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波
(鄧州市人民醫院 普外科 河南 南陽 474150)
甲狀腺全切術與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的效果比較
梁波
(鄧州市人民醫院 普外科 河南 南陽 474150)
目的探究甲狀腺全切術與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NG)的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鄧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78例雙側NG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行甲狀腺全切術,觀察組行甲狀腺次全切術。統計兩組治療效果、手術情況(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69%(3/39),低于對照組25.64%(10/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23,P<0.05)。結論甲狀腺全切術與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均可取得顯著效果,但甲狀腺次全切術手術時間較短,且可明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甲狀腺全切術;甲狀腺次全切術;結節性甲狀腺腫
結節性甲狀腺腫(nodular goiter,NG)是指散發性甲狀腺腫與地方性甲狀腺腫晚期所致多發結節,而雙側NG為其常見類型,多伴有乏力、心悸、心率失常或體質量下降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囊性病變,進而導致局部纖維化或鈣化,影響患者正常生活[1]。手術為雙側NG主要治療方式,其手術方式有甲狀腺次全切術與甲狀腺全切術。相關學者研究表明,甲狀腺次全切術與甲狀腺全切術均具有良好療效[2]。本研究選取78例雙側NG患者分組討論,旨在探究甲狀腺全切術與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雙側NG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鄧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78例雙側NG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男10例,女29例;年齡25~50歲,平均(37.50±10.02)歲;觀察組男12例,女27例;年齡26~52歲,平均(36.25±8.2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均經CT和彩超檢查診斷為雙側NG;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伴有心肝腎功能障礙者;伴有心血管疾病者;伴有全身疾病者。
1.3治療方法對照組行甲狀腺全切術。采用區域神經阻滯麻醉,顯露甲狀腺,分離上極血管,結扎上動脈、下動脈、中靜脈及下靜脈。由患者氣管間隙入手,于甲狀腺內外側做分離處理,顯露氣管食管溝及甲狀腺背側,提起甲狀腺上極,去除兩邊側葉。觀察組行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操作方式與對照組大致相同,但此手術方式會保留腺體組織及甲狀腺背側包膜。
1.4觀察指標①統計兩組治療效果。顯效:該病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且甲狀腺功能各項指標檢查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該病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且甲狀腺功能各項指標檢查趨于正常水平;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甲狀腺各項功能指標檢查結果無明顯改善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統計兩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并記錄并發癥發生率。

2.1治療效果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手術情況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2.3并發癥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69%(3/39),其中包括1例聲音嘶啞,2例甲狀腺損傷;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5.64%(10/39),其中包括3例四肢麻木,2例聲音嘶啞,3例甲狀腺損傷,2例甲狀腺功能減退。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23,P<0.05)。
雙側NG作為甲狀腺多發疾病,具有較高發病率。飲食、遺傳、碘含量均為其致病因素。研究指出,甲狀腺組織增生是導致雙側NG發病率升高的主要因素[3]。由于雙側NG治療時間較長,致使整個甲狀腺發生病變結節,最終演變為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惡變[4]。以往臨床多采用藥物治療,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采用藥物治療時間較為漫長,且復發率高,難以滿足臨床預期。
甲狀腺全切術可最大程度去除病灶,但由于頸部解剖結構較為復雜,導致術后易出現并發癥,且多數患者需長期口服甲狀腺類藥物。甲狀腺次全切術可有效降低對患者自身損傷,針對性去除病變組織,減少并發癥發生情況。吳瑞正等[5]研究指出,采用甲狀腺全切術與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雙側NG患者均具有良好效果,且采用甲狀腺次全切術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原因在于甲狀腺次全切術中不分離下動脈,且不暴露喉返神經,故可有效避免損傷喉返神經及形成瘢痕,從而降低遲發性聲帶麻痹發生率。此外,不解剖氣管食管溝可有效降低手術刺激及手術難度,進而縮短手術時間。胡曉東[6]研究指出,采用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雙側NG合并橋本甲狀腺炎(HT)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手術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此結果說明兩種手術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療效,且行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雙側NG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綜上所述,甲狀腺全切術與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甲狀腺次全切術手術時間較短,且可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1] 胡玉輝,向科妍.全乳暈入路腔鏡甲狀腺全切術與開放手術治療多發性結節性甲狀腺腫的臨床對照研究[J].華西醫學,2014,29(3):499-502.
[2] 顧筱旻,馬宇園.手術治療多發性結節性甲狀腺腫45例療效分析[J].貴州醫藥,2014,38(11):985-986.
[3] 高全生,魏松鋒,李治國,等.甲狀腺全切術治療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的臨床效果[J].實用癌癥雜志,2014,34(11):1399-1401.
[4] 徐巍,王曉光,張科,等.結節性甲狀腺腫術后復發的再手術方式分析[J].河北醫藥,2014,36(5):724-726.
[5] 吳瑞正,滕奔宇,陳培升,等.甲狀腺次全切術與甲狀腺全切術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的療效比較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24):4689-4691.
[6] 胡曉東.不同術式治療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合并橋本甲狀腺炎療效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8):862-864.
R 653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076
20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