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麗仙+王芮+郭燕
摘要:目的探討艾灸加蠟療對解除外科術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按入院的先后順序隨機將80例行外科手術后出現尿潴留的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施行艾灸加蠟療治療,對照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艾灸誘導排尿。結果2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艾灸加蠟療綜合干預能有效解除外科術后尿潴留。
關鍵詞:艾灸;蠟療;尿潴留
中圖分類號:R694+.55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9-0090-02
尿潴留是外科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1],是指膀胱內潴留大量尿液而又不能自主排出,而術后尿潴留多由于術前心理準備不充分、手術創傷、麻醉等多種因素導致。術后尿潴留表現為:下腹脹痛,急于排尿而又不能排出,可導致膀胱過度膨脹和永久的逼尿肌損傷,不僅給患者帶來生理上的不適,也會給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臨床上常規的誘導排尿法是指導患者放松緊張的情緒、按摩膀胱區、聽流水聲或吹口哨等[2],但效果不理想。自 2015年1月起,本科對40 例外科術后尿潴留的患者施行氣海、關元、中極穴艾灸聯合膀胱區蠟療,與單純的艾灸療法進行對比研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5年1月—2016 年8月80例在外科行手術后出現尿潴留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其中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0~72歲;手術類型:闌尾炎手術18例,疝氣手術9 例,消化道穿孔手術1例,膽囊切除術8例,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4例。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22~69歲,手術類型:闌尾炎手術14例,疝氣手術15例,膽囊切除術7例,甲狀腺切除2例,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2例。兩組患者均為硬膜外麻醉、硬腰聯合麻醉和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以及《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3],凡是手術后6~8h尚未排尿,下腹部恥骨上區作叩診發現有明顯濁音區,即表明有尿潴留。
1.3排除標準因脊髓損傷疾病、前泌尿系統疾病及精神疾患等所致尿道梗阻的尿潴留;嚴重高血壓、心腎肝功能不全、精神疾患等不利于研究治療的患者。
1.4方法2組均采取常規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艾灸治療,觀察組予以艾灸加膀胱區蠟療綜合干預。觀察2組患者尿潴留改善情況。
1.4.1中醫傳統治療技術
1.4.1.1艾灸(1)艾灸準備:艾條、艾條盒、酒精燈、打火機、滅火瓶、紗布、治療盤、彎盤等。(2)評估:評估患者身體情況、局部皮膚和環境狀況等。(3)操作程序:備齊物品,攜至床旁,核對患者信息,給患者做好溝通及解釋工作,告知患者艾灸的作用及注意事項。選擇穴位:氣海、關元、中極,操作者取約5 cm長的艾條,放于2孔的艾灸盒,點燃并卡住艾條,使艾條緩慢發熱,患者取平臥位,暴露下腹部,取腹前正中線,從臍部下方開始平放艾灸盒置于中極、關元、氣海3穴上方一起施灸,單次艾灸10 min,患者感溫熱舒適,皮膚略微潮紅為宜。(4)艾灸護理注意事項:艾灸時以患者感微熱為宜,施灸過程中盡量創造隱私環境,操作人員離開床旁,但需加強巡視,觀察局部皮膚及患者的主訴,囑咐患者全身放松。注意患者保暖,防止灸盒跌翻,必要時給予約束帶固定灸盒。加果實施溫灸過程中患者仍感溫度過高,可適當抬高灸盒幾秒鐘后再放下。
1.4.1.2膀胱區蠟療蠟療:選用醫用蠟,置于恒溫蠟療儀內80 ℃溶化后,用長勺把溶化石蠟取到30 cm×40 cm大方盤內,方盤內鋪1塊稍大面積保鮮膜,鋪蠟厚度為2 cm,待蠟表面形成固體狀態,雙手托平蠟塊敷于患者膀胱區,外用被子加蓋保溫,每次敷30 min,患者感覺無蠟溫后取出,局部用紗布擦干,并繼續保溫,避免受風寒。
1.4.2常規護理措施(1)情志護理,進行心理疏導,緩解緊張的情緒,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排尿環境。(2)采用傳統的聽水聲(患者旁放置臉盆,取一大杯水離臉盆30 cm 高處緩慢傾倒)。(3)采取吹口哨的方式誘導排尿。
1.5療效標準根據中醫藥管理局療效標準[3],2 h內能自行排尿為顯效,在6h內自行排尿為有效,通過西藥或導尿術的為無效。
1.6統計學分析數據資料用 SPSS 18.0 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 χ2檢驗,以 P<0.05 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見表1。
3討論
尿潴留屬中醫學“癃閉”范疇,中醫認為其病因多因外傷致筋脈瘀滯,阻塞了膀胱水道導致氣化不利,故小便不通、腹脹疼痛而成“癃閉”。《素問·靈蘭秘典論》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4]”。本病癥多因膀胱經脈受傷,經氣郁閉,氣機不暢,三焦功能失用而致。
利用艾灸盒溫灸中極、關元、氣海穴位治療尿潴留效果顯著。艾灸溫熱效應,能刺激并作用于人體的經絡腧穴,具有宣導氣血、調暢氣機、促進膀胱氣化、通利小便的作用。艾火的熱力和通陽功效,熱透皮膚、增加局部血液循環、舒緩括約肌、加強傳導功能使排尿通暢。中極穴是任脈上膀胱的募穴,具有調理膀胱,促進氣化的功效。關元乃任脈與足三陰經的交會穴,溫補下元,鼓舞膀胱氣化,以達啟閉通便之功。氣海是任脈的腧穴,有補氣行氣之功效。中極、關元、氣海穴位相鄰分布于腹正中線膀胱區域,是任脈本經穴,為治療癃閉癥之主要穴位。艾灸以上諸穴,能溫陽固腎、培補元氣、行氣利水使膀胱氣化得利,達到小便自通的目的[4]。
中醫認為,蠟療具有疏經活絡、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功。石蠟熱量高、導熱系數小、散熱時間長等特點,是傳導熱療中最好的介質。用蠟療膀胱區熱敷可增加膀胱區的血流量,部分恢復尿路動力學的功能,減輕膀胱逼尿肌和括約肌的共濟失調,從而減輕尿頻、排尿不適癥狀。
本次護理觀察顯示,應用艾灸聯合蠟療綜合干預緩解外科術后患者尿潴留,明顯優于單獨使用艾灸療法,艾灸治療范圍局限,蠟療面積覆蓋整個膀胱區,兩者和用可有效促進患者排尿,臨床中護理人員要熟練掌握中醫基礎理論和艾灸及蠟療的操作要領,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沈文,鄧志雄,姚華強,等.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患者前列腺梗塞發生的風險因素研究.中國男科學雜志,2011,25(3):7-9.
[2]廣東省衛生廳.臨床護理技術規范(基礎篇)[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7:311-312.
[3]ZY/T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4]孔娟,朱樂英,彭銀英.艾灸氣海穴關元穴治療脊髓損傷患者尿潴留的療效觀察[J].護理學報,2009.16(4A):66-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