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中國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空前緊密,中國的國際地位、國際話語權、國際影響力已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舞臺上,中國故事、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正煥發出巨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金磚合作之所以得到快速發展,關鍵在于找準了合作之道。”在廈門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大范圍會議致辭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如此說道。此言道出了金磚合作旺盛的生命力。
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首創“金磚”一詞,從金磚四國到金磚五國,從五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比重的12%上升到23%,貿易總額比重從11%上升到1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在一些人別有用心拋出“金磚失色、褪色”論之后,金磚的成色竟然越來越足、分量越來越重。
巴西智庫瓦加斯基金會公共行政學院教授若澤·普賓舉例說明金磚為什么這么棒:“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上,金磚國家特別是中國和巴西成為《巴黎協定》得以簽署的主要推動者,我們看到一些發達國家畏首退縮,金磚國家積極捍衛體現其擔當,而中國更走在前列,成為開發新能源的領導者。”
在金磚范疇內是如此,如今,由中國總結以往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合作的成功做法,概括并提出“金磚+”模式。一經提出,就得到很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歡迎和支持。
如果再將范疇擴大,則會發現,共贏共享的中國智慧,正在點亮世界——經濟增長、安全問題、環境保護等等領域,由于中國的努力,變得更公平,亦更有光明前途了。遇到難題,中國方案從不缺席;面對挑戰,中國行動自信從容。大到共商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小到打擊海盜維護航路安全,中國,成為了國際社會可信任的代名詞。
自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藍圖。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全面闡述中國的新安全觀、新發展觀、全球治理觀等理念主張,引領中國以實際行動不斷推動國際秩序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中國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空前緊密,中國的國際地位、國際話語權、國際影響力已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國,指明破解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的方向和路徑。世界舞臺上,中國故事、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正煥發出巨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全球化與中國觀
2017年9月的廈門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以及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話會,按歐亞發展銀行首席經濟師雅羅斯拉夫·利索沃里克所說,系“將不同大陸的一體化進程聯通起來,將所有想要參與‘世界一體化的發展中國家聚攏,最終成為一種新的全球化模式”。
由中國推動的這一新的全球化模式,恰恰是在一些發達國家出現逆全球化傾向時所出現的。
正如新近向美國總統特朗普遞交辭呈的美國聯儲局副主席斯坦利·費雪所表示的,特朗普上任以來,發表了一些反全球化的論點。“很少有國家能不與國際合作而維持經濟成長。”費雪如此評價美國最近的經濟問題。
在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賈慶國教授看來,“美國歷屆政府都宣誓美國主導或引領這個世界,經濟上向更加開放、自由的方向去發展,進一步推動全球化的進程。但是特朗普覺得美國沒有義務去引導或督導全球化進程和承擔更多的責任,而是采取以交易為中心的對外經貿政策。因此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對推動貿易全球化和投資多元化的做法進行抵制,試圖通過雙邊制度安排來獲得好處。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全球化進程起到了阻礙作用。”
英國脫歐,又是反全球化浪潮中的一例。而金磚五國,各自所在的是不同的五個洲,加上“金磚+”效應,所謂“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國推動的全球化,已經得到許多國家響應。
2014年,中國時隔13年再次主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該次會議作出開啟亞太自貿區進程的歷史性決定。
2015年9月28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表示:“中國將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將自身發展的經驗和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習近平亮出中國主張,推動經濟全球化向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指明正確方向。
2016年9月,中國主場外交迎來世界矚目的歷史時刻,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在杭州舉行。
每一次重要的外交場合,盡管前來與會的朋友圈范疇各自并不完全相同,但“中國方案”“中國經驗”漸漸成了各國政要口中的熱詞。
南非總統雅各布·祖馬說:“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推動經濟增長,怎樣做才能獲得經濟成果,中國提出的方案非常清晰。”
墨西哥總統培尼亞·涅托說:“我們應當從中國的成功實踐中汲取經驗。中國的經濟活力、經濟規模以及商品的高需求,使得中國對墨西哥而言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場。合作的關鍵在于注重發現與利用好兩國經濟的互補性。”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說:“鑒于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關于全球經濟治理的主張非常重要。”
沙特阿拉伯親王圖爾基說:“發展中國家應該積極參與到全球經濟治理進程中,在這一過程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需要相互理解,而中國在這方面可以貢獻智慧,分享經驗。”
