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蘇南 龍遠雄 陽贛萍 譚元生
(1.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7;2.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410208)
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中醫證型分布規律研究*
雍蘇南1龍遠雄1陽贛萍1譚元生2△
(1.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7;2.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410208)
目的 觀察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中醫證候分布規律以及與年齡、性別和高血壓分級的相關性。方法將高血壓病患者762例按是否合并腦梗死將其分為腦梗死與非腦梗死組,應用統計學方法研究高血壓病條件下腦梗死中醫證型分布規律及其與性別、年齡以及高血壓級別之間的關系。結果 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證型分布規律:陰虛陽亢>痰濕壅盛>痰熱上壅>瘀血阻絡>氣陰兩虛>肝陽上亢,與非腦梗死比較,證型分布構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年齡組以及不同級別的高血壓的中醫證型分布不同(P<0.05)。結論 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的中醫證型主要以陰虛陽亢、痰濕壅盛、痰熱上壅、瘀血阻絡肝陽上亢和氣陰兩虛為主,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較非腦梗死患者更多見瘀血阻絡證;隨著患者性別、年齡以及高血壓級別的不同,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的中醫證型出現不同的分布規律。
高血壓病 腦梗死 中醫證型
腦卒中臨床多有起病急、病死率和致殘率高的特點。全國第3次死因調查顯示腦卒中在我國死因順位中居第一位,而腦梗死約占全部腦卒中的80%[1]。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版)指出,高血壓是我國人群腦卒中及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控制血壓可遏制腦血管疾病發病及死亡的增長態勢[2]。因此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的防治日益受到臨床工作者的重視。本研究以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為切入點,分析此類患者的中醫證型分布特點,以期為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中醫藥干預策略提供參考?,F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診斷標準:高血壓病西醫診斷和分級標準參照衛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國高血壓聯盟、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聯合制定的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2]。腦梗死西醫診斷診斷參照《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版)[3]中腦梗死的臨床診斷標準。高血壓病中醫辨證分型標準參考《中醫內科學》[4]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自行擬定。納入標準:第一診斷符合高血壓病西醫診斷標準;能完成療程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能配合項目組完成病史資料采集;年齡40~85歲,對性別和病程沒有限制。排除標準:繼發性高血壓;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腎等器官的原發疾?。粐乐貏搨?、重大手術后患者;有精神類疾病,不能合作者;懷孕及哺乳期婦女。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病科與神經內科住院部第一診斷為高血壓病的患者762例,男性326例,女性 436 例;年齡 40~89 歲,平均(66.46±11.56)歲;其中合并腦梗死223例 (腦梗死組),不合并腦梗死的539例(非腦梗死組)。
1.3 研究步驟 制定 《高血壓病中醫證候臨床調查表》,組織具有一定臨床經驗、中醫專業基礎知識扎實的研究生為調查員,收集臨床資料,填寫調查表,利用Oracle數據庫及Excel對數據進行篩選與管理。
1.4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單向有序 (檢驗變量有序)資料的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多組間兩兩比較通過頻數加權后用秩變換分析法結合方差分析;反應變量為無序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兩兩比較采用χ2分割法。除χ2分割法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高血壓病合并與不合并腦梗死中醫證型分布規律比較 見表1。非腦梗死組中醫證型分布依次為陰虛陽亢、痰濕壅盛、痰熱上壅、肝陽上亢、瘀血阻絡、氣陰兩虛。腦梗死組中醫證型分布依次為陰虛陽亢、痰濕壅盛、痰熱上壅、瘀血阻絡、氣陰兩虛、肝陽上亢。兩組患者中醫證型構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患者較不合并腦梗死者多見瘀血阻絡證。

表1 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中醫證型分布(n)
2.2 不同性別及年齡的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患者中醫證型分布特征 見表2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22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為112例,女性患者為111例,經比較,除痰熱上壅證外,其他證型性別構成比較差異顯著(P<0.05);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者為164例,約占74%,除痰濕壅盛、痰熱上壅外,其他各組間年齡分布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各證型性別及年齡構成分布表n(%)
