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雄
摘 要:結合本人在用電檢查專業的多年工作經驗,應用電力負荷管理系統開發的實用功能監測新技術對處理竊電行為進行分析,通過同一時間節點的負荷波動,通過對負控系統采集用戶的有功電量與電能計量裝置所計量的數據對比,及時地檢測出計量數據存在的異常情況,從而實現電力負控系統結合計量系統遠程監控反竊電。
關鍵詞:電力企業;負控系統;反竊電
中圖分類號:TM732 文獻標識碼:A
對于新會地區而言,農村開發的工業區多,用電戶形成總體分散,地方集中的特點。近年來新會電力需求越來越強勁,雖然供電部門已通過提高計量裝置的保護和監察措施,但有些客戶仍然為了竊電目的,竊電行為越發多樣,且屢禁不止。為此,通過電力負控系統動態采集電力用戶在正常負荷與異常計量情況下,對比負控采樣回路與電能計量回路的每相電流、每相電壓、瞬時功率,通過無線網絡信號傳輸至供電企業的后臺主機系統(電力負荷管理中心主站)集中監控、實現發現計量回路異常從而預判用戶竊電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
1.用電用戶一般常見的竊電手法分析
竊電實施的最終體現是用戶計量裝置抄得用電量與實際用電量產生了差別。現有的南網計量典設計量方式分為高供高計和高供低計,原來多年前采取了加裝參考計量的方法防止計費計量裝置出現故障或出現竊電的追補電量依據,或對比判斷是計費電量和參考電量出現差值,以此作為判斷計費計量的裝置故障還是用戶是否存在竊電行為的參考依據,這種方法在當時是一種較好的防竊電方法推廣,但這種設置是無法判斷用戶是用何種方法竊電,又在那個時間竊電、竊電的時間長短等竊電過程取證都無法確認,在處理用戶竊電時就遇到計不清、說不清的局面。所以,在舉證竊電過程中,就必須全面、準確、無誤的記錄下竊電的方法、時間和竊電前后的變化過程。2010年新會地區專變用戶已全覆蓋安裝了負荷監測終端,該終端是串聯在主計量的二次回路上,且在供電局主機系統上可以準確記錄了二次回路上的電壓、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等數據,對用戶可能竊電的時間和竊電前后的變化過程有了準確的全過程監測報警功能。
2.用負荷管理系統實施負荷動態監測
2.1負荷控制管理系統是在電力配網自動化負荷控制系統職能轉變產生的獨立的后臺系統,防竊電計量監測是負荷控制管理系統的應用功能中的比較法進行。系統的計量監測是24小時全天候實時功能,系統計量監測設備包括供電企業的電能計量裝置、負控裝置防竊電模塊模擬電量采集器等。負控系統正常運作時,計量裝置抄錄的保存電能數據和防竊電模塊抄錄的電能的數據,以15分鐘的周期通過無線網絡向供電企業主機發送負荷打包數據情況,并形成兩條詳細的每刻鐘負荷曲線,用于后臺分析系統自動兩條負荷曲線的偏離值是否正常。
2.2 負控系統的工作原理:將計量裝置的電能測量數據與負控防竊電模塊回路的電能測量數據同時傳回后臺主臺,用系統獨立的防竊電軟件進行對比分析,當發現兩條負荷曲線的偏離值超出異常范圍時便報警。防竊電軟件自動生成給出用電異常的電壓、電流、有功、無功的時間點清單,由用電檢查人員進行詳細分析 。如發現用電異常有竊電行為可能后,立即啟用負控管理系統的實時監測功能,24小時全過程監視該用電戶的負荷對比曲線,一旦發現兩條曲線對比異常(圖1、圖2),便可以聯合公安電警立即進行強制進入檢查,查找現場證據。
2.3 采集以上兩條負荷曲線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利用配變終端的內存功能將計量電能曲線和負控模塊回路曲線存在終端內,在每日固定時間利用電力載波將數據召回測,系統整理數據后生成兩條曲線。另一種方法是利用負荷管理系統的實時數據共享功能,定時地將計量電能數據和負控模塊數據通過網絡發回。數據打包發送的密度可以設為15分鐘,半小時或1小時。系統整理數據后生成兩條曲線。負荷管理系統通過防竊電軟件能及時發現可疑竊電用戶,并且可以通過計量電能曲線和負控模塊回路曲線數據確定竊電起始時間。
3.負控系統反竊電具備以下幾方面技術點
3.1單獨安裝一套別于主計量回路的測量數據回路,該負控測量回路與主計量回路共同測量用戶的用電數據,用戶負荷變化而反映出的電壓、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等變化應是一致的。
3.2 通過信息網絡建立一套從負控終端至供電企業后臺的主機的通信信道。負荷管理系統通常采用的是無線電話卡、有線電力載波、485專用有線或有線電話線路通信信道,無線電話卡(SIM卡)采用4G互聯網網絡進行數據傳輸,覆蓋范圍大,基本不受地域限制,數據掉包后可重新發送,后一時間節點發送的數據包包含前面掉失數據包,所以應用上基本以無線4G網絡通信較為優先。
3.3由于用電戶數量較多,以往通過用檢人員人工分析用戶負荷數據是無法完成的工作量,而且數據分析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大打折扣。而負控管理系統配合防竊電專用軟件就可以實時對大量的實時數據進行分析,及時比較出用電異常用戶及異常時間節點及用戶清單。
4.負控管理系統反竊電功能優點
4.1 通過負控管理系統采集生成電能數據的兩條負荷曲線,防竊電軟進行分析和比較數據,及時發現計量異常,在異常的時候及時查處,改變了傳統的反竊電方法只能事后發現且無法取得準確的竊電時間、竊電數量、竊電途徑限制。負控系統的實時監控有利于及時發現竊電行為,并為提取用戶竊電的證據手法 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4.2 通過無線4G網絡、電力線路載波或485有線通信,可以足不出戶,利用系統后臺自動運作深入監視每個用戶,可以掌握用戶的用電全過程;可以實現系統自動巡測,數據采集時間周期都小于15分鐘。也就是說供電企業有一雙遠程的千里眼,可以做到每15分鐘就可對管轄范圍的用戶檢查一次用電情況,這是靠傳統用檢手段無法完成的。
結語
用電戶的素質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各種竊電的技術手法會層出不窮,越來越高深,也帶來了可能產生高科技竊電的隱患。所以供電企業用電檢查人員未來的反竊電任務會更加艱巨。電力負荷控制管理系統也會隨著科技進步不斷完善,在未來的防止高科技竊電工作中會起更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祝小紅,等. 防竊電和反竊電工作手冊[M].北京:水利水
電出版社,2006.
[2]曹宏宇,王梓驁.電力負荷管理系統的建設[J].信息技術,2008(10):79-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