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凡杰
靈寶市人民醫院 河南 三門峽 472500)
優質護理模式對腦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
郭凡杰
靈寶市人民醫院 河南 三門峽 472500)
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模式對腦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56例腦血管畸形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8例。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給予觀察組優質護理。統計對比兩組的住院時間、生活質量(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7.1%低于對照組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優質護理模式應用于腦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縮短住院時間,改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
優質護理;腦血管畸形;腦出血;康復
近年來,腦血管畸形出血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已經成為顱內疾病中的多發病,相較一般的顱內血管出血,其治療難度更大[1]。腦血管畸形出血主要因為多種結構不同的動、靜脈相互交織,形成血管團塊,在血流量增加或受到其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容易發生出血[2]。對于腦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在接受治療措施的同時還會受護理干預的影響,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對其治療效果及預后有積極影響。本研究旨在探討優質護理模式對腦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靈寶市人民醫院收治的腦血管畸形出血患者5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8例。所有患者經顱腦CT檢查均確診為腦血管畸形出血。所選患者中已排除合并嚴重器質性損傷患者、不能配合本研究的患者。對照組男16例,女12例,年齡38~75歲,平均(55.3±2.7)歲;觀察組男15例,女13例,年齡37~76歲,平均(56.3±2.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也(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靈寶市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護理方法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房環境,保證病房的干凈整潔,監測其生命體征(體溫、血壓、心率),在患者意識清醒時對其進行健康教育。給予觀察組優質護理。①每天為患者更換床單及貼身衣物,保證其身體潔凈。護理人員為患者更換床單和衣物時動作應輕柔,避免讓患其發生較大幅度的活動。②呼吸道護理。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暢通。及時清除患者口腔、鼻腔中的分泌物,當其排痰不暢時給予霧化吸入治療。經霧化吸入治療膿痰仍難排出者可采取吸痰措施,確保患者呼吸道暢通[3]。③便秘的預防和護理。腦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因長時間臥床,缺乏運動,易發生便秘。為防止便秘發生,在飲食方面讓患者多食粗纖維和新鮮水果,多飲水。此外,護理人員可按照順時針的方向對患者腹部按摩,促進腸道蠕動[4]。④壓瘡的預防和護理。壓瘡是長期臥床患者常見的并發癥。為預防壓瘡發生,需及早對患者進行皮膚護理,保持床鋪干凈、整潔,每1~2 h為患者翻身1次。每天采用溫水擦拭患者身體,促進其血液循環[5]。⑤泌尿道感染的預防和護理。部分腦血管畸形出血患者會留置尿管,留置尿管期間護理人員要保持患者尿道口的清潔衛生,采用碘伏棉球擦拭其龜頭(男性)、外陰和尿道口(女性)[6]。⑥康復指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肢體、膀胱、語言及吞咽功能的相關訓練[7]。
1.3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時間。采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具體評分內容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滿足為100分。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2.1住院時間觀察組住院時間[(12.5±1.6)d]短于對照組[(15.4±2.2)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641,P<0.05)。
2.2生活質量觀察組治療后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2.3并發癥對照組中出現便秘4例,壓瘡3例,尿道感染1例,觀察組中出現便秘1例,壓瘡1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7.1%低于對照組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83,P<0.05)。
腦血管畸形出血,相較其他類型的腦血管出血其治療難度較高,臨床多采取開顱手術治療。患者接受治療的同時需給予其一定的護理干預。有效的護理干預對該類患者的康復效果及預后有重要影響。常規護理在臨床護理中應用頻率較高,但該護理模式的不足之處是具有較強的隨機性,護理的針對性差,護理效果不顯著[8]。優質護理對護理質量有較高的要求,護理的針對性強,更具人性化,輻射面更廣。本研究中給予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措施包括為患者更換床單及貼身衣物、呼吸道護理、便秘的預防和護理、壓瘡的預防和護理、泌尿道感染的預防和護理、康復指導,這些護理措施充分體現了護理的全面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該結果提示在腦血管畸形出血患者護理干預中采用優質護理模式能有效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生活質量評分,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模式應用于腦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縮短住院時間,改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
[1] 晏毅杰,陳丹.探討優質護理在腦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醫學信息, 2016, 29(4):178.
[2] 孟麗銘.優質護理在腦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3,13(15):357,362.
[3] 周玉英.預見性優質護理模式對神經外科重癥監護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 2014,12(36):87-88.
[4] 穆天喜.優質護理模式對鎖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 6(29):260-261.
[5] 黃嬌鴻,杜良宵.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于鎖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6):730-731.
[6] 吳開麗.探討顱腦血管畸形患者的臨床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 2015,13(31):222-223.
[7] 胡素玲.優質護理模式下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進行臨床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 2013, 20(21):3358-3359.
[8] 謝鳳菊,鄧天芳.關于腦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療的臨床護理研究[J].心理醫生, 2016, 22(24):169-170.
R 473.74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18.131
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