2.3 不同等級高血壓與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患者中醫證型分布的關系 見表3。為探討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中醫證型與高血壓分級之間的關系,以高血壓分級為分組變量,建立高血壓分級-中醫證型頻數分布表,各級高血壓證型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各級高血壓間中醫證型構成比分布存在差異,運用χ2分割法原理,矯正檢驗水準α=0.05/C32=0.017,進行兩兩比較,發現1級高血壓,2級高血壓、3級高血壓各組間的證型構成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高血壓病合并腦中證型頻數分布表n(%)
隨著我國老齡社會的到來,心血管疾病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甚至威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中國MONICA方案研究所提供的數據,我國腦卒中增長率已達到每年8.7%,每年新增腦卒中患者達到約150萬人[6];高血壓是腦梗死最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卒中風險分別為非高血壓患者和臨界高血壓患者的3~4倍和1.5倍[7]。中醫在高血壓病、腦梗死的發病機制和證候規律等方面已開展了大量研究,但有關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的相關研究并不多,本文對二者的證型分布規律進行了初步研究,為臨床防治提供參考。
3.1 證型分布規律分析 本研究的兩組患者證型分布不一致,與非腦梗死組比較,高血壓腦梗死患者更多見瘀血阻絡證,但排在前3的證型相同,分別為陰虛陽亢>痰濕壅盛>痰熱上壅。以上說明,陰虛陽亢是高血壓病及腦梗死的基本病機,而本研究選擇的基本為湖南地區患者,湖南地處我國長江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降水充沛,溫暖潮濕,因而居民多腠理較疏松,極易感受濕邪,留滯體內,日久聚濕生痰[8],因此,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均多見痰濕壅盛和痰熱上壅證,高血壓腦梗死患者因為發生腦梗死后,出現瘀血內結,閉阻于脈絡,因此腦梗死組患者多見瘀血阻絡證。綜上可知,高血壓腦梗死病機性質為本虛標實,肝腎陰虛為本,痰瘀內蘊為標,臨床針對高血壓病特別是陰虛陽亢的患者,應以滋陰潛陽為基本治法,能有效延緩或者阻斷高血壓病陰虛陽亢證發生腦梗死的病機變化。
3.2 性別、年齡與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證型分布的關系 本研究發現,各證型組性別構成有明顯差異,其中肝陽上亢、瘀血阻絡證男性患者比例明顯多于女性患者,陰虛陽亢、痰濕壅盛、氣陰兩虛患者均以女性居多。這種差異可能與男女體質特征和社會分工的不同有關:男屬陽,陽主動,男性為陽盛之軀,社會應酬、熬夜多于女性,加之男性多見食肥甘、嗜煙酒無度、易惱怒等不良習慣,由此易致肝失條達,肝陽易動,風陽助火傷陰,脈道干澀瘀滯,極易形成肝陽上亢,瘀血阻絡的病理基礎[9]。而女屬陰,以陰為本,以血為用,一生中數傷陰血,絕經后更是肝腎虧虛,形體衰憊[10],肝腎陰虛,水不涵木、陰不維陽,可致陽亢于上;再則女性易因情緒憂慮抑郁,而致肝失疏泄,氣機郁滯,津液停積而為痰飲,因而女性患者多出現陰虛陽亢、痰濕壅盛、氣陰兩虛陰虛的體質變化[11]。目前高血壓病主要以中老年為主,我國60歲及以上人群高血壓病的患病率為49%,即約每2位60歲以上人中就有1例患高血壓病[2]。本研究高血壓合并腦梗死223例患者中,年齡≤59歲者為 59例 (26.46%),60歲及以上者為 164例,占73.54%,高血壓病腦梗死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增高,說明高血壓病發展成為腦梗死存在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陰平陽秘的狀態發生失調,陰氣耗損,陽氣亢盛,最終形成陰虛陽亢的病理基礎[12-13]。分析年齡與證型的關系,發現肝陽上亢證59歲及以下患者的比例明顯高于60歲以上的兩個年齡組,陰虛陽亢證以60~74歲患者為主,瘀血阻絡、氣陰兩虛以60歲以上患者為主。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血壓病腦梗死出現一個由實轉虛、由陰虛轉化為陰陽兩虛或者氣陰兩虛的過程。周仲瑛教授認為“初起及中青年病人以陽亢居多,逐漸發展為陰虛陽亢,久病不愈又以陰虛為主,病至后期,陰傷及陽,導致陽虛變證”[14]。
3.3 高血壓分級與高血壓合并腦梗死證型分布的關系 本研究顯示不同級別的高血壓合并腦梗死的患者,其證型分布不同,其中1級高血壓主要以肝陽上亢為主,其后為痰濕壅盛、瘀血阻絡;2級高血壓以肝陽上亢和陰虛陽亢為主,其后依次為痰濕壅盛、瘀血阻絡;3級高血壓證型分布依次為:陰虛陽亢>(痰濕壅盛/痰熱上壅)>氣陰兩虛>瘀血阻絡>肝陽上亢。該結果提示在高血壓病腦梗死的初期患者體質尚強,多以肝陽上亢、痰濕、瘀血等實證為主,隨著疾病發展,陽亢日久,耗傷津血,下劫腎陰,出現實證轉虛或虛實夾雜的病理改變。同時,筆者發現從1級高血壓到3級高血壓,臨床證型從3個增長到6個,這與臨床上常見到腦梗死患者隨著血壓水平的增高,病情越來越復雜是相吻合的。另外,有研究顯示,陰虛陽亢證和痰濕壅盛證高血壓患者較陰陽兩虛證有更高的發生動脈硬化危險性和更多心血管危險因素,高血壓患病程度更重,有更多的合并癥[15]。因此,臨床上可將中醫辨證和高血壓分級有機結合,提早預防腦梗死及其他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本研究顯示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有其自身的中醫證型分布規律,其分布規律還與性別、年齡以及原發病高血壓的等級有密切關系,可作為臨床參考,具有一定意義。但本研究用時短,樣本少,因而所獲資料的準確性和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受到一定影響,建議對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多開展大樣本、多中心的中醫證候研究,以期加強中西醫協同防治能力,充分發揮中醫學獨特優勢,提高高血壓病及其合并癥的診療能力。
[1]陳志強,蔡光先.中西醫結合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179.
[2]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雜志,2011,39(7):579-615.
[3]饒明俐.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0-33.
