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元
整個過程,似乎從一盞燈出發,回歸到一盞燈,但背后,卻是新技術驅使下,照明行業顛覆性的革變
提起飛利浦,大家首先會想到日常生活中類似電吹風、剃須刀、電動牙刷這些小家電。其實126年前,飛利浦是做照明起家的,且先發優勢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1891年,杰拉德·飛利浦(Gerard Philips)和他的父親Frederik在荷蘭埃因霍溫創建了飛利浦公司。1892年,公司開始生產碳絲燈泡。隨后,杰拉德的弟弟Anton加入,并擴大了燈泡的生產,讓飛利浦公司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成為歐洲最大的碳絲燈泡生產商之一。
之后的百年間,飛利浦發展成為綜合性集團,長期活躍在照明、消費電子、家用電器和醫療系統等領域。
直至2014年,飛利浦發布消息稱,由于飛利浦的照明業務和醫療保健業務之間的關聯度比較低,為了提升集團決策效率,應對更加復雜多變的市場。計劃將旗下業務一分為二:照明業務單獨成立“飛利浦照明公司”,消費品和醫藥部門合并成“飛利浦醫療科技公司”,兩家公司將共同使用“飛利浦”品牌。
業務剝離后,飛利浦照明輕裝上陣,于2016年夏登陸阿姆斯特丹泛歐交易所,正式成為一家獨立上市公司。
整個過程,似乎從一盞燈出發,回歸到一盞燈,但背后,卻是新技術驅使下,照明行業顛覆性的革變。
依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中國淘汰白熾燈路線圖(征求意見稿)》(簡稱“禁白令”),從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這是淘汰白熾燈路線圖的最后一個階段,也為“禁白令”自2011年開始的五年緩沖期,畫下休止符。
白熾燈下線,理論上為節能燈、LED騰出了市場空間。但LED燈泡最主要部件是半導體芯片,對原本光學工藝上的要求不高,技術門檻較低,導致市場上一下子涌現出新興競爭者,大打價格戰。
爭奪戰中,包括飛利浦、GE、歐司朗在內的“全球三大照明巨頭”,傳統的技術優勢并未實現應有的價值,原有業務消耗的成本反而成為轉向新產品的阻礙;而后進的競爭對手沒有這些包袱,只專注于其中一個小的元器件,就能迅速地進入這個市場,市場也不斷向成本更低的國內廠商傾斜。
不止中國市場,縱觀全球,過去三年間,整個照明行業都在經歷一場加速洗牌。
2016年7月,歐司朗則將旗下以朗德萬斯命名的照明燈具業務,以5億歐元的價格出售給以木林森股份為首的中國財團。2016年8月,GE宣布在關閉美國肯塔基州萊克星頓的兩家傳統照明生產廠;9月,宣布退出亞洲和拉丁美洲市場。2016年,飛利浦照明的營收也一度收窄,由2015年的74.65億歐元降為71.15億歐元。
麥肯錫預測,到2020年,全球照明行業的年平均增速將從今年的5%下降至3%。僅僅靠賣燈泡賺錢,已經行不通了。
“LED改變了整個照明行業的游戲法則,LED產品的壽命更長,發光效率更高,如果仍停留在傳統照明時代關注產品的業務模式,就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飛利浦照明大中華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隨著芯片業務的出售與減持,飛利浦照明將更多資源集中到智能照明和解決方案等高利潤的市場。
