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營改增政策的推行會影響我國的經濟經營模式,使社會各行業的經營模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行業的經濟壓力,減少企業的稅負,加快國家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我國“營改增”的實行范圍有所擴大,影響企業財務工作的順利實施,所以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需要積極研究“營改增”會計處理方式,對財務工作模式加以優化,從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和社會經濟的轉型升級。本文就對“營改增”會計處理對企業財務的影響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營改增”;會計處理;企業財務;影響
營改增主要是根據相關政策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而增值稅與營業稅是國家稅收中較為重要的部分,有利于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互動往來及發展。在市場經濟發展背景下,我國營業稅種出現了重復征稅等問題,制約著經濟的穩定發展,影響國家稅收的保障性和穩定性,這就需要將營業稅向增值稅的轉變,積極推行營改增政策,保障企業財務工作的順利實施。
一、“營改增”會計處理概述
“營改增”主要是采用增值稅的方式繳納營業稅中的應稅項目,將營業稅轉變為增值稅,即納稅增值部分的服務或產品,保證重復納稅環節的簡化。通過實施“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可以減輕企業的稅負,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實現企業的創新發展,進一步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協調發展我國的產業結構;同時該政策可以優化消費、投資、出口等結構,維護社會的穩定,實現我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通常情況下,要想分析“營改增”會計處理,可以從如下幾點進行分析:(1)過渡性財政扶持資金的會計處理。“營改增”政策的開展不會降低所有企業的稅負,甚至可能增加一些企業的稅負,一旦增加稅負則可向稅負部門依法申請扶持資金。如果稅務部門同意企業的申請,能對扶持資金數額進行準確預測,所以企業需要在其他的應收款項科目中借記扶持金額,并且貸記為營業外收入,然后將其貸記和借記為其他應收款和銀行存款。(2)差額征稅的會計的處理。從納稅人層面而言,企業實施差額征稅會計處理工作時,應該在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下增設營改增抵減的銷項稅額,對主業業務的成本科目與收入中的經營業務種類進行科學計算,將實際支付金額貸記選擇為應付賬款或銀行存款。針對小規模的納稅人來說,應該以營改增的規范標準為依據,若納稅人所提供的應稅服務與營改增規定相符,則要根據規定標準從銷售額中扣除給非試點納稅人支付的價款。(3)增值稅期末留抵扣稅額的會計處理。納稅人只能在應交稅費科目下增設增值稅留抵稅額,不能在應稅服務的銷項稅額中對當月月初增值稅留抵稅額進行抵扣,開展核算工作需要按照勞務銷項稅額和一般貨物比例,對可抵扣稅額進行科學計算。
二、“營改增”會計處理對企業財務的影響
1.對企業財務結構的影響
“營改增”對財務結構的影響主要可從如下幾點進行分析:(1)財務審核方面。企業營業稅額的審核與計算較為簡單,而增值稅核算則相對復雜,部分區域試行“營改增”政策后,使我國內部分為了兩種稅收核算制度,對企業及其會計處理人員提出了極大的挑戰。(2)交稅方面。在部分區域正式實行“營改增”制度之后,可以在企業內部積極推行該制度,使工作人員獲得心理愉悅心理的同時,獲得更多的工資報酬,進而積極投入到財務管理工作中。(3)發票方面。營業稅發票和發票并無較大的差別,這就需要稅務部門對納稅人發票的使用范圍提供明確規范;而“營改增”制度的實施,使發票的存在于設計層面更為廣泛,這一問題需要企業在財務工作中加以重視。
2.對企業納稅的影響
“營改增”政策的實施會影響企業納稅,增加類型不同企業的稅收,這是因為企業用于抵扣的數額會對企業負稅產生直接影響,具體表現為小型企業與大型企業的稅額有所降低,而增加中型企業的稅額,如增加中小型交通運輸企業的負稅,減少大型交通運輸企業的負稅。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實施“營改增”之后,只有保證可抵扣稅額的數目超過企業增加的稅額,才能達到負稅降低的目標。通常情況下,中小型企業很難獲得進項稅票,特別是中小型的服務企業,其不能開具專業的增值稅發票,而企業抵扣稅額的關鍵性憑證就是增值稅發票,所以企業不能獲得增值稅發票,則會增加企業的稅額,提高企業的稅率。對于小型企業而言,其實際稅額減少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實施“營改增”制度后沒有過多的抵扣情況,降低實際的稅額與稅率。