至此要減緩速度,以柔韌之力輕輕地軋過去,不可太急,也不能太慢,總之,是要有恰到好處的那股力道。毛子一直在寫作中尋找那力道,其耐人尋味的是他掙脫束縛卻又被自身所捆綁的“克服”之意,詩人意在發現與創造,而現實卻阻止他去打破陳舊的局面,這種新與舊的較量,是毛子詩歌中博弈之美的原始印證。

《當代詩壇“刀鋒”透視》

圍繞著那些令人困惑的現實難題,毛子并不是想去征服,否則,他也不會那么淡然,更不會以《圣經》來觸及自己的宗教情懷。對于時代之疾,他時刻保持清醒,但終究要超越其上,他站在惡的層面上言說善,這本身就是堅守。如此堅守是不需要任何宣言的,他只是力所能及地在詩中寫出啟蒙的意味,不被時代主潮所完全羈絆,也不順著社會洪流去加入違心的合唱,那種獨立性要求他有所放棄,有所持守。“醒半失眠,索性翻起了書/一個波蘭人,談起了戰爭中的蹂躪和人性/也許這之中有某種我們共有的東西/當試圖尋找,我從奧斯維辛/找到了古拉格群島/從古拉格群島,找到了夾邊溝/最終,我找到了那么多無名的人/他們可能是妻子的丈夫、童年的玩伴、熱戀中的情人/是士兵、糖果商、藝術家和家庭主婦……//那么多的不幸,分配給我/可我不想談論苦難,更討厭以它自居/還是這個寫詩的波蘭人,有更深的體驗——/當空氣籠罩死亡,他們盡其所能地做愛/他們覺得性比愛,肉欲比靈魂/更速效,更兼容/更能麻醉周遭的恐懼”(《我們如此逃避恐懼》)。詩人這種通過閱讀間接所獲的素材,也成為他返觀自我與時代的絕佳參照;在對比中得到的體驗,是詩人通過刻骨銘心的記憶來消解苦難的佐證。然而,他無法做到置身事外,即便對于過往的記憶,也總能觸動那顆敏感的心。逃避只是一個外在的借口,果真如此,他也不必強求自己去關注那些罪惡和恥辱,社會外在的黑暗與詩人內心的光明之對比,就是寫下去的動力,這種相對性也讓詩人從撕裂的表象中走出來,回到更內在的思想領地。

對于現實的荒誕和歷史的不堪,詩人不可能視而不見,他雖然在言說逃避,以肉欲之歡抵消那精神的恐懼,但這只是權宜之計,最終他還是會說服自己,加入到對更具體的黑暗的抗爭中。雖然自己沒有多少大起大落的經歷,但他借別人之口道出了對歷史的認知,對自我的反省。“大屠殺早已過去,我依然放不下/猶太人佩戴的黃色小星/它們閃爍弱光,像亞伯透過死/回望兄弟該隱/我也如此回望自己的寫作/自從發生那么多事情/我已經站到了骯臟的一邊//可那些黨衛軍多么的整潔,有教養/生活的一絲不茍/他們愛古典音樂,重視家庭/一點都不像是從行刑隊和毒氣室里/洗手回來//這就是款待我們的邪惡/它們如今還在變異/所以,我對我的漢語說/——我們也有自己的約伯記/我們也有古老的猶太性”(《約伯記》)。或許正是這種宗教感,讓毛子的寫作不可能太偏離常識和正道,他從中找到了規范自己的某種原則和準繩,沒有什么比這再能更確切地楔入人心的內部了。

從那些帶著罪惡的歷史中看到殘存的愛與善,是詩人從人性角度書寫時代和認知歷史的結果,這是目的,也是理想。所有立足于現實的天道人心,都是對塵世間事的某種回應,無論是否在寫作中選擇與生活和解,毛子自由感的持續流露還是因其所具有的深度的現實關懷。愛和善基于此,超越與突圍,同樣也是他在這一層面上所應完成的使命。

