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鋒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河南 洛陽 471000)
胃炎和胃潰瘍患者治療中的不合理用藥情況分析
尹鋒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河南 洛陽 471000)
目的:分析胃炎和胃潰瘍患者治療中的不合理用藥情況,以期為臨床胃炎和胃潰瘍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炎、胃潰瘍患者400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從藥理機制方面分析胃炎和胃潰瘍治療中容易出現的不合理用藥情況。結果:400例胃炎和胃潰瘍患者中,有154例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藥情況,其中以不合理配伍最為多見;合理用藥組的痊愈率高于不合理用藥組,復發率低于不合理用藥組,治療周期短于不合理用藥組,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胃炎、胃潰瘍不合理用藥比例較高,影響其臨床治療效果,臨床醫師應熟練掌握治療胃炎、胃潰瘍藥物的藥理機制,使藥物的配合使用更為合理。
胃炎;胃潰瘍;用藥;合理性;藥理機制
胃炎是指由各種因素引起胃黏膜發生炎癥性改變。在飲食不規律、作息不規律的人群尤為高發[1]。根據病程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慢性比較常見。胃潰瘍是一種消化性潰瘍,在臨床上十分常見,胃潰瘍的臨床癥狀很多,比如上腹疼痛、惡心、腹脹等,如果病情發展到晚期或起勢猛烈,患者很有可能會出現嚴重癥狀,如胃穿孔、消化道出血等,給患者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2]。所以對于胃潰瘍的治療,一定要積極,在發現病情后,及時確診及治療,避免對人體產生更大傷害。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目前臨床上在對胃炎、胃潰瘍進行治療時,可供選擇的藥物越來越多,藥物種類的不斷豐富雖使得胃炎、胃潰瘍的治療方案有了更多選擇,但同時也導致基層醫生在治療時,不能對所應用藥物的作用機理以及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進行充分了解,導致在對胃炎、胃潰瘍進行治療時存在不合理用藥情況,即便在醫療水平更高的發達地區,甚至一些發達國家均存在胃炎、胃潰瘍治療中的不合理用藥情況[3]。因此在胃炎、胃潰瘍治療過程中,基層醫生應及時掌握最新或常用藥物的作用機理以及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從而使胃炎、胃潰瘍治療中的不合理用藥情況有效減少[4]。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炎、胃潰瘍患者400例,分析胃炎和胃潰瘍患者治療中的不合理用藥情況,以期為臨床胃炎和胃潰瘍患者的合理用藥提供參考。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炎、胃潰瘍患者400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全部患者的病情均經臨床胃鏡檢查和實驗室診斷確診。其中男242例,女158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1.6±4.5)歲,病程1個月~6年,平均病程(2.2±1.1)年,其中胃炎患者182例,胃潰瘍患者218例。全部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噯氣、胃脘部脹痛、反酸、餐后胃區疼痛等癥狀。
對研究入選的400例患者的處方單進行統計,參照患者自身的具體實際病情,對其處方單中所存在的不合理用藥情況進行分析,包括藥物選擇不當,重復用藥,藥物配伍不當,無用藥指征,用藥劑量不合理。并依據患者的用藥是否合理,對其進行分組,分為合理用藥組和不合理用藥組,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疾病復發率以及治療周期。
經藥物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胃鏡檢查顯示病灶全部消失,黏膜無充血以及出血情況,為痊愈;經過藥物治療后,臨床癥狀得以改善,胃鏡檢查顯示仍舊存在著陳舊性出血點,或存在著充血小病灶,病灶的面積相較治療前明顯縮小,為好轉;經過藥物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出現加重,胃鏡檢查顯示病灶面積無縮小甚至增加,為無效。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選取的400例胃炎和胃潰瘍患者中,有154例存在不合理用藥情況,其中以不合理配伍最為多見。不合理配伍主要為:H2受體拮抗劑和抗酸藥進行聯用,質子泵抑制劑和鉍劑進行聯用,胃黏膜保護劑和抗酸劑進行聯用,促動力藥物和抗膽堿類藥物或酸抑制劑進行聯用,兩種不同作用機理胃動力促進劑進行聯用等。見表1。

表1 用藥不合理情況
合理用藥組的痊愈率高于不合理用藥組,復發率低于不合理用藥組,治療周期短于不合理用藥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合理用藥組和不合理用藥組的治療周期、療效及預后比較
