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華+李佳珉
“糧食銀行”的產生背景
20世紀80年代,非洲的薩赫勒地區成立了“糧食銀行”來應對干旱和糧食安全問題。現如今,坦桑尼亞多多馬區和莫羅戈羅區、尼日爾南部的馬拉迪等地也建立了“糧食銀行”。非洲地區的“糧食銀行”主要是為了避免農民低價賣糧、高價買糧的困境,不僅如此,這些“糧食銀行”還積極“貸糧”給農民來應對糧食收獲前的干旱季節。
我國“糧食銀行”不同于非洲“糧食銀行”的產生背景和作用。20世紀80年代,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全國糧食產量出現了大豐收,但農戶自家儲糧設施簡陋,同時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流通效率較低,隨之而來的儲糧、賣糧問題困擾著農民。一些儲糧大省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代農儲糧賣糧、代農加工、品種兌換的“兩代一換”業務。
進入21世紀后,隨著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村金融制度改革,“糧食銀行”開始結合銀行的存貸原理來經營。“糧食銀行”結合新形勢下農戶、糧食企業、糧食市場的需求探索了新功能、新業務:避免低價賣糧,幫助農民增收;推進規模化生產,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延伸糧食產業化鏈條,整合農村資源;彌補金融空缺,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
現階段“糧食銀行”的多種功能
“糧食銀行”在近幾年發展迅猛,在傳統的“兩代一換”業務基礎上,一些地區的“糧食銀行”對功能升級轉型進行了積極探索,從全國來看,各地“糧食銀行”的功能具有相似之處,也具有結合各地不同需求而產生的差異化特征。比較有代表性的“糧食銀行”包括“兩代一換的山東廣饒糧食銀行”“銀企合作的黑龍江北大荒糧食銀行”“三業融合的江蘇太倉糧食銀行”“政府背書的安徽鳳臺糧食銀行”。
對“糧食銀行”的多樣化功能進行統一梳理,有利于全面了解和掌握“糧食銀行”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為新形勢下“糧食銀行”的發展提供方向。代存儲代加工、品種兌換“兩代一換”業務是早期“糧食銀行”的主要業務,農戶根據“糧權在農、保管在行、農民自愿、存取自由”的原則,將手中的閑糧存入“糧食銀行”,糧食企業利用充足的糧倉和先進的技術條件
“代存儲、代加工、糧食兌換”。
糧食存儲業務一般需要農戶將糧食送至“糧食銀行”集中存儲點,由收存點的工作人員進行驗質、過磅、除皮,扣除超標雜質、水分和不完善顆粒,確定收購重量和價錢。“糧食銀行”將檢驗合格的糧食統一入庫,根據最后的入庫信息向農戶發放糧食存折作為存糧憑證,并在存折上注明農戶信息、糧食種類、數量、價格等內容。
糧食兌換業務是“糧食銀行”開辦糧油超市,向農戶提供面粉、油、雜糧等產成品。農戶可拿著存折到附近的糧油超市兌換相應的產品,并以糧食存折上存儲糧食的當前市價進行折算,在存折上扣除相應的糧食數量進行結算。有的“糧食銀行”直接與當地的其他超市合作,農戶憑借糧食存折可以購買超市的所有商品。
儲蓄和提現
沒有“糧食銀行”以前,農戶受限于自身儲糧條件,不得不以糧食剛開始集中上市時的較低價格賣出,在吃糧時又要花高價錢購買,無形中減少了農戶的生產收入。“糧食銀行”的儲蓄功能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起到代加工代保管的作用,可以讓農戶在任意時段提取一定數量的糧食。各地“糧食銀行”在開展存儲業務時,有些會向農戶收取糧食加工費和保管費,還有的“糧食銀行”不僅不收保管費,還為農戶支付存儲收益。如“寧夏永寧糧食銀行”采用“存儲分紅”模式,水稻分紅按照年利率6%標準執行,玉米、小麥分紅按照4%的年利率執行,為農民帶來了更多實惠。此外,農戶如果需要提現,可以同時參考糧食的市場價格和存入價格,選取較高的價格來計算折現金額。這樣,“糧食銀行”幫助農戶實現了糧食的增值保值,有效地保障了農戶的利益。
提現、消費、貸款、轉存等金融服務
在傳統的“兩代一換”業務基礎上,一些地區的“糧食銀行”根據農戶需求,聯合銀行一起為農戶提供了提現、消費、貸款、轉存等金融服務。如“安徽鳳臺縣糧食銀行”的金融服務和“北大荒糧食銀行”的銀企合作模式。
“安徽鳳臺縣糧食銀行”與當地農業銀行合作,開展提現、消費、貸款、轉存等多項金融服務。農戶可以根據身份證件在“鳳臺縣糧食銀行”辦理存糧折(卡),也可以根據需求到農行服務網點兌換銀聯卡。銀聯卡可用于提現、消費、貸款和轉存。農戶若要提現或消費,憑存糧折(卡)與銀聯卡,到農業銀行相關網點提取現金或者到縣商務局等提供的服務網點消費;若要貸款,以存糧為質押,直接從糧行獲取貸款;若要轉存,可以將銀聯卡中的現金轉為糧食儲存。農戶存糧后可以自由選擇這些金融服務內容,這有助于農村金融的發展。