毛子對于詩歌使命感的投入,不是說他要完成多么龐大的靈魂塑造工程,他的寫作走到這一步了,皆有順其自然的成分。在詩歌追求上,他并沒有毫無邊際的野心,寫作的自然律令為其帶來的,更多的還是對世界的同情與理解,包括那潛隱的自我認同感。雖然他的詩中有審視,有批判,甚至有揭露和譴責,但這不是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如此寫而站到了所有人的對立面,他是有自己的價值選擇和審美判斷的,這種分辨在于他內心有愛與善的底氣。

不像有的詩人筆下彌漫著太多的抱怨和戾氣,我們可能看得熱血沸騰,但也不過是紙上審判,缺乏一種實際的行動力。毛子詩歌的一個很重要特點,即他不是用那種過于張揚的語調來表現憤怒,不管是對他者的解析,還是訴諸自我的懺悔,他都保持著內斂的雅致,那從容和節制的文字,無不帶著悲憫之意。“我窮。/說過謊。/八歲時偷過父親的錢。/至于我拖欠的命,有青蛙、螞蟻、麻雀/和跟隨我多年的一條狗。/20歲進工廠,我嘲笑過一個喜歡我的女孩/原因是她丑。/95年在鄭州火車站,面對一個發高燒的農民工/我猶豫半天,但沒有掏出錢。//現在我已近耳順,尚在人世茍活。/我寫一種叫詩的東西,它們大多對不住漢語。/其實我遠不止七宗罪。/但這首詩不算,它不是詩,/它是懺悔。”(《懺悔》)懺悔很多時候就是一種覺悟,詩人要將自己置于何種境地才算是完結?這種“罪”的羅列難道是一種自我報復嗎?我想也不一定是。他對自己的不滿,經由對青春的數落到對當下的否定,完成的是一次凈化心靈之旅。詩人所看重的東西,并不是物質生活的多么富足,也非未來的什么榮光,可能一個好的詞語,一句脫穎而出的好詩,皆能打動他,感化他。這才是懺悔的根本,也是他從容應對現世的理由。

沒有什么比向死而生更能找到寬恕現實的至高理由,我們看穿了生死,也即是從死亡的方向尋回活著的意義,這看似宿命,從另一個角度觀之,也可以說是詩歌這“無用之事”存在的價值。“活著。從詩歌里獲得一點自信/在女人那里,竊取溫暖/除此之外,只有書籍和我保持持久的關系/他里面的人和事,快和我經歷的生活混為一談/還有什么像文字,毀掉又把我喚醒/想想總有一雙鞋,一件衣服和一個日子/陪我化為灰燼/這使我對一切瑣碎的事物抱有悲憫之心/昨天,我又一次去了墓地/那兒除了安靜,什么也不能給我/它們告訴我:死亡,只是生命里的事情……”(《詠嘆調2》)詩人的詠嘆針對的是生命的終極,如何看待死亡,是他繼續未來人生的前提,這人生通向大愛。而毛子對于愛,則有他自己的理念,這些愛可能在遠方,在歷史中,在書本里,但確實存在過。“我愛戰爭期間,那些等待丈夫/歸來的婦女/我愛陣亡士兵墓碑上/悄然安放的玫瑰//我愛被征服的國家,秘密的聚會/我愛宵禁之后,那走上街頭的傳單和人群//我愛電車/我愛旅館/我愛流放的路上,還在談論詩歌與星空的心靈……//可我愛的那么多,卻依然不夠/愛多么豐饒啊,又多么的貧困”(《我愛……》)。這像是愛的詠嘆調,可細究下去,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場愛的反思。愛得太具體,可能喪失了詩性;愛得太宏大,確實又無力。沒有明確的針對性,那樣的愛只能是空洞之愛,我們常說大愛無邊,但愛又的確有它的邊界,這就是詩人所言愛之“不夠”與“貧困”的原因。

