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霞
摘要:目的觀察腑通顆粒配合耳穴壓豆治療熱秘的治療效果。方法將46例采用口服本院自制的腑通顆粒配合耳穴壓豆。結果46例痊愈33例,顯效7例,有效4例,總有效率97%。結論腑通顆粒配合耳穴治療熱秘有一定療效。
關鍵詞:腑通顆粒;耳穴壓豆;熱秘
中圖分類號:R256.35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9-0057-02
便秘是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欲便而艱澀不暢,排便次數減少的一種消化系統病癥。分熱秘、氣秘、虛秘和冷秘4種。由于便秘導致腹壓增高,誘發或加重心絞痛、腦卒中等多種疾病的發作。極積防治便秘,對于降低心、腦血管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筆者采用口服本院自制的腑通顆粒配合耳穴壓豆治療熱秘46例,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自2007年—2014年觀察病例共46例,均為住院患者。其中年齡最小的21歲,最大的67歲,平均48歲;男25例,女31例;急性8例,慢性38例;病程最短的7 d,最長的兩年半。
1.2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相關標準制定:排便時間延長,每次排便之間隔在72 h以上,便質干硬,甚則如羊屎或團塊,排便費力,排出困難者。中醫辨證:熱秘證:大便干結,排便困難,間隔時間延長,甚則肛裂便血,口苦口干,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滑數。
1.3排除標準(1)經檢查證實由直腸、結腸器質性病變(如腫瘤、克隆氏病、結腸息肉、腸結核等)所致腸道狹窄者。(2)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凡不符合納人標準、未按規定用藥和對耳穴壓豆依從性低者。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和安全性判斷者。
2治療方法
2.1實施常規護理(1)給予合理膳食,鼓勵病人少量多餐,進食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和水果。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溫開水.(2)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3)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和排便方法。(4)腹部按摩,患者取仰臥位,雙腿屈曲,施護者兩手掌重疊置于腹部,沿腸道走向順時針按摩,每次10~15 min。(5)提供良好的排便環境。
2.2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內服本院自制的腑通顆粒(豫藥制字220120212)。方藥組成:厚樸5 g,萊菔子5 g,大黃5 g,芒硝3 g,檳榔5 g,木香4 g,桃仁3 g,赤芍5 g,當歸5 g,黃芪5 g,石膏5 g。規格:5 g/包x10/盒。服藥方法:3次/d,5 g/次。
2.3耳穴壓豆取穴 主穴:大腸、直腸、交感、皮質下。配穴:耳尖、肝、膽、胃、三焦。每次選3-5個穴位,耳廓常規消毒后,用王不留行籽和膠布兩耳同時貼壓,2天更換1次,囑患者每天自行按壓3-5次,每穴每次按壓2-3 ,以感到酸、麻、漲或有沉重、刺痛感為度。5次為1療程。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相關標準制定。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復至病前水平,其他癥狀全部消失。顯效:便秘明顯改善,間隔時間及便質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間隔時間在72 h以內,其他癥狀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間隔時間縮短1天,或便質干結改善,其他癥狀均有好轉。無效:便秘及其他癥狀均無改善。
3.2治療結果痊愈33例,顯效7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
4討論
便秘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熱秘主要是陽勝之體,或恣飲酒漿,過食辛熱厚味,以致胃腸炙熱,或與傷寒熱病之后,余熱留戀,津液耗傷,導致腸導失潤,于是大便干結,難于排出。如仲景所說的“睥約”便堅,就是屬于這種熱秘.熱秘的主要癥狀是大便干結、小便短赤、面紅身熱、或兼有腹脹腹痛、口感口臭、舌紅苔黃或黃燥、脈滑數.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應從清熱潤腸、通里瀉下為治則.筆者選用的內服本院自制的腑通顆粒其藥物組成中厚樸具有下氣寬中,消積導滯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其能刺激味覺,反射性的引起唾液、胃液分泌、胃腸蠕動加速故而促使大便排出體外。萊菔子又名蘿卜子,入脾、胃、肺經,消食除脹之功效顯著,長期服用“借以消食順氣,轉不傷氣,因其能多進飲食,氣氛自得其養也”從而使胃陰降而糟粕行,在臨床上起到蕩積滯以通便之功,有“沖墻倒壁”之稱。大黃具有清熱瀉火,清利濕熱之功效。大黃酸為瀉下的有效成分,能刺激大腸蠕動,對十二指腸也有興奮作用,能增強其推動型蠕動,是分泌增加而促進排便[2]。芒硝:性咸苦寒。歸胃、大腸經。瀉下、軟堅、清熱。以上諸藥為大承氣湯之方藥,主治熱結旁流之熱秘。同時配合桃仁、赤芍、石膏均具有泄熱通便,生津潤燥之功。檳榔《現代實用中藥》:具有有健胃、收斂及瀉下作用;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佐以當歸、黃芪益氣養血,以上諸藥配合應用起到清熱潤腸、通里瀉下的功效。
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當人體內臟或軀體有病時,往往會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現局部反應。同時它又是皮膚與人體經絡、臟腑、組織器官、四肢白骸相互溝通的部位,是脈氣所發和傳輸之處。耳針的現代研究證明人體內臟在耳廓上的相應部位的反應點,恰恰都是在迷走神經耳支的分區內,不僅迷走神經支配的耳穴具有反應和治療內臟疾病的特性,非迷走神經分布的某些耳穴亦具有類似的功能。另外通過耳針對家犬實驗性軟組織炎的影響的觀察,證明刺激耳穴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3],從而說明耳穴壓豆的效應于機體體液密切相關。因此當人體某一臟腑或組織器官有異常或病變時可通過刺激耳穴從而激發機體的神經、體液調節,而達到治療疾的病目的。熱秘雖屬于大腸傳導失司但常與脾、胃、肺等器官的功能失調有關。胃為水谷之海,腸為傳導之官,肺與大腸相表里。刺激耳穴所產生的效應具有調節神經超節段性的特點,并可使相應器官體液分泌增加,從而使胃腸蠕動加速,使大便排出體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1993:50.
[2]陳睿.神闕穴貼敷治療便秘[J].中國針灸,2002.22(8):540.
[3]石學敏.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3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