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_鄭世遠 記錄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馬紅梅
書卷多情似故人
口述_鄭世遠 記錄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馬紅梅
我叫鄭世遠,今年70歲,是畢節市大方縣人。
我是個“老書蟲”,家里目前有2000多本藏書,很多書籍年份久遠,包括已經絕版的1968年3月出版的《馬恩列斯語錄》。今年4月23日,我的藏書榮獲省全民閱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的“社區最美圖書”稱號。
很多人問我為什么喜歡讀書,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讀書使我快樂。
小時候,我家里十分困難,有8個兄弟姐妹,父親是聾啞人,生活重擔都壓在母親身上。我在家里排行第二,四五歲的時候就和哥哥跟隨母親下地干活了。
8歲那年,看到身邊很多同齡人都已經上學了,我哭鬧著讓母親送我去上學,由于哭鬧得實在太厲害了,母親一咬牙把哥哥、我和弟弟一起送到了學校。
讀書機會實在來之不易,我異常刻苦,從小學到高二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高二那年,恰逢文化大革命,我被迫輟學去部隊當兵。
我在部隊的宣傳部門擔任文書,為了減少文字的出錯率,我買了《辭海》《中華字典》等工具書,作為日常工作之用,但其他書籍對我的吸引卻始終絲毫未減,我又省吃儉用買了許多哲學、軍事、法律等類別的書籍。1969年至1973年,我參加了抗美援越的戰爭,即便是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我也不忘抽空看書。
轉業后,我在滇黔桂石油勘探局擔任黨委書記。工作的幾十年里,我有了更多機會閱讀,書讀多了,我的視野也更開闊了。
2007年,我退休回到家。回家后,我參與編寫了《鄭氏族系大典》,編輯了一本40萬字的《西南言子》和一部100多萬字的《數列辭典》。目前,貴州省文聯副主席、安順市文聯主席姚小英正在為《數列辭典》作序。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發展得越來越好,70歲的我深刻感受到了這個時代的偉大。我小時候,讀書都困難,但現在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了,有的地方還開始普及十五年義務教育,讀書已經不再是難題。與從前相比,讀物的范圍也越來越廣闊了,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圖書館、書店隨處可見,讀書的地方也越來越多。
幾十年書香相伴,書籍已然成為我朝夕相依的老伙伴,在和平的小康歲月里,安心讀一本我想讀的書,寫一些我想寫的文字,這就是我覺得幸福的事。
(責任編輯 / 付松)

鄭世遠:在和平的歲月里安心讀一本書,這是我余生的愿望。(廖迅 /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