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世春
【摘 要】橋梁高墩施工主要就是對高度在30m以上的橋墩進行施工,由于橋墩的高度較大,需要進行大量的高空作業(yè),這就對施工技術和施工安全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論文通過對多種施工工藝的對比分析得出,交替提升模板施工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橋梁高墩施工中的問題。基于此,論文首先分析了高墩橋梁的施工特點,進而對交替提升模板的施工工藝、流程和要點進行了分析。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pier is mainl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iers above 30m. Due to the high pier, a large number of high-altitude operations are needed,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safety. Throug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various construction process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lternate lifting formwork can solve the problems of high pier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 pier bridge, and then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cess and main points of the alternate lifting formwork.
【關鍵詞】橋梁高墩;交替提升模板;施工流程及要點
【Keywords】bridge high pier; alternate lifting formwork;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key points
【中圖分類號】U4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9-0163-02
1 引言
目前,高墩柱橋梁主要出現于地勢比較陡峭、施工場地面積較小以及不適宜用大型施工機械進行施工的地區(qū)。高墩施工是橋梁工程施工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的施工進度,而翻模和爬模工藝的施工進度都相對較慢,因此交替提升模板施工技術就應運而生。相關人員應加大對交替模板施工技術的研究力度,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的效率。
2 高墩柱橋梁的施工特點
2.1 施工工期較長
在高墩柱施工過程中,模板自身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受力體系,從模板的承載能力和安全考慮,高墩柱在澆筑混凝土時,一次只能澆筑4至6m的混凝土。這就導致如果高墩柱的高度為60m,那么澆筑混凝土的次數至少要10次,嚴重影響了施工的進度。并且,在高墩柱橋梁施工過程中,還會受到施工機械、施工環(huán)境以及施工人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部分高墩柱的施工時間就要長達半年,大大增加了整個工程的施工工期。
2.2 施工成本較多
由于高墩柱的施工工期較長,并且在高墩柱的施工過程中需要用到塔吊、模板、鋼筋和其他的施工機械,同時還要為解決施工人員的上下蹲柱問題安裝電梯,導致整個工程的施工成本非常大。但是,爬升模板(如:PJ—200懸臂爬升模板)可以在保證施工進度的前提下,簡化施工過程,并且這種模板還可以用于高空作業(yè),對施工機械的成本進行控制。
2.3 高空作業(yè)多,風險大
高墩柱橋梁的施工大多都是高空作業(yè),而且施工模板、機械和鋼筋的運輸流程比較復雜,對施工人員的專業(yè)水平要求比較高。與此同時,墩柱的高度普遍較高,在遇到惡劣氣候條件(如:大風、雨雪等)時,不但會影響到墩柱的施工,還會對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
3 交替提升模板施工技術的特點