例如:年銷售額小魚500萬的企業實施“營改增”制度之前,企業稅率為6%,而“營改增”制度實行之后的增值稅率達3%,減稅幅度超過39%。總之,企業實際稅額的變化表明:不同的企業在實際稅額變化方面有所不同,小型企業與大型企業具有顯著的減稅效果,而中型企業稅率有所減少。此外,“營改增”政策的實施會影響企業的流轉稅與所得稅,其中在流轉稅方面的影響多是利用增值稅發揮作用,而所得稅與企業利潤呈正比關系,利用該政策影響企業的利潤與實際負稅,導致企業所得稅隨企業利潤的變化而變化。“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前,企業營業稅處于損益科目的范圍,而企業所得稅需要對營業稅扣除之后進行計算。由于“營改增”政策的影響,企業對負稅進行計算時,必須要事先扣除增值稅,將其作為價外稅記錄于相應科目中,繼而減少企業流轉稅的稅額。
3.對企業成本的影響
以往企業實施的是雙稅并舉模式,成本多是以稅負為主,采用價稅分離的方式來計算企業實際成本,或者是計算企業的進項稅額與真實成本。而“營改增”實施之后,企業的銷項稅額與進項發票會影響企業的成本,這就需要抵扣掉銷項與進項后再計算成本。由于該方法的實施會使稅改前后企業實際稅率發生改變,用發票抵扣部分成本,因此供應商是否開具專業發票會對企業成本產生影響,使企業實際負稅有所減少或增加。以交通運輸企業和廣告文化企業為例,以往的營業稅率分別是4%和5%,而增值稅率在“營改增”實施后分別是12%和7%,表明兩種企業的稅負有所提升。實際上,廣告文化企業的稅率較高,大部分稅額都可作為材料費用增值稅的憑證進行抵扣,實施“營改增”后會降低企業的實際稅額。交通運輸企業的負稅可用進項稅額加以抵扣,但只有小部分固定資產稅額可用于稅收的抵扣,若企業實力相對薄弱,則要利用租賃的方式來抵扣稅收。值得注意的是,稅收抵扣項目中不包含融資租賃,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不能抵扣交通運輸行業的人力資源成本、交通運輸費用等,這樣會導致企業稅收的提升。endprint
4.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
“營改增”對企業會計核算造成的影響具體表現為:(1)企業稅收直觀度的影響。企業沒有實施“營改增”之前,營業稅額相對單一,財務人員可以對企業未繳納或已繳納的稅額進行直接查詢;實施“營改增”之后,企業稅額內容愈加復雜,會計人員不能直觀了解企業稅收,只能分析和總結企業各個科目的繳納稅費情況,從而明確了解企業繳納增值稅的情況。(2)企業核算科目的影響。實施“營改增”之前,企業成本中涵蓋營業稅,計算所得稅進項時可對企業營業額進行扣除;實施“營改增”之后,能明確企業稅收核算環節,適當增加進項與銷項等科目,將遞減銷項稅額納入企業增值費與應交稅中。(3)企業核算標準的影響。企業的增值稅和營業稅屬于不同的種類,企業財務人員需要對增值稅本質加以明確,計算時及時扣除銷售收入中的銷項稅額以及銷售成本中的進項稅,充分體現企業資產負債中“營改增”的影響。
三、結束語
在新形勢背景下,我國的經濟結構和經濟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市場經濟愈加完善,而傳統稅收制度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無法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所以實施“營改增”政策至關重要。企業要想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必須要認真落實“營改增”政策,詳細分析其對財務的影響,優化創新財務管理模式,增強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科學分析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財務管理質量,實現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丁華飛,賴萌超.“營改增”會計處理及其對企業財務影響探討[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5,(10):114-115.
[2]郭煥英.“營改增”會計處理及其對企業財務影響解析[J].商場現代化,2016,(22):123-125.
[3]馬麗亞.淺析營改增會計處理及對企業財務的影響[J].時代金融,2016,(29):181+183.
[4]王安.營改增后企業會計處理的變化及對財務報表的影響[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33):79+66.
[5]李俊.基于營改增會計處理及其對企業財務影響分析[J].財會學習,2017,(04):148+150.
[6]鐘琳.“營改增”會計處理及其對企業財務影響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02):229+258.
作者簡介:岳宗華(1977.11- ),男,漢族,山東冠縣人,單位:聊城市東昌府區尚東置業有限公司,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財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