詩人的愛之大道其實鋪就的是一種智慧游走的軌跡,同時也是一種良知的體現。不管他認為自己的愛多么貧困,詩人并沒有忘記時刻去保持愛的干凈與純粹,他在現實中愛,也在歷史里尋找到愛的蹤跡。在當下的現實中,要尋求光明之愛,全在于內心怎樣去接受時代的黑暗。就像詩人在詩中所寫,愛是對比的載體。“黑暗自身的能見度在哪里?這讓人想起俄國十二月黨人的妻子/想起她們之后的阿赫瑪托娃,茨維塔耶娃/帕斯捷爾納克和曼德爾施塔姆//想起普羅旺斯的梵高/給弟弟提奧寫信:你能再寄點錢嗎/我需要土豆和顏料//想起囹圄中的林昭,沾滿月經的污穢/卻保持圣女的貞潔……/當想起這樣,黑暗陡峭、戰栗/收縮成一根避雷針/而避雷針/從不躲避電閃雷鳴”(《更黑暗地愛》)。這是在現實和歷史的黑暗中光明地愛的表現,不管是詩人所寫到的異域之愛,還是正義之愛,那些疼痛此刻都化為了愛的注解。這時,它們不需要被強迫分離,它們更多時候只屬于詩人自己,雖然在字里行間透出的啟蒙之意,或許也會令人動容,但我們不應該掠奪詩人這種帶著個性的愛。他在惡的氣息彌漫的時代,書寫一種“相忘于江湖”的愛,這是一種風度,也是一份情懷。這讓我想到了詩人曾寫過的那首《短句:自畫像》,困惑再次浮現:“有一次步入一個公墓區/在眾多的死者面前/我的活著反而顯得虛構//——真實可靠嗎?/下山的路上我神志恍惚//這些年迷惑一直在擴大/我承認:在存在之中/我看到的往往是不存在的事物……”此詩寫于好幾年前,迷惑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在擴大,這可能是毛子擺脫不了的障礙了。這一事實證明他還沒有潰敗,也沒有退守,這個持續的過程能讓他和我們都還能看到希望。

詩人朵漁在《致毛子》一詩中寫道:“一些人體內有楊柳,另一些有/刺槐,有石化的骨殖,不必強求//約伯說,我看到惡人發旺,他們的/孩子歡然奔路,享盡高壽而亡//將雷埋在詩里,不如在她唇上種花/伸手不見五指的時代,五指仍在//讓美麗的少女去解放全人類吧/讓沉醉的酒鬼去虛度光輝歲月//當少女們變成婊子的那一刻/我也正從少年變成一個惡棍//收斂自身的光,愛不及物的愛/在我們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朵漁在最后引用尼采的語句來勉勵毛子,這是一種詩人的相知之舉,“愛不及物的愛”,毛子做得到嗎?就像他苛刻地要求自己提高,就像他時刻在否定自己的寫作,這種困惑纏繞著他,讓他糾結,難以放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便是詩人的追求。我絲毫不懷疑的毛子的能力,他已將很多比他名聲更大的同齡詩人遠遠地甩在身后了,可他的自我突圍變得越來越難。

有人說,“若要詩好便無詩”(季惟齋語),這對于寫作來說,不是一個具體的目標,而是一種內在的境界。這種禪意之境并非是讓詩人停止寫作,在難度和高度面前望而卻步,它是要求詩人在創造中呈現一種回望甚至停頓的美學,而不是要先入為主地定一個邊界在此,然后再通過刻意的寫作來達到。因此,冒險創造的過程很重要,或許那詩意和境界就在這創造的途中,我之前提到毛子需要“為詩人重新找回關于身份認同的尊嚴,為詩歌尋找一條通向自由與個性的出路”,前一點他已找到了自信,關于后一點,毛子沒有選擇轉身回返,他一往無前地在漢語創造的路上向更深處開掘,帶著尋找思想性與力量感的勇氣,對此,我仍然充滿期待。

劉波,男,1978年生,湖北荊門人,畢業于南開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現任教于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湖北省作協首屆簽約評論家。出版有《“第三代”詩歌研究》《當代詩壇“刀鋒”透視》《文學的回聲》《詩人在他自己的時代》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国产毛片基地| 天天操精品|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导航|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www亚洲精品|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九色综合视频网| 全裸无码专区| 91人妻在线视频| 人妻21p大胆|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观| 九色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AV老司机AV天堂|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欧类av怡春院| 国产自在线拍|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国产|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成人韩免费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天天色综网|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在线va视频|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91精品小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啊嗯不日本网站|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网站|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 国产91线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思思热精品在线8|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精品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av在线直播|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日韩在线1|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