“北大荒糧食銀行”開創了銀企合作模式,與中國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中國民生銀行大連分行、大型物流節點、港口(北大荒商貿集團)等合作,開展抵押貸款、質押貸款、貨代、加工存儲等業務。農戶在“北大荒糧食銀行”開戶,并領取糧食存折,同時辦理民生銀行的借記卡、簽訂存糧協議、辦理存糧手續。農戶可以自行將糧食送到“糧食銀行”的倉庫,也可以由銀行派車運送,由“糧食銀行”對糧食進行質檢、稱重等,完成糧食取樣手續。糧食入庫存放后,農戶可以持身份證和糧食存折向“糧食銀行”辦理個人貸款,用于糧食耕種或個人經營。此外,農戶還可以根據市場賣價隨時將糧食取走銷售,也可以在“糧食銀行”下設的電子平臺進行網上交易。
商品糧“訂單生產”
“糧食銀行”在發展初期主要吸收口糧,隨著農業規模化生產,“糧食銀行”順應市場需求加載了大宗糧食交易,鼓勵產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社與糧食企業簽約訂單,為糧食企業提供穩定的糧食供應。
例如,在江蘇“太倉糧食銀行”開展的“商品糧銀行”業務中,產糧大戶與糧食企業簽約訂單,將當年生產的糧食出售給糧食企業,按當日掛牌收購價格鎖定售糧款項,并計入“商品糧銀行”占用賬戶,存滿3個月后,儲戶可以隨時提取售糧款。該市糧食購銷有限公司參照當年農發行貸款基準利率結付給儲戶相應的利息,如存滿6個月以上,可獲得市購銷公司銷售儲糧所得凈利潤的一半,如企業銷售糧食發生虧損,儲戶則不需承擔責任。目前,太倉“商品糧銀行”已成為“太倉糧食銀行”的主要業務。在商品糧銀行業務中,“糧食銀行”有效的將產糧大戶和糧食企業聯系起來,保障了糧食生產大戶的基本收入,還參與了糧食在市場經濟中的利潤分配。但此種業務可能會發生擠兌風險,當市場價格持續走高,農戶紛紛提出取出糧食并售賣,而“糧食銀行”的儲備糧食數量不足以應對農戶需求時,將有損“糧食銀行”的信用,擠兌風險有可能導致“糧食銀行”的破產。endprint
“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綜合服務功能
部分地區“糧食銀行”是由糧食企業籌資建設,這種類型的“糧食銀行”在參與整個市場鏈條運作中具有優勢,有助于探索一條“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的路子,提升“糧食銀行”的附加功能,推動糧食產業鏈的發展。
例如,“寧夏永寧糧食銀行”構想了一條集“生產、倉儲、加工、物流、銷售”為一體的現代新型農業經營模式。該“糧食銀行”由永寧縣引導“昊王米業”投資建設,隨后又成立了銀川精品水稻聯合體,將與之建立存儲關系的農民、大戶及31個合作社全部納入其中。“寧夏永寧糧食銀行”擬在生產環節中,為農戶統一購買化肥、種子,租賃農機、提供技術咨詢和指導;在收購和儲存環節中,制定收儲業務具體細則,規定從稱重、入庫到打印存糧折等流程的具體操縱辦法;在深加工和銷售環節,聯合糧食企業對糧食深加工和銷售,并設立銷售配送中心;在金融服務方面,擬建立“‘三農金融服務平臺”,平臺將實現抵押擔保、小額貸款、銀行聯名卡等多種金融服務。
“寧夏永寧糧食銀行”構想出的這套一體化服務體系,從生產環節到收購、儲存、加工、銷售以及金融服務等多方面服務農民的生產生活。擬將之前松散的種糧主體通過“糧食銀行”與企業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同擔的共同體,與企業形成深度融合。如果“產、購、儲、加、銷”一體化模式的暢想能夠全面實現,將促使“糧食銀行”的功能可以環環相扣,幾乎涵蓋到農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這種龐雜的運轉系統也增加了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期貨、期權、保險避險工具
農業生產受到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威脅,當儲戶將風險轉嫁給“糧食銀行”后,“糧食銀行”更應該注意風險的規避。“糧食銀行”可與期貨、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合作來抵御風險。在期貨市場中,“糧食銀行”可以買入期貨合約借以對沖價格上漲的風險;在吸收糧食時,可以采用期貨價格為基礎確定收購價格和結算價格。保險公司可以為“糧食銀行”提供價格保險,也可以對“糧食銀行”提供存糧保險制度。
