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勁樺+吳維
摘 要: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步伐得到進一步加快,由于我國目前推行的《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存在一些現實性問題,導致其不能有效針對我國城市不斷發展的現狀而進行合理科學的引導與控制。本文通過論述與分析了我國目前實行的《標準》已經不再適用的主要原因、以及我國城市規劃中建設用地標準及控制的新思路兩個主要方面,旨在全面立足于時代發展的實際情況,積極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現狀,做好城市規劃建設工作,進一步推動我國城市得到穩定而良好的運行與發展,為國民經濟增長做出重大貢獻。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設;新思路;用地標準;控制;原因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9.247
在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的環境下,城市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逐漸進入到一個高速發展的關鍵性時期。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城市人民在生產活動以及日常生活活動為城市建設用地的發展推到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我國目前推行的《標準》在實施初期,我國的城市建成區的面積實現了一個量的增長,2007年的城市建成區面積與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相比已經增長了一倍,并繼續不斷的增長[1]。在目前我國城市建設用地得到蓬勃發展的時期,積極立足于經濟發展實際情況找準有效措施對城市建設用地進行合理的規劃與控制是十分關鍵的。但是我國目前實行的《標準》,在很大程度上展現出了城市土地建設規劃管理與城市的經濟發展情況的不協調與不匹配,甚至在很多情況下,《標準》中的相應內容對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產生了抑制性作用。
1 我國目前實行的《標準》已經不再適用的主要原因
1.1 通過人口數量確定建設用地存在一定局限
在我國目前實行的《標準》主要以人口數量為重要依據來確定人均建設用地的指標,通常情況下編制城市在展開城市用地規劃時,也是首先明確城市人口的規模,之后在按照城市經濟實際發展情況,并積極結合《標準》中的相關規定來有效確定實際的用地規模。這種方式主要的優勢展現在對人地對應關系的建立,能夠便于城市發展推出合適的用地規模。但是在我國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我國城市人口數量的統計存在較大的不一致性,有些城市在確定城市用地時可能采用的是城市常住人口數量為標準,一定程度上有部分人就會獲得更多的土地資源[2]。
1.2 土地逐漸市場化帶來指標控制方式存在局限
我國經濟發展推動了經濟體制進一步轉型,因此我國城市土地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場力量支配的同時還受到政府行政機制的影響。土地資源逐漸市場化的過程中遇到的需求前景不確定性是一個關鍵性也無法避免的問題,在現階段經濟已經實現全球一體的現實情況下,外部的需求通常具有高度的主導性,造成了土地資源需求不確定性更加嚴重。所以在城市土地資源的配置過程中,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土地資源供給導向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3]。高度強調土地資源供給要素中的實際需求前景與比較優勢至關重要,如果只是簡單的通過指標的形式來實現對土地資源的控制,土地配置沒有充分考慮到實際需求,就極可能造成土地資源供求關系出現不平衡的現象,導致了城市規劃工作不能順利良好的展開。
2 我國城市規劃中建設用地標準及控制的新思路
我國推行的《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實際性問題,所以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城市應當積極采取具有高度區域觀的指標平衡思路,為城市的實際發展制定出良好的用地標準,將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與城市規劃進行有機統一,積極推動城市得到平穩健康的發展。
2.1 極具高度區域觀的指標平衡思路
我國城市發展已經朝著區域化的趨勢,在一定地域范圍及空間內城市承擔著不同的職能,區域經濟在不同城市相互聯系與作用的過程中得到了共同發展。我國城市規劃的土地用地新標準應當具有一定的區域觀念,將不同的城市集合成一個統一整體進行全面考慮。根據不同城市的性質與職能展開深度的分析,確保城市的實際用地需求與具體職責的不同而引發用地結構上的不同。因為區域化發展與經濟發展階段在成熟度上有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區域性的用地規劃想要保持高度的平衡性,必須積極根據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整,對核算范圍進行科學性的確定。
2.2 對城市制定合理性的用地指標
積極制定具有高度針對性的用地指標并實施相應的動態控制管理至關重要,這種方式是建立在傳統預測方式基礎上提出來的,展現了城市用地在規模上確定上應當與人口規模有一定的聯系,除此之外還應當與當地經濟發展的產生了密切的關聯。在城市土地資源的規劃中對城市用地情況與經濟發展水平關系的深入研究與分析極為關鍵,新型的預測方式是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考慮了GDP對城市規劃用地產生的影響給予一定的探討。積極家從城市發展規劃用地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出發,全面合理的構建具有針對性的城市建設用地控制指標預測機制,對提高城市規劃工作的順利展開起到了推動作用。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圍繞著我國目前實行的《標準》已經不再適用的主要原因、以及我國城市規劃中建設用地標準及控制的新思路兩個主要方面展開了細致的論述與分析,目的是為了在我國現階段時代發展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積極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現狀,做好城市規劃建設工作,進一步推動我國城市得到穩定而良好的運行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民,程遙,汪軍.為市場經濟下的城鄉用地規劃和管理提供有效工具——新版《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導引[J].城市規劃學刊,2011(06):4-11.
[2]趙佩佩.新版《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研讀——兼論其在實際規劃中的應用及發展展望[J].規劃師,2012(02):10-16.
[3]王凱,張菁,徐澤,徐穎.立足統籌,面向轉型的用地規劃技術規章——《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闡釋[J].城市規劃,2012(04):42-48+92.
作者簡介:李勁樺(1988-),男,湖南郴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城鄉規劃理論與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