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孫蕙
資源配置體制改革:激發貴州能礦發展新動能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孫蕙
貴州結合實際大膽創新,率先在全國推進資源配置體制改革創新思路,激發貴州能礦發展新動能。
今年4月,據國家相關權威機構詳查備案,于2011年在銅仁松桃縣發現的普覺隱伏超大型錳礦礦區資源量目前已達2.03億噸,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五位,如果把這個儲量,按現在的市場價換算,這個錳礦的潛在經濟價值超過1000億元。據了解,目前全球共有13個儲量超過1億噸的超大型錳礦,貴州就有4個。
這一成果是貴州在推進能礦資源配置體制改革中,創新地質找礦機制的具體體現。
近年來,貴州緊扣“政府管控資源、市場配置資源、平臺交易資源”思路,率先于全國打響能礦資源配置體制改革“第一仗”,加快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服務貴州發展。
松桃自治縣普覺隱伏超大型錳礦床的發現成為我國40多年來錳礦找礦的標志性重大突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科技委主任陳毓川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發現,對我國發展工業,尤其是發展鋼鐵業,可以很好地降低對外的依存度,貴州在錳礦領域的系列發現,對國家是非常關鍵的一份成果。
貴州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國家“西電東送”重要省份、西南地區礦產及煤礦資源大省。曾因資源配置體制滯后、能礦經濟不夠集中等問題影響能礦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2012年7月,貴州出臺《關于礦產資源配置體制改革的意見》,積極探索形成地方政府、地勘單位和各類企業“三位一體”地質找礦新機制,由省國土資源廳突出規劃、管理、服務和協調工作,國有地勘單位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各類企業成為礦業開發的主體,三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良性互動,合力共贏。5年來,在這一新機制的激勵下,貴州找礦工作取得實效。習水縣頁巖氣勘查取得重大突破,資源量達13.54萬億立方米,居全國第三,約新增磷礦48.5億噸、鐵礦5億噸、鋁礦7億噸。
找礦機制創新加速資源開發,有效利用則在于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
自2014年9月開始,貴州發布通知明確,除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外,全省所有新設礦業權原則上均以“招拍掛”方式出讓,對國家規定允許協議出讓的礦業權進行嚴格控制和規范,其他一律進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運作,由市場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發揮政府和市場這“兩只手”的作用。
貴州省地礦局黨委書記、局長付貴林介紹說,在這一改革機制實施下,全省礦業權市場化配置程度得到大幅提高,有效阻止了市場外的交易,消除機會上的不公平和權力尋租的灰色空間,實現陽光交易。
具有“西南煤海”之稱的貴州,煤炭資源遠景儲量在中國排第5位,相當于南方12個省煤炭儲量的總額。然而,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受市場需求下降、產能建設超前、進口煤大量增長和行業轉型升級滯后等因素疊加影響,煤炭行業出現了價格下跌、企業虧損面擴大等問題,至2013年,煤炭“黃金十年”徹底終結。
對此,2015年,貴州省印發《減輕煤炭企業負擔促進煤炭行業平穩發展工作措施》,30條改革措施從各個方面加大政策力度幫助煤炭企業渡過難關、脫困發展。
“30條措施對于幫助企業提振信心、減負脫困、轉型發展無疑是及時雨。”省發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張應偉說。
同年,貴州省煤炭行業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淘汰落后火電機組1.5萬千瓦,關閉落后煤礦183處、產能超過1300萬噸。2016年,貴州再次批復114家煤礦主體企業的兼并重組方案,批準保留煤礦652處。
今年,省政府決定,將連續4年每年預算安排10億元以上專項資金,促進煤炭企業智能機械化改造,并簡化煤礦企業合并辦理手續,確保到2020年,全省均為年產30萬噸及以上的煤礦。貴州將在2017至2019年關閉退出煤礦439處、產能6708萬噸。同時,將在2017至2020年改造提升和建設完成257處煤礦,力爭在2020年全年產量達到1.92億噸。
抓好煤炭工業轉型,就等于抓住了貴州經濟發展的基礎。省能源局煤炭處處長高騰友認為,這個政策的出臺,加快了貴州整個兼并重組和煤炭工業轉型升級的進度,化解了很多歷史性的問題,加速煤炭行業向集約安全高效綠色的現代新型煤炭工業體系轉型。
“以前每月核定用電量是2200度,我每月都要超300度左右,按規定超出電量得按第二檔電量電價算,一月得多交150多元,一年就得多交1800多元,現在核定電量調高了,這筆錢就可以省了!”問及居民階梯電價調整后的好處,家住貴陽市烏當區新星園小區的楊昊高興地跟記者算了一筆細賬。
楊昊收到的“電改紅包”來自貴州省售電側改革之居民階梯電價政策完善方案的實施。
于2016年9月1日正式實施的貴州省居民階梯電價政策完善方案明確提出,提高居民階梯電價年度電量分檔標準。此外,繼續對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戶家庭用電設置每戶每年120度的免費電量。
據省發改委副主任徐元志介紹,貴州完善居民階梯電價政策于廣大居民而言,最切身的感受是用電電費支出下降,按照2015年貴州一戶一表居民用電情況測算,全省一戶一表居民用戶電費支出共計減少約2.15億元,原本需要支付加價電費的273萬戶居民用戶平均每年每戶電費支出減少約78元。
此外,階梯電價調整,有效刺激了居民用電量增長,增加社會總用電量,對提高燃煤發電量、改善煤炭供需關系、帶動煤炭電力行業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今年1至6月,全社會用電量65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13%。
“此次完善后貴州居民階梯電價第一檔電量分檔標準已處于全國前列。”徐元志說,貴州居民階梯電價政策完善方案的出臺實施,標志著貴州電改逐步向惠民生等領域深入推進。
自2015年4月,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的公布,貴州勢在必行的電力體制改革也隨之拉開大幕。2年多來,通過輸配電價改革、電力市場改革、配售電側改革、跨省跨區電力交易改革,大幅降低大工業用電成本,把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讓用電企業降成本、發電企業增電量、供電企業穩市場,貴州電力可謂“一子落下、滿盤皆活”。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貴州電改將深入完善電價形成機制,探索建立水電參與市場化交易機制,進一步釋放電力體制改革紅利,實施配電網建設和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等。
(責任編輯 / 岳振)

圖為亞洲首個坑口大型肥廠開磷集團大水工業園,年產120萬噸磷銨生產區全景。(潘蘭海 /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