目前醫學界認為導致胃炎、胃潰瘍發生的主要致病因素為:機體十二指腸內的膽汁發生返流,胃動力不足,胃酸過多分泌,HP感染,以及胃黏膜抵抗力降低[5]。大多數學者均認為導致胃炎、胃潰瘍發病的最重要因素為HP感染以及胃酸過多分泌,所以在對胃炎、胃潰瘍進行治療時,對HP感染進行有效根除,同時使胃酸分泌得到有效抑制為主要措施[6]。目前臨床上對胃炎、胃潰瘍進行治療的主要方法為采用藥物進行口服治療,為了使患者的病情在治愈后不再復發,需要應用抑酸藥物開展維持治療[7]。目前臨床上公認的治療胃炎、胃潰瘍的用藥方法為三聯用藥,即采用一種抑酸藥物(質子泵抑制劑)加上兩種抗菌藥進行治療,臨床上應用率最高的為奧美拉唑聯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進行治療[8]。在對胃炎、胃潰瘍進行治療時,若能將治療藥物進行合理聯合利用,則可保障治療效果,有效縮短治療周期,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減小治療疾病的經濟壓力[9]。本次研究結果中,合理用藥組的痊愈率高于不合理用藥組,復發率低于不合理用藥組,治療周期短于不合理用藥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合理用藥對于胃炎、胃潰瘍治療的重要性。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選取的400例胃炎和胃潰瘍患者中,有154例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藥情況,其中以不合理配伍最為多見。包括:①H2受體拮抗劑和抗酸藥進行聯用。H2受體拮抗劑以及抗酸藥所具備的藥效功能都是對胃潰瘍進行治療,但兩種藥物在發揮其治療功能時,所具備的作用機理是不相同的。H2受體拮抗劑依靠其選擇性,和胃腺體壁細胞H2受體進行結合,從而對機體胃酸的分泌起到抑制功效;抗酸劑主要為碳酸鋁鎂,氫氧化鋁等,其主要是對胃酸起到中和作用的堿性制劑,抗酸藥在進入機體后,在胃潰瘍的表面形成一層堿性保護膜,使機體胃酸得以中和,對胃黏膜起到保護作用。將H2受體拮抗劑和抗酸藥進行單獨使用,均可以取得不錯的治療效果。但有學者通過研究報道,將H2受體拮抗劑和抗酸藥進行聯合應用時,由于H2受體拮抗劑的吸收性會被抗酸劑降低20%~30%,在應用抗酸劑后,患者機體胃黏膜的表面會形成一層保護膜,從而導致H2受體拮抗劑無法高效通過胃黏膜被機體吸收,因此使H2受體拮抗劑的治療功效得以降低。②胃黏膜保護劑和抗酸劑進行聯用,胃黏膜保護劑包含了生胃酮,復方鋁酸鉍片(胃必治),硫糖鋁,枸櫞酸鉍鉀膠囊,膠體果膠秘等,胃黏膜保護劑發揮治療功效的機制在于其能在不改變機體胃液pH的前提下,在機體胃黏膜發生病變的位置,生成一層發揮保護作用的膜。胃黏膜保護劑所生成的保護膜和堿性抗酸劑生成的保護膜不同,堿性抗酸劑作用主要是對胃蛋白酶,食物侵蝕以及胃酸起到隔絕作用,促進胃潰瘍面的修復,但胃黏膜保護劑發揮保護作用的前提是在患者機體胃酸原有的環境下,所以,將胃黏膜保護劑和抗酸劑進行聯合應用時,由于抗酸劑的應用,使患者機體的胃酸得到了中和,從而使其胃內的pH值發生了改變,使得胃黏膜保護劑的應用效果得到了干擾,因此將該兩種藥物進行聯合應用是不合理的。③質子泵抑制劑和鉍劑進行聯用。在正常的情況下,機體胃部進行胃酸的分泌,主要是依靠H+-K+-ATP酶,也就是質子泵。而質子泵抑制劑所具備的作用也就是對H+-K+-ATP酶的生成進行抑制,使機體胃酸的分泌得以減少,在采用質子泵抑制劑進行治療后,機體胃內的pH值得以提高,患者存在的胃潰瘍癥狀得到治療;鉍劑屬于胃黏膜保護劑的一種,其應用于機體后,發揮作用的原理是在不改變胃內正常pH值的前提下,在機體內胃黏膜發生潰瘍的表面,生產一層具有保護作用的膜,隔絕胃酸、胃蛋白酶、膽汁鹽、食物等刺激因子對黏膜的侵襲作用,保護胃黏膜。有學者研究發現,在采用鉍劑進行治療后,還可以對機體內內源性前列腺素的釋放起到促進作用,從而使胃部黏膜面的修復起到促進作用。但將上述兩種藥物進行聯用時,由于質子泵抑制劑會對機體胃酸的分泌起到抑制作用,從而使胃內pH值發生改變,因此影響到鉍劑應具備的正常功效[10]。④促動力藥物和抗膽堿類藥物或酸抑制劑進行聯用。多潘立酮屬于促胃動力藥物的一種,在應用于機體后,其能對機體胃腸蠕動起到促進作用,對機體存在的胃炎癥狀進行有效治療。抗酸劑應用于機體后,其主要是對胃潰瘍進行治療,但為了確保抗酸劑發揮其應具備的功效,應使其在胃內進行一定時間的停留,使藥物和胃內酸性物質充分融合。因此在采用抗酸劑進行應用的過程中,采用多潘立酮等促胃動力藥物,由于該類藥物會對胃腸蠕動起到促進作用,從而使抗酸劑不能在胃腸內進行有效停留,降低抗酸劑的治療功效。胃腸促動力藥物發揮其作用的機制在于增強乙酰膽堿的興奮,或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但抗膽堿類藥物在應用于機體后,可對乙酰膽堿的釋放起到抑制作用,從而發揮其自身所具備的止痛解痙功效,其在應用于機體后,由于和胃腸促動力藥物發揮藥物功效的機制存在拮抗作用,因此兩種藥物聯合并不合理,會使其單獨具備的藥物功效得以降低。⑤兩種不同作用機理促進胃動力制劑進行聯用。將兩種不同作用機理胃動力促進制劑進行聯合應用時,比如將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進行聯合應用,由于兩種藥物均具備使機體胃腸道蠕動增強,使胃內容物得以排出,同時對患者存在的嘔吐癥狀起到抑制作用,但兩種藥物的胃動力促進功效存在差異,因此將其進行聯合應用,則會導致其藥物不良反應增加。
綜上所述,胃炎、胃潰瘍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發病率,為了使患者的疾病治療周期得以縮短,治療效果得以提高,臨床醫師應對藥物的藥理機制進行熟練掌握,從而使藥物的配合使用更為合理,促進患者的疾病康復。
[1] 王明成,王改玲,馬文才,等.肉雞傳染性腺胃炎誘發肌胃炎的機理探析[J].中國獸醫雜志,2016,52(8):6-8.
