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產業:投資熱中的冷思考

據說,沉香是眾香之首,又稱為“植物中的鉆石”。這個古老的東西,現在也激發起人們對財富的欲望。
2016年,沉香的各類展會遠遠勝過各類珠寶展會,這或許是市場一個側面的映證。那么,沉香,尤其是野生的沉香為何珍貴?它逐漸發熱的收藏與投資又有哪些“坑”需要我們注意?
波士財經注意到,沉香并非是一種木材,而是在特定的香樹上“結”出的固態凝聚物,成分包括油脂與木質。作為母體的樹本身沒有香味,這些樹受到風雨雷電等自然界中的侵害,在傷口的開放期被真菌感染,才會開始結香,三四百年后結到極致。
現在有收藏價值的,說的就是在自然界生成的野生沉香。古時候的中國,品香、點茶、插花、掛畫是四件雅事,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沉香文化則是四大文化,所謂“沉檀龍麝”便是雅士們的一種沉浸。
除與心靈體驗有關的香文化,沉香亦是一種珍貴的藥材。
沉香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廣東、海南,福建、廣西、云南、香港等地,而國外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可以說,亞洲是沉香市場的主要集散地。
投資,收藏,養生,近十來年,沉香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因為有了這些綜合的關注,其產業發展亦十分迅速。不過,暴利之后,跟所有傳統產業一樣,其產品價值也在回歸合理與理性。
沉香的藝術品與工藝品到現在為止也還是市場的一大熱門,跟進者并不少,應當注意的是,這個品類的收藏門檻不低,風險亦不小。
風險體現在如下:
一是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沉香產業的發展放緩,成交量也開始出現下滑。每個產業都會遇到階段性的調整,不僅沉香,包括緬甸玉石等也是這樣,而轉型升級對每一個行業來講,都不是件易事。
二是野生沉香資源稀少,大量人工沉香上市,使得沉香市場的價格體系需要梳理,相關知識需要普及。對于收藏者而言,這里面就有認知的風險。從大的趨勢而言,沉香國際出口管制政策仍然趨緊,越南等稀有產地的上等沉香基本已經產量不足10公斤/年。
對于收藏者而言上述兩個風險有時會導致收藏的致命失敗。因為,產業繁榮與市場活躍是關聯的,珍品需求與價值定位也是關聯的。
值得關注的是,大凡投資收藏領域出現新的熱點時,無不會出現因瘋狂熱捧而導致的價格虛高,而虛高的價格終會導致價格的崩盤,這其中貪高求大者將受害最深。
自宋代起,中國就出現了香文化的一種形式——香席,香爐、箸瓶與香盒都是香席的都主要構成,文人雅客不愛酒席愛香席,都是期待在過程中領受醒神的妙處。現在,投資者在香風中的清醒,亦是甚為重要。(閩商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