例如,吉林云天化與永安資本公司合作的帶頭試點——“糧食銀行+場外期權”模式。具體來說,“糧食銀行”會以農戶送糧日市場價格為底價,同時“糧食銀行”按市場價格每天公布一個掛牌價格,在交糧后的一段時間內,農民可以選擇任意一天的掛牌價格進行結算。如果在農戶未點價之前,價格下跌,“糧食銀行”將按照送糧日價格與農戶結算,價格下跌的風險將由“糧食銀行”承擔,因此“糧食銀行”面臨價格下跌風險;在農戶點價之后,糧食所有權轉移到“糧食銀行”,“糧食銀行”同樣面臨著價格下行帶來的庫存貶值的風險。而“糧食銀行”將幾乎所有的風險通過轉移到場外的相關期貨品種上,進行分散化解。總的來說,“糧食銀行+場外期權”運作模式就是運用場外期權解決“糧食銀行”所面臨的農民點價前及點價后價格下跌的風險。
新形勢下“糧食銀行”的發展方向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2017年“一號文件”中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不動搖,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鼓勵農戶通過訂單農業等多種方式分享收益,推進區域農產品特色品牌建設,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加快農村金融創新、深入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等。在新形勢下,各地“糧食銀行”需要緊隨農業改革新形勢,圍繞市場需求變化,結合自身能力和特色積極拓展更完善的功能。
繼續以保障糧食安全為工作基礎
“糧食銀行”在減少糧食損耗、保障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未來的發展中仍將以保障糧食安全作為工作基礎。“糧食銀行”繼續優化科學儲糧方法,加大倉庫倉容,集中收儲、加工,進一步節約成本和提高效率;組織農戶根據市場行情進行買賣糧食,從而避免“谷賤傷農”的情況發生;與糧食企業合作繼續加強,提高糧食的流通速度,加快“糧食銀行”資金的周轉速度;更加重視市場風險,通過保留一定比例的“存儲準備糧”等措施,應對市場異常波動及擠兌風險。總之,“糧食銀行”作為糧食經營企業,保障糧食安全仍是其首要任務。
服務功能呈現綜合化、多樣化趨勢
“糧食銀行”在發展過程中積極探索出了多種功能來指導農戶的生產生活,在未來的發展中將會拓展出更多的發展空間。例如:“糧食銀行”產業化鏈條會逐步深化,“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經營發展路子得到普遍認同;品牌經營成為新的經營理念,選擇本地優質糧食品種,著手打造“糧食銀行”自主品牌,實現“糧食銀行”附加值的提升,助力農民增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與糧食企業、產量大戶、家庭農場的合作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意識得到重視,引導農戶生產“綠色無公害糧食”,利用全程可追溯系統,保障糧食質量安全,實現可追溯式生產和銷售;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糧食銀行”發揮牽頭帶領作用,引領農戶參與到農村電子商務的競爭中,實現糧食銷售線上線下互動發展。總之,“糧食銀行”的功能發揮將更貼近農戶生產生活,與農戶、糧食企業、糧食市場等方面的結合更深入,功能逐漸呈現綜合化、多樣化趨勢。
農村金融服務功能突顯
很多地區的“糧食銀行”已經實現了提現、消費、貸款、轉存等金融服務功能,在這些功能發揮的過程中,糧食具有了貨幣、信用、抵押物等職能。不難想象,隨著“糧食銀行”和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合作的加深,“糧食銀行”可以為農戶和糧食企業提供如提現、小額貸款、銀聯卡消費、擔保抵押、農業保險、期貨期權等更多的金融服務。農村金融服務將滲透到糧食生產、收購、銷售等多個環節,為農戶、糧食企業等主體提供資金支持,農村金融服務功能將成為“糧食銀行”的一個重要部分。但“糧食銀行”畢竟不是專業的金融機構,存在法律約束缺失、組織程序不合理,工作人員金融基礎薄弱等問題,隨著金融功能的擴大,金融風險隱患也會增多。
多重風險隱患增多
“糧食銀行”發展初期的“兩代一換”業務較為單一,僅涉及農戶和“糧食銀行”兩個參與主體,幾乎不存在風險。但是隨著參與主體的增加,圍繞“糧食銀行”形成了一條環環相扣的產業化鏈條,其中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將會危及儲糧安全和農戶利益,潛在的風險問題不可忽視。如上文所述,“糧食銀行”在運作中會面臨糧食價格波動的風險、農戶擠兌風險、金融風險等多重風險。在未來發展中,“糧食銀行”做好風險防控措施尤為重要。例如,設立“存儲準備糧”留存比例應對擠兌風險、購買農業保險或期權期貨等應對價格波動風險、建立完善的存儲糧運行機制和內部管理制度應對經營風險等。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