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切入
《英才》:中國電建在世界500強中迅速攀升200位,集團能夠逆勢增長的原因是什么?
晏志勇:中國電建2011才重組合并成立,可以說老子比兒子、孫子都要年輕。2012年參加世界500強評選就名列其中,2016年,5年提升了200位。
今天的地位,證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國資委推進中央企業重組決策的正確性,我們首先是享受了重組的政策紅利。
第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的空間。雖然經歷2008年的經濟危機,全球經濟一直低迷。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對13億人口大國來講,基礎設施還有很大空間。同時,基礎設施投資也承擔起了穩增長的重大任務。
再次,全球來看,發達國家都在想辦法由虛擬經濟往實體經濟轉型,甚至美國強調要重回制造業。發展中國家也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生,所以全球基礎設施也是一個大的投資方向。這就給我們帶來了機會。
從我們企業來講,中國電建的水電設計建設能力全球第一,可以傲視全球。同時,我們順勢而為,進行前瞻性的轉型發展,進入市政、軌道及高鐵等基礎設施、新能源、水資源與環境領域。
《英才》:中國電建有20多年走出去的經驗,海外投資經營過程中,你有怎樣的深刻體會?對于目前國家重點推進的“一帶一路”戰略,集團有怎樣的規劃?
晏志勇:很多企業出去,總是想著拿到活干,有工程,有錢賺,導致中資企業在外面出現無序的慘烈競爭。對此,我們明確提出并且實施了“高端切入、規劃先行,技術先進、質量優良,風險可控、效益保障”一套嶄新的理念,這也源于中國電建獨特的能力。
一句話來說,中國電建的核心能力就是——“懂水熟電、擅規劃設計、長施工建造、能投資運營”。這是我們獨特的優勢和能力。
這樣我們就可以高端切入規劃設施,從比重上來講,我們海外業務一直維持在四分之一左右,但是總量在漲。去年新簽的海外合同,300億美元左右,創歷史新高。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能遍地都是黃金,但不是你想撿就能撿到。走出去,是對這個國和人民的一種負責任,中國企業不是干一個項目,賺點錢。我們肩負著更強的責任心,想解決這個國家、區域某個領域或者整體的問題,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為今后可持續發展做出保障。
政府應該要組織一些必要的協調,我們想辦法也用市場規律,在政府的指導協調下組成聯合體,高端切入、規劃先行,就會做得更好。
我一直在呼吁“一帶一路”建設一定要加強規劃的研究,規劃的引領協調,否則,“一帶一路”建設有可能變成中資企業價格水平的競技場。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通過規劃來體現共商,共商不要拘泥于具體的線路,應該是政府層面提供條件讓中國企業跟所在國的企業形成合力來實現共建,最終共享成果。
大轉型
《英才》:西班牙ACS、法國萬喜集團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全球性工程建設企業,我們和他們相比還有哪些差距需要彌補?
晏志勇:建筑企業最終必須要大轉型。要把建筑企業打造成一家百年老店很難。仔細研究西班牙ACS、法國萬喜,現在的一大趨勢,就是承包業務大概形成它收入的70%,利潤的30%,反過來特許經營權形成營業收入的30%,利潤的70%。
逐步向輕資產化。必須認識到這個趨勢,建筑業今后可能更多地靠運營維護來獲取利潤。
中國電建正處于重要的戰略轉型期,通過創新,把工程承包和設計的能力延伸出去,形成能源電力、水資源與環境、基礎設施三大業務板塊。我們沒有特別強調建設能力,從戰略上集團更加強調投資,要成為全球領先的建設投資企業。
和這些企業對比,我們很明顯的一個短板,就是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很多國家長期受歐美影響,他們接受的是歐美的技術標準系列,我們還要去轉換,不是說我們的標準落后,沒準我們的標準比它先進,但它的技術標準也是行的。工程技術上沒有唯一解,工程建設和高鐵、工程機械等產品不一樣,工程理念上的差異非常多元。
《英才》:從報表上看,公司電力投資與運營毛利率高達40%多,工程承包設計只有11%,房地產開發毛利率21%。
晏志勇:確實如此。但是有一個問題,房地產、電力板塊,它占的資產比重很大,要研究毛利率背后的資產狀況。
比如說電力板塊,現在形成的資產占到了集團將近四分之一,也就是1000多億,每年形成的營業收入卻很小,單位固定資產的營收力并不高。
中國電建這樣的企業必須是重資金高流速的企業,所以我明確提出“三個三分之一”的資產理念。需要三分之一的資產來支撐建筑企業的日常需要;三分之一能夠形成穩定的收入現金流,用來抵御建筑市場的起伏,保證我的這個有飯吃,還能吃得比較好,抵御市場變化。還有三分之一,一定要讓它動起來,產生投資收益。
比如PPP再做下去,資產規模很大,拿那么多資產干嘛?能不能今年做200億,我再賣掉200億?老撾水泥廠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們這個項目投資的很早,現在還賺錢,很多中國企業都想去投資建廠,我就馬上提出可以考慮賣掉,必須賺錢的時候賣。
不懼高負債
《英才》:中國電建(601669.SH)的資產負債率在80%以上,怎么理解這種高負債運營?
晏志勇:第一,要把握的是安全,我的負債是安全的;第二,我非常清楚地知道不負債這個企業沒有辦法運行,企業必須要有投資行為,如果收益高于銀行的利息,未來就可以抹平成本,如果收益大幅高于利息,企業就能盈利。
現在的投資,包括PPP,建成的頭幾年都有一個黑賬期,正好是高息的時候,入不敷出,但一旦項目進入了現金流為正的時候,這個現金流對我來講完全就是凈收益。
中國電建的投資行為,絕對不能單純用投資機構的判定標準來判斷一個項目的可行與否。沒準對中國電建是可行的,有的項目自身有收益,如果我們不干,設備肯定就閑置,設備還要折舊,員工工資還要支付。所以應該站在整個集團層面來研究現金流和負債的問題。
《英才》:國際建材巨頭拉法基熬過30年的高負債,如今實現了高額盈利。
晏志勇:負債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不安全。我們每個項目都扛得過去。我現在正組織研究這些企業。
我們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可以采取多種手段來進行時間錯配,或采取一些金融手段進行。
今年采取了非常強硬的措施,我提了三個0.5和一個0.1,明確地提出成本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同比下降了0.5個百分點,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存貨占營業收入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
抗風險的同時提質增效。資產負債率比上一年下降0.1個百分點,120億募資完成后,到6月底上市公司負債率降低到了79.9%。
PPP項目其實是集合社會資本,加快解決原本屬于政府應該負責的問題。PPP本來就是長期投資的項目,中國的民營企業能做長投的還不多。
中央企業在這方面有優勢,長期投資我完全看好,而且中國電建擁有完善的產業鏈,因此能夠順利承接很多大規模的PPP項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