[2] 沈文斌,高紅梅,曹彥坤,等.食管癌根治性術后預防性IMRT所致放射性胃炎的劑量學研究[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6,25(8):818-822.
[3] 陳東.胃黏膜組織TNF-α及iNOS表達水平與胃炎發病及細胞凋亡的相關性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35(3):370-373.
[4] 葉青林,秦立,李獻玉,等.依卡倍特鈉治療胃炎和胃潰瘍研究進展[J].醫藥導報,2016,35(11):1205-1207.
[5] 王駿飛,張愛寧,王勤,等.胃炎散顆粒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16,23(24):3738-3741.
[6] 于文濤,方朝義,李強,等.胃炎飲對胃潰瘍大鼠胃黏膜前列腺素E2表達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1):6043-6044.
[7] 楊芳,王海峰,張露昀,等.新型N-取代愈創蘭烴薁-1-磺酰胺類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胃潰瘍活性研究[J].有機化學,2011,31(12):2106-2113.
[8] 李祎,劉利民,李超,等.老鸛草提取物抗胃潰瘍作用實驗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1):54-57.
[9] 秦建設,鄭波.柚皮苷抗大鼠乙酸型胃潰瘍的作用及其對胃黏膜TFF2表達的調控[J].重慶醫學,2016,45(32):4561-4563.
[10] 姚造極,江勇,黃艷晶.白介素6和白介素8在胃癌和胃潰瘍患者血清和組織中的表達[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5,18(12):1276-1277.
本文編輯:魯守琴
◆醫藥快訊◆
FDA批準抗腫瘤藥Neratinib Maleate上市
美國FDA于2017年7月17日批準Puma Biotech公司的Neratinib Maleate(參考譯名:馬來酸來那替尼,商品名:Nerlynx)片劑上市,用于經以曲妥珠單抗為基礎療法輔助治療的早期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過表達/擴增乳腺癌成年患者的延長輔助治療。
Neratinib為一種激酶抑制藥,可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HER2及HER4不可逆結合。在體外,Neratinib減少EGFR和HER2自體磷酸化,MAPK和AKT下游信號通路,并在表達EGFR和/或HER2的腫瘤細胞系顯示抗腫瘤活性。
Neratinib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腹瀉、惡心、腹痛、疲勞、嘔吐、皮疹、口腔炎、食欲減退、肌肉痙攣、消化不良、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或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甲病、皮膚干燥、腹脹、體質量降低和尿路感染。
(來源:http://www.fda.gov/)
Analysis of the Irrational Drug Use Situation in Gastritis and Gastric Ulcer Patients
Yin Feng
(Luoyang Cente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Luoyang 471000,China )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rrational drug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gastritis and gastric ulcer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drug use for clinic patients with gastritis and gastric ulcer.Methods:4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tis or peptic ul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rough the referring to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analysis of the irrational drug use occurred easily in treating gastritis and gastric ulcer was made from the aspect of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Results:Among the 400 cases of gastritis and gastric ulcer, 154 patients had irrational drug use, among which the irrational compatibility occurs the most. The cure rate of the rational drug us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rrational drug use group,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irrational drug use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cycle was shorter than the irrational drug use group.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ve a grea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The proportion of irrational use of gastritis and gastric ulcer is higher, which affect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gastritis and gastric ulcer,the clinicians should master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drugs and make the drug use more reason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itis, gastric ulcer
Gastritis; Gastric Ulcer; Medication; Rationality;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R573.1
A
10.3969/j.issn.2096-3327.2017.08.013
2017 - 05 - 18
尹鋒,男,碩士,副主任藥師。研究方向:藥房管理。E-mail:30528813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