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蕓++汪宇++劉燕++張華

摘要:目的 觀察康復新液治療皰疹性咽峽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符合皰疹性咽峽炎診斷條件的患兒20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100例和對照組100例。試驗組患兒給予常規抗感染聯合康復新液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抗感染治療聯合生理鹽水清理口腔,分別在用藥第3、5、7 d觀察療效并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試驗組總有效率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康復新液聯合抗感染治療皰疹性咽峽炎能有效減輕口腔疼痛,縮短病程,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康復新液;皰疹性咽峽炎;兒童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9-0113-02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兒科常見的急性傳染性咽峽炎,傳染性強,流行快,臨床上常以發熱、咽痛起病,熱度高達40 ℃以上,甚至引起驚厥,咽痛重者可至吞咽困難,明顯的降低了患兒的生活質量,是夏秋季兒科急診就診的主要疾病之一[1]。本院在治療皰疹性咽峽炎上采用抗感染治療的同時聯合康復新液治療,其對臨床癥狀、療程均有明顯療效,效果肯定。現將本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月治療的200例皰疹性咽峽炎的患兒進行分析比較,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皰疹性咽峽炎患兒200例,參考《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的皰疹性咽峽炎的診斷標準[2],所有患兒需排除患有基礎免疫系統疾病,其他口腔黏膜病變以及具有藥物禁忌癥或不明原因依從性差的患兒。將患兒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兩組入選患兒均向家長告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試驗組中,男53例,女47例,發病年齡3個月~9歲,平均年齡(3.7±0.9)歲;對照組中,男55例,女45例,發病年齡3個月~9歲,平均年齡(3.2±0.7)歲。疹性咽峽炎患兒的病程一般為3~7 d,根據患兒咽峽部及全身炎癥反應狀況將患兒分為輕、中、重度。輕度:患兒一般情況可,精神狀況可,咽峽部僅可見1~3個皰疹,無發熱,無明顯咽痛及全身癥狀,感染指標正常;中度:患兒一般情況尚可,咽峽充血,可見3~10個皰疹,部分有潰破,體溫波動于37.3~38.9℃,白細胞計數10~15×109/L,CRP<30 mg/L;重度:患兒出現高熱、甚至驚厥,咽峽及上顎可見成簇皰疹及潰瘍,感染指標明顯升高,白細胞計數>15×109/L,CRP>30 mg/L。兩組皰疹性咽峽炎的患兒在年齡、性別、臨床表現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確診患兒均按病情所需給予相應抗感染治療。試驗組患兒除上述治療外結合康復新液(四川好醫生攀西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規格:100 ml,批號:150408)口服、涂抹或噴灑患兒咽峽部皰疹、潰瘍處,2~5 ml/次,3~5次/d;對照組患兒用同樣的方法使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3~5次/d;兩組患兒均在用藥前要求漱口,如不配合患兒飲水清潔口腔,用藥后1 h禁飲食。兩組患兒均在治療后的第3、5、7 d進行臨床療效評價。
1.3療效評價標準[3]
顯效:1~3 d內患兒咽峽部皰疹、潰瘍全部愈合,發熱、咽痛、拒食等臨床癥狀消失,感染指標正常;有效:4~6 d內患兒咽部皰疹、潰瘍愈合,發熱、咽痛、拒食等臨床癥狀消失,感染指標正常;無效:超過6 d癥狀未消失,咽部皰疹、潰瘍仍可見,仍有發熱、咽痛等表現,臨床癥狀未見明顯改善,感染指標仍高。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字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比較
試驗組總有效率(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84.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治愈時間比較
試驗組平均治愈時間約為(4.67±2.16)d,對照組平均治愈時間約為(5.34±2.31)d,試驗組好轉及治愈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0.095,P<0.05),見表2。
2.3不良反應
兩組患兒治療期間均未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及毒副作用。
3討論
皰疹性咽峽炎系夏秋季兒科常見病、多發病,流行遍及世界各地,發病率最高,呈散發或流行,傳染性很強,流行很快,是兒科急診就診的主要疾病之一。該病多系柯薩奇病毒感染所致,柯薩奇A組1-10,12,16,22型皆可引起此病,B組1-5型也可引起本病。亦有報道EV71感染亦可造成皰疹性咽峽炎發病[4]。皰疹性咽峽炎主要累及1~7歲小兒,尤其2~3歲患兒最多見,同一患者可重復多次發生皰疹性咽峽炎。其典型臨床表現為高熱、咽痛、流涎、拒食,部分患兒甚至發生熱性驚厥,查體咽部可見充血,在咽鄂弓、軟腭、鄂垂的黏膜上可見散在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皰疹,直徑約2~4 mm,周圍有紅暈,2~3 d后紅暈加劇擴大,部分皰疹不久后潰破,形成黃白色潰瘍,數目多少不定。其治療往往是一般治療、抗病毒治療。局部皰疹潰破后形成潰瘍,皰疹的破潰面使得皮膚的完整性缺失,致使細菌入侵,臨床上常合并細菌感染,感染指標異常升高,從而使皰疹性咽峽炎的病情加重,療程延遲。
康復新液系美洲大蠊干燥蟲體的乙醇提取物,是一種新型生物制劑,味微甜,無刺激性,其含有表皮生長因子,多元醇類等18種氨基酸及多肽類活性物質。其藥理作用有:通利血脈,養陰生肌,促進組織愈合,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5]。可外用和口服,可以修復皮膚組織損傷,促進瘢痕愈合,常臨床上用于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腸潰瘍,瘺管、燒傷、燙傷、褥瘡之創面,其療效肯定。本項研究資料表明:皰疹性咽峽炎患兒治療期間除給予常規抗感染治療外聯合康復新液治療其總有效率(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84.00%),且治愈時間(4.67±2.16)d明顯短于對照組(5.34±2.31)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康復新液聯合基礎治療對于皰疹性咽峽炎的病程及病情恢復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可明顯緩解患兒臨床癥狀,縮短病程,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蔚華.百蕊顆粒治療兒童皰疹性咽峽炎的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3,26(12):321-323.
[2]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901-902.
[3]鄧金煜.康復新液聯合開喉劍噴霧劑治療嬰幼兒細菌性口炎的療效觀察[J].華西醫學,2015,30(6):1119-1121.
[4]陳向前.手足口病流行期皰疹性咽峽炎的病原及臨床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3,31(5):429-432.
[5]湯雁利.康復新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西北藥學雜志,2014, 29(1):103-106.編輯/王海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