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倩 葛芳方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視野下衢州市農村廣場舞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彭曉倩 葛芳方
廣場舞是農村群眾重要的健身方式,但目前場地、設施的欠缺以及管理服務的缺失都阻礙了廣場舞在農村的推廣和發展。本文從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視野下對衢州市農村廣場舞開展現狀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廣場舞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對策
廣場舞是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文化體育活動,近年來在全國蓬勃開展,在豐富城鄉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展示群眾良好精神風貌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5年初,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出了全面部署。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明確指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徑,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基礎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可以說,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經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但在當前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體系不夠完善,城鄉投入差別大,隊伍不穩定,服務效能不高,農村場地、指導資源欠缺等。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農村廣場舞的開展存在很大機遇,也面臨著很多困境和挑戰。
衢州市廣場舞發展迅速,群眾參與規模大,多則上百人、少則三四人。衢州還原創了《最美是我家》和《好美,衢州》等影響力較大的廣場舞,以廣大群眾喜愛的廣場舞形式表現,充分展現了古城衢州對經典文化的傳承與現代化都市的活力。當然,在衢州市基層公共文化體系還不夠完善的背景下農村廣場舞的發展也存在著場地和設施結構性欠缺、噪聲擾民、引導扶持和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如何在基層公共文化體系構建中解決農村廣場舞發展困境亟待研究。
對柯城區姜家山鄉、江山市的水庫移民村、衢江區五坦村、常山縣天安村、開化縣中村鄉、龍游縣前橋村等進行實地考察,通過問卷調查方法向廣場舞者了解舞隊的數量、舞者的年齡結構、舞蹈的編排和內容、比賽和表演次數、音箱的音量、組織者收費形式和金額,舞者自覺遵守社會公序的情況、農村廣場舞管理存在的問題、對加強農村廣場舞服務和管理的意見和建議等等;通過訪談方法向村民了解對廣場舞噪音的容忍程度、對村委會處理廣場舞擾民事件的滿意程度、農村廣場舞管理存在的問題、對加強農村廣場舞管理意見和建議等等。
(一)調查結果
衢州市農村廣場舞規模較大,基本上每個村都有廣場舞舞者,年齡分布較廣,和城區一樣也存在場地、設備和管理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農村廣場舞基本上沒有發現廣場舞擾民的現象。
(1)數量情況:衢州市廣場舞發展迅速,基本上每個村都有廣場舞舞者,但是由于每個村村民數量相差較大,擁有的廣場舞舞者的數量差距也非常大;少的村只有五六人,多的村則達到四五十人因此在制定相關政策時需要考慮廣場舞舞者數量的因素。
(2)年齡分布:本次參與調查農村廣場舞舞者共295人,年齡分布如下表所示。結果表明:廣場舞舞者大多集中在50歲到69歲之間,占了65.4%。

表1 農村廣場舞舞者年齡分布
(二)存在問題
(1)場地:目前農村廣場舞的場地每個村情況各不一樣,舞者一般根據本村的條件選擇喜歡的場地進行排練,主要包括文化大禮堂、曬谷場、公路以及其他空地。其中大部分村都建有文化大禮堂,但部分村由于文化大禮堂場地較小,且經常安排有其他文娛活動,而且有些村廣場舞舞者數量較多,因此不能滿足廣場舞舞者的需求。也有一些舞者數量較少,會選擇在公路邊或者曬谷場等空地進行排練。
(2)設備:目前衢州市已經為每個村安排了廣場舞音樂播放設備,如移動音響、小蜜蜂等工具,基本可以滿足廣場舞的需求,但是由于缺乏專業的維護,也存在設備損壞不能及時更換和維修的問題。
(3)指導:衢州市已經開展了廣場舞教練的培訓工作,并為每個村安排了廣場舞教練;為廣場舞的教學和排練提供指導,但由于轄區村落數量眾多,一些偏遠的農村交通不便,導致不能正常開展教學和指導,同時也存在一些指導員業務水平較差,無法滿足廣場舞舞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目前還缺少農村廣場舞的管理人員,在出現問題時往往難以得到及時的解決。
(4)管理:目前村級廣場舞的管理缺失,導致部分廣場舞無法正常開展或出現擾民事件,急需出臺相關政策,并制定專人進行管理。
將廣場舞納入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當中,通過完善投入機制、強化資金監管、創新投入方式等措施,正積極構建現代文化服務體系,但在建設過程中還存在體系不夠完善,城鄉投入差別大,隊伍不穩定等問題關系著農村廣場舞的發展,應進一步完善體系構建。政府在農村廣場舞場地和設施建設、廣場舞規范管理、廣場舞服務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的地方。
(1)在建設文化大禮堂時要充分考慮農村廣場舞的需求,在文化大禮堂中要預留廣場舞的場地和時間,如將文化大禮堂的設施都設置成可移動式,在廣場舞練習和排練時間就可以騰出場地,而其他時間又可以發揮文化大禮堂的其他功能。當然對于廣場舞舞者人數較多的村則應該專門開辟或改造場地,如籃球場、曬谷場的,并保障場地的平整,同時安裝照明設施以及電源,滿足廣場舞舞者練習和排練的需求。
(2)在為每個村發放廣場舞音樂播放設備的同時,還應該提供維護和維修的服務,可以在鄉鎮上指定相應設備的維修點,為設備和維護和修理提供保障,保證廣場舞音樂播放設備可以正常使用。
(3)加大廣場舞練習和排練的指導力度,加強廣場舞指導員的業務水平。同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遠程培訓以及視頻培訓。如制作一些教學視頻,組織學員對照視頻進行學習,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直播教學,只有即可以減輕廣場舞指導員的任務,也可以提高教學的水平。
(4)制定和完善廣場舞管理制度,制定村級廣場舞管理條例,指定專人,如村干部對廣場舞進行管理,解決場地糾紛、設備維護等問題,同時宣講各級文件政策,上報廣場舞相關情況。
[1]邵永祥.湖南省農村廣場舞現狀調查與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
[2]岑曉紅.公共治理視角下陽江市區廣場舞管理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5.
[3]李懷英.公共文化服務視角下廣場舞治理的困境及對策[J].中華文化論壇,2015(5).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系2016年度衢州市級社科規劃課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視野下衢州市農村廣場舞開展的困境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6QSKG69LX。
彭曉倩(1985-),浙江衢州人,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