[4]吳勉華,王新月.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275-277.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2002:73-75.
[6]束秉均.H型高血壓合并腦梗死的中醫證型特點[D].武漢:湖北中醫藥大學,2014.
[7]Gorelick PB.Stroke prevention[J].Arch Neurol,1995,52(4):347.[8]陶有青,楊傳華.高血壓病之中醫病機辨析[J].遼寧中醫雜志,2011,38(2):240.
[9]楊一玲,方顯明.原發性高血壓中醫證型的調查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2):175-177.
[10]陳茹,丁元慶,溫雅,等.78例高血壓病合并腦梗死患者證候分析與病機探討[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5):1822-1826.
[11]王智先,杜武勛.杜武勛教授治療圍絕經期高血壓經驗[J].湖南中醫雜志,2013,29(2):16-17.
[12]王玉民,范軍銘.高血壓病中醫病機探討[J].中醫研究,2014,27(4):6-8.
[13]侯丕華,陳改玲,谷萬里,等.老年高血壓病中醫證型分布規律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34(5):536-540.
[14]Singh M,Jadhav HR.Melatonin:functions and ligands[J].Drug Discov Today,2014,19(9):1410-1418.
[15]白春錦,周贏,王麗,等.中醫不同證型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分層、高血壓分期、分級及血脂等指標變化特征[J].中國臨床康復,2005,33(23):145-147.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CM Syndrome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YONG Sunan,LONG Yuanxiong,YANG Ganping,et al.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unan,Changsha 410007,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TCM syndrom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age,gender and hypertension classification.Methods: 762 cases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and non-infarction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CM Syndrom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hypertens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gender,age and grade of hypertension were studied by statistical methods.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yndrome of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Yin deficiency and Yang hyperactivity>phlegm-dampness syndrome>syndrome of internal harassment of phlegm-heat>static blood ascendant>hyperactivity of liver Yang>syndrome of dual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Compared with non-cerebral infarction,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yndrome type(P<0.05),and different gender,age group and different grades of hypertension had different TCM Syndromes (P<0.05).Conclusion:The TCM syndrome types of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mainly 6 types:Yin deficiency and Yang hyperactivity,phlegm-dampness syndrome,syndrome of internal harassment of phlegm-heat,static blood ascendant,hyperactivity of liver Yang and syndrome of dual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s more common with static blood ascendant than non-infarction group.With the different gender,age and grade of hypertension,the TCM Syndrome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av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Hypertension;Cerebral infarction;TCM syndrome type
R544.1
A
1004-745X(2017)09-1519-04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9.005
2017-04-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1473616);湖南省科技廳重點研發計劃資助(2016DK2002);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資助 (15A142);2016年中醫藥防治重癥肝炎臨床防治中心開放基金項目(ZZGY13)
△通信作者(電子郵箱:tys70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