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紅
摘 要:2009年4月1日頒布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化境》頒布并實施,對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按照新導則,在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現狀監測中,需要明確技術要點,如此才能合理的、嚴謹的進行環境現狀監測,真實反映環境質量。鑒于此,本文將著重分析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中環境現狀監測的技術要點。
關鍵詞: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現狀監測;技術要點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9.220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中環境現狀監測有著重要的地位,對于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有著重要的影響。在2009年《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頒布與實施,對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提出更為嚴格要求的情況下,為了提高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現狀監測質量,需要明確技術要點,即監測對象選取標準、監測頻率的嚴格控制、監測布點設置要嚴格與細化等。總之,規范化、標準化、嚴格地進行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現狀監測至關重要。
1 現狀監測在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作用和意義
基于對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中環境現狀監測工作情況的了解,確定在擬建項目周邊合理的布設監測點位,對監測點位的大氣環境質量的現狀監測,如此可以獲得大氣環境質量數據。此數據的獲得,能夠為現狀環境質量狀況評價與分析提供重要依據,以便相關工作人員能夠找出環境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或缺陷,進而制定有針對性的環境管理方案;能夠作為環境預測和評價的北京濃度,分析項目實施后可能會個大氣環境帶來的影響,是否滿足環境管理質量要求,進而優化調整項目擬建方案,盡量避免項目實施給大氣環境帶來負面影響[1]。從以上環境現狀監測數據應用情況來看,在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中環境現狀監測是非常有意義的,能夠真實反映區域環境質量,為更加有效的治理環境提供幫助,尤其是在近些年霧霾天氣頻頻出現的情況下。
2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現狀監測的技術要點
基于上文的分析,確定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中現狀監測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當然,前提是保證環境現狀監測質量。為了做到這一點,在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中監測環境現狀需要明確以下技術要點:
2.1 監測對象的選擇
(1)明確監測對象的選取標準。在2009年新導則頒布的情況下,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監測對象的選取更加標準、嚴格。因為新導則中明確規定了監測對象選取標準,如對建設項目中污染物排放的監測中要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或標準文件,只要有相關限制的污染物都作為監測對象,給予監測;在國家缺少制定的相關標準文件時,則需要對于污染較大或具有毒性的污染物排放予以監測。
對比分析新舊導則,確定在監測對象選取標準方面,就導則的規定是比較模糊的,僅籠統的說明將監測重點放在排放量大或給環境帶來一定污染的污染物上,這使得的環評單位制定大氣環境影響監測方案及環境現狀監測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在尺度把握上。而新導則的推出則規避這一弊端,利于提高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的嚴謹性、準確性[2]。
(2)新導則執行標準更為嚴格。相對于就導則將監測對象數量限制在五個以下來說,新導則對監測對象數量沒有明確的要求,僅說明了監測對象的標準,這使得環境監測更加的嚴格化、標準化。在具體進行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中應貫徹“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思想,嚴格遵循新導則執行標準,提高環境監測質量。
2.2 監測頻率的嚴格控制
新導則對監測頻率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即對環評現狀的監測要更具代表性,在擴大其樣本范圍的基礎上,對項目建設所在區域的環境現狀予以嚴格的監測,真是的反映區域環境質量。基于此,監測頻率方面應當注意的要點是:
(1)按照新導則的規定,在對不同評價等級的項目進行環境現狀監測中,需要保證監測天數在一周以上。
(2)按照新導則的規定,在每天環境監測中需要設置八個規定時段,進而反復的監測環境,以便能夠提高環境監測的準確性。另外,二級、三級評價中新導則規定要涵蓋四個時段,相關監測人員還需要對這一點予以注意。
(3)新導則中對《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予以高度重視,要求日平均濃度監測值應當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某些物質相關數據標準。而從當前環境影響評價來看,技術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是部分監測站未能達到此項要求,這需要在后續的工作中注意改進、升級相關監測站技術設備[3]。
2.3 監測布點設置要嚴格、細化
考慮到就導則對于監測布點數量設置要求沒能達到當下環境檢測要求的情況,新導則的頒布與實施,詳細規定了監測點的布置。相應的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現狀監測中還應當注意嚴格、細化布置監測點。也就是:
其一,按照新導則中監測點布置的規定,在環境現狀監測中應當明確監測點的設置,即在擬建項目的地點的上下風向設置。在此基礎上,分析監測點的極坐標、環境保護目標、功能區等。
其二,按照新導則的要求,在對監測點的布局數量進行考量時,需要確實是一、二級評價項目還是三級評價項目。如若是一、二級評價項目,需要對環境保護目標較多、地形復雜及污染程度分布差異較大地區的監測點布局酌情處理,適當的增加監測點數量。如若是三級評價項目,也要適當的增加監測點布局數量,通常增加2~4個。
其三,新導則中還增加了一些公路、鐵路、城市道路類建設項目布點及其周邊環境等方面的內容,在具體對擬建項目所在區域環境現狀予以檢測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建設項目類型,進而合理布置監測點[4]。
3 結束語
新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頒布與實施,提升了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的地位及重要性。此種情況下,在擬建項目及其對大氣環境影響情況方面,需要重視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現狀檢測,進而分析擬建項目的實施對環境影響程度是否符合環境管理要求,進而優化調整建設項目,這對于新形勢和新環境就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構建是非常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史嘯勇.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現狀監測的技術要點[J].能源環境保護,2011,23(06):56-57.
[2]何瀟,邢明敏,徐玉芳等.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現狀監測的技術要點[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06):110.
[3]李明高,李松炳,周超平等.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中污染氣象分析[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2,32(02):186-188.
[4]丁峰,李時蓓.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導則修訂與對比分析[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1,34(04):120-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