第一,簡化施工流程,節(jié)約成本。橋梁高墩交替提升模板施工主要依靠支架、模板和塔吊來完成,而且相鄰的兩個墩柱還可以共用模板和塔吊,整個施工過程不需要依靠任何的動力系統(tǒng),不僅簡化了施工步驟,還降低了施工成本[1]。第二,施工操作簡便。在整個施工過程中,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施工設備和機械,而且所有支架和模板的荷載全部由預埋構件承擔,無需再搭設腳手架。同時,模板的質量較輕還便于拆裝,保證了施工人員的安全。第三,交替提升模板施工后橋梁高墩柱的外觀質量比其他施工技術都要好,而且對墩柱的垂直度和截面形狀也能進行很好的控制。第四,施工速度快,模板利用率高。交替提升模板在一次工程的施工中可重復利用80次以上,并且使用這種模板施工,平均每天可以澆筑1.5至2米的混凝土。
4 施工流程
橋梁高墩交替提升模板施工技術的施工流程如圖1所示。
5 施工要點
5.1 測量放樣
首先,工作人員應根據橋梁的控制點,在承臺點選出墩身的四個角點位置,并用墨線標記好墩身的外邊線。然后將墨線內側設置的鋼筋頭作為第一節(jié)模板的支點;其次,在距離第一節(jié)墩身外邊緣50厘米的位置處,對模板的偏差和墩身的垂直度進行控制;最后,橋梁高墩施工過程中,在每次澆筑混凝土前,工作人員都需要對墩身的垂直度進行測量,若存在偏差應及時予以糾正。除此以外,橋梁高墩軸線和高程的測量均應在早晨無陽光照射的情況下,使用全站儀完成測量,避免墩身在受到陽光的照射后而發(fā)生溫度變形,影響測量結果的精準度。
5.2 鋼筋安裝endprint
第一,鋼筋用量和規(guī)格都應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要求來定,并且鋼筋的安裝宜采用骨架吊裝平臺進行施工,吊裝平臺可重復使用。第二,橋梁高墩的墩身主筋宜用直螺紋套筒進行連接,而其他鋼筋則宜采用搭接焊的方式進行連接。并且,鋼筋的接頭部位均應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抽樣檢測,直到檢測質量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此外,在統(tǒng)一截面內的鋼筋接頭數量不應大于鋼筋總數的一半,并且兩個接頭之間的間距至少要大于35倍的鋼筋直徑且不低于500mm。第三,在具體的鋼筋施工中,工作人員應在鋼筋調直以后進行下料,而且在下料時鋼筋的切口斷面應垂直于鋼筋的軸線。第四,完成鋼筋的拼接后,每個套筒的兩端都不允許露出一扣以上的完整絲扣。當鋼筋的拼接選擇焊接時,焊接的長度和質量都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
5.3 立模
在完成橋梁高墩墩身的放樣測量后,立模之前,施工人員應對高墩連接部位的混凝土表面進行鑿毛處理,最終使墩身露出半個石子,并且將墩身表面清理干凈。然后直到澆筑混凝土前,施工人員都要一直灑同比例的水泥漿進行保濕處理。在選擇模板時,施工人員要注意對模板的質量進行檢查,主要是對模板的外形尺寸、平整度、孔眼的位置、板面及板側的撓度等方面進行檢查。待檢查合格后,施工人員還應對模板表面進行打磨清理,然后涂上適量的脫模劑。在立模時,施工人員要使用塔吊將模板運送到設計的位置,并用螺栓將相鄰的兩個模板進行固定,模板的內部應設置支撐,防止模板發(fā)生變形。除此以外,在拼裝模板時,施工人員要嚴格控制相鄰兩個模板之間的縫隙以及板面之間的高度差。
5.4 交替循環(huán)提升模板
當相鄰兩個高墩同時進行施工時,應分三次澆筑混凝土。第一次澆筑混凝土時,施工人員應將預埋件固定在模板和鋼筋骨架上;第二次澆筑要開始借用支架,首先將預埋件支座用螺栓固定在第一次澆筑中預埋的爬錐上,然后將三角支架掛靠在支座上;第三次澆筑混凝土時,施工人員要在三角支架的底部安裝上吊平臺,進而在吊平臺上取出已經使用完的預埋支座、螺栓以及爬錐,最后用砂漿將取出構件時的空洞進行修補。當進行完第一個高墩的第二次澆筑后,施工人員應用塔吊將模板運送至相鄰的墩柱上,然后安裝鋼筋。當相鄰墩柱完成第一次澆筑后,再將模板轉移到第一個高墩上,重復此步驟,直到澆筑完混凝土。
6 結語
橋梁高墩交替提升模板施工技術不僅具有施工安全性好、模板質量輕、施工工藝簡單易行的特點,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保證施工質量。因此,相關人員在進行高墩柱橋梁的施工時,要積極使用交替提升模板施工技術,并對施工過程中的放樣測量、鋼筋安裝、立模、交替提升模板等環(huán)節(jié)的施工程序加以控制,從而使該項施工技術擁有更加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張周平,祝河清.橋梁高墩交替提升模板施工技術[J].江西建材,2017(15):188-1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