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村民踏上立體種養致富路

劉鵬,今年25歲,畢業于煙臺南山學院,2010年大學畢業后考錄到館陶縣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他扎根基層,走巷串戶,了解村情、民情,僅僅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就獲得了村民的信任,并在2012年村“兩委”換屆中高票當選為東村黨支部副書記。
劉鵬在工作中了解到,農民種植模式單一,經濟效益不明顯。“淺水藕種植是個經濟收益高的種植產業,因為蓮藕喜肥并且鄰村安雷寨村養殖肉鴨和蛋雞的農戶挺多,這樣利用無公害的農家肥種植蓮藕方法簡單,利潤也很可觀。”劉鵬說。
但是藕池一次性投入較多,667平方米地近一萬元,很多村民都對他的想法持懷疑態度,為了打破他們的懷疑,劉鵬與村干部就把“干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富”作為自己的創業動力,他要通過自己的創業實踐,帶動農民群眾走上致富路。
劉鵬來到東村后,他把創業富民作為自己融入農村環境的切入點,推動農村發展的著力點,贏得村民信任的支承點,扎根農村基層的著陸點。
為了更好地發揮大學生村官干事創業的激情和干勁,館陶縣村官創業基金及時為劉鵬提供了18萬元啟動資金,在鎮領導的幫助下,劉鵬在安雷寨村肉鴨養殖基地旁邊承包了1.3公頃土地,創立了綠苑蓮藕種植基地“試驗田”。
從開始挖池,到選進藕種,劉鵬一直都在忙碌。他選的藕種是泰國花奇蓮。泰國花奇蓮藕身特大,潔白,口感清脆、微甜、無渣、不澀,似水果味,淀粉含量高,平均667平方米產量在3000千克以上。
“立體種養”效益會更高。劉鵬了解到在蓮藕田中套養泥鰍、鯰魚等,不僅可以增加蓮藕的產量,還能提高泥鰍的養殖效率,是增加收入、提高使用率的高效辦法,同時也能促進蓮藕池水生態環境的平衡。為了進行對比,劉鵬拿出一個藕池試套養鯰魚,拿出一個藕池試套養黃鱔,其余的藕池則全部套養泥鰍。
第一年,劉鵬的1.3公頃“試驗田”大獲豐收,藕池抱出了“金娃娃”。村里的群眾看在眼里,都要跟劉鵬一起踏上“立體種養致富路”。
“我們要在田地上建立‘田工廠’,運用最新的種養技術,不斷創新農業發展模式,讓土地生金吐銀,使其效益最大化,這是我帶領農民創業致富的目標。”劉鵬說。
在劉鵬“田工廠”打工的陳大媽樂呵呵地說:“大學生村干部租俺的土地,除了拿承包費外,俺還可以在大學生村干部創辦的農業示范園里打工,俺不僅可以跟著他免費學技術,還能多一份收入,活多時一天能掙80多塊錢呢。”
目前,劉鵬的“田工廠”又擴大了種植規模。在劉鵬的示范帶動下,許多村民也跟著搞起了“藕池立體化種養”,現在全村有20多戶群眾走上了“淺水藕+泥鰍+鯰魚”立體種養致富路,村里蓮藕種植發展到5.5公頃。 (張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