法國知名經濟評論員大衛·巴韋列認為,中國創新理念具有廣闊的全球視野,真誠的共贏理念,政治上凝聚全球共識,經濟上促進資源市場大融合,地域上化解隔閡溝通人心,不僅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發展路徑,對法國等發達國家也具有借鑒意義。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一帶一路”倡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外交領域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回答時代課題,開辟外交新局。這些重大理念和政策舉措,緊緊圍繞和平與發展兩大時代主題,共同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中國觀”。endprint
“中國觀”關乎中國,更是為解決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提供中國方案,也因此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
中國領導人的發言,則屢屢擲地有聲。在杭州的G20峰會上,習近平說:“我們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齊聚錢塘江畔,要做世界經濟的弄潮兒,以我們的智慧引領世界發展潮流,為全球經濟治理書寫新的篇章。”
在2017年1月18日聯合國日內瓦總部 “共商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上,習近平表示:“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習近平還表示,“中國愿同廣大成員國、國際組織和機構一道,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
習近平在日內瓦還曾說:“我第一次得到一把瑞士軍刀時,就很佩服人們能賦予它那么多的功能。我想,如果我們能為我們這個世界打造一把精巧的瑞士軍刀就好了,人類遇到什么問題,就用其中的一個工具去解決它。我相信只要國際社會不懈努力,這樣一把瑞士軍刀是可以打造出來的。”
對此,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彼得·湯姆森感慨道,中國所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我而言,這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
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寧
21世紀的今天,是否能夠實現擺在全人類面前的一個古老課題——擺脫戰亂沖突,實現持久和平?
今年年初,習近平在日內瓦曾呼吁各方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
回看過去的五年,中國在事關地區和國際安全的重大問題上發揮積極作用,破解“安全困境”,展現大國擔當。
伊朗核問題,中國在六國機制中發揮的作用受到各方贊譽。當時,從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傳出的信息是——中國秉持客觀公正態度,積極勸和促談,維護了涉我利益,對談判中疑難雜癥施以“中式療法”,為推動談判進程、彌合分歧多次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就伊核問題的解決,中國外長王毅說:“全面協議最重要的啟示就是堅持政治解決方向,不管多么困難的問題,多么復雜的情況,政治解決是唯一現實可行的途徑。”可見,“中式療法”的表象,一定是政治解決,而非秀肌肉、用蠻力。在伊核問題上,中國并不是矛盾的焦點,而是承擔著重要調停者的角色。王毅認為,這可以使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得以通過更為公正、客觀的立場積極斡旋。“特別是在談判的一些重要節點,包括談判遇到困難、陷入僵局時,中方總是從各方共同利益出發,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途徑,提出中國的方案。”王毅說。
談談總比打打強,這是中國社科院海疆問題專家王曉鵬每次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認為,中國善用高超的談判技巧解決爭端。其背后,則是日益增長的國家實力。所謂“能戰方能止戰”。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彼得羅夫斯基說,中國在處理國際問題、危機與沖突中,主張各方在不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的基礎上進行談判和協商,這一方法行之有效,有助于改善現有的世界秩序。
推動中英貿易發展的民間機構“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副主席班尼特認為,中國提出的新安全觀不是基于西方世界流行的“零和游戲”或“贏者通吃”,而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之上,結合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
除了伊核問題的順利解決以外,諸如在朝核問題上,中方提出朝鮮暫停核導活動、美韓暫停大規模軍演之“雙暫停”倡議,以及并行推進半島無核化與建立半島和平機制的“雙軌并行”思路;在中東問題上,中方提出了新形勢下推動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四點主張”,促進中東地區實現和平穩定;包括在南海問題上,中方支持并倡導“雙軌思路”,即由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協商妥善解決爭議,中國和東盟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在一些非傳統安全問題上,中方主張和平、主權、普惠、共治的原則,把深海、極地、外空、互聯網等領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競技場。
于此同時,中國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聯合國維和行動中,今年7月,公安部常備維和警隊300余名隊員全部列入聯合國維和待命機制。未來,還將建設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中國海軍亞丁灣護航行動則將繼續展開。
中國的新安全觀,順應全球化與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從歷史維度看,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加深,命運與共、休戚相關;從現實維度看,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兵戎相見依然時有發生,恐怖主義、難民危機、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而中國能“到中流擊水”,推動國際秩序更加公正合理,體現的正是一種大國擔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