“Hue”是飛利浦照明于2012年底推出的一款智能照明產品。除了與大多數智能照明產品一樣,可以通過APP自由調節顏色、色溫、叫醒服務等功能外,還可以通過手機定位功能,Hue可以在回家或外出時,自動地開燈、關燈或是改變燈光顏色;通過聯接互聯網,Hue 還可以實現更多智能應用,包括顯示天氣狀況,比賽結果,股票信息,電子郵件等等。
產品引入中國市場后,飛利浦照明用一系列動作,表明了其在LED智能照明方向上的決心與速度。
以最近一年中的幾次合作為例,飛利浦照明加大了與互聯網企業、IT企業的合作,協同開發智能照明產皮。如2016年9月,飛利浦照明與華為簽署合作協議,旨在保障飛利浦Hue家居智能照明系統和華為Ocean Connect物聯網平臺之間的無縫對接;11月,與小米簽署協議,飛利浦照明和小米按照7:3的股權組建合資公司,為小米智能家庭生態系統設計和開發智能互聯LED照明產品,所開發的產品將通過小米零售渠道銷售;2017年7月,飛利浦照明與京東旗下語音智能硬件產品“叮咚音箱”簽署合作協議,用戶可直接添加飛利浦Hue系列產品,并通過“叮咚音箱”的中文語音識別程序對其進行控制……
近期,在消費類產品展“IFA”上,飛利浦Hue智能照明系統宣布推出Philips Hue Entertainment服務,旨在將Hue照明系統與家用娛樂作更加緊密的聯結,通過Philips Hue Entertainment服務,Hue氛圍系統能夠與電影、游戲和音樂等家用娛樂內容同步變換照明氛圍色彩。同時,飛利浦照明在10月份向合作伙伴開放SDK等權限,希望與娛樂內容供應商合作共同推出這種服務,不斷拓寬業務版圖。
智慧城市的打造,需要充分運用感測、移動網絡與云計算等技術,整合城市關鍵信息并進行分析,以解決交通環境、公共安全、工商業服務等需求,這需要一個信息收集、處理的物聯網終端設備。而戶外照明系統,因著范圍廣、數量多的優勢,解決了物聯設備布點與供電兩大障礙,成為信息收發終端的首選。
那么,在有效規劃照明系統的基礎上,如何提升照明系統節能降耗的智能性,如何擴展收集數據、實時監控的功能性,如何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實現智慧城市建設……便成了需要解決的問題。
2014年,飛利浦在這一需求痛點上,推出了City Touch智能互聯道路照明系統。
簡單來說,City Touch是一個云端平臺,它以“智慧、開放、安全”為主要特色。在網頁界面的City Touch上,使用者不需要繁雜的設定與額外的網絡設備,只要使用專屬的賬號密碼就可以登入操作。硬件部份,由于可透過加裝模塊的外接方式與LED燈具結合,讓城市照明可以快速換裝成City Touch智慧路燈管理系統。同時,也透過開放API,讓軟件隨時保持更新。endprint
City Touch可讓路燈、監視攝影機與交通號志彼此交換資料,并可透過單一平臺進行監控管理。例如,在交通堵塞、車禍肇事或是發生聚眾滋事的現場加強照明,幫助駕駛避開風險、讓監視攝影機拍攝更清楚的畫面等。另外,經由數據搜集與分析,也能在夜晚犯罪率較高的區域提高路燈亮度,維護市民安全。
這一系統,讓管理者能擁有靈活的控制能力,滿足了智慧城市建設和城市治理的核心需求。一經推出便受到市場熱捧,至今,全球已有36個國家、800多座城市使用該系統。與此同時,City Touch還因地制宜,在落地區域采取定制化服務。
以美國洛杉磯為例,城市人口及街道數目眾多,需要能簡易管理和控制照明的連網系統。飛利浦City Touch協助負責單位以遠端管理每個連網照明裝置,持續監控照明狀態,減少夜間巡視的人力成本,也縮短維修作業的時間。此外,在路燈網加載聲學傳感器和環境噪音監測傳感器,可偵測車輛碰撞事件,直接向市應急通訊系統提供及時信息,幫助警察、消防和急救部門縮短響應時間,及早救助患者。
通過采集、共享數據,運用分析結果,智能互聯道路照明系統不僅推進了智慧城市的發展,也從根本上改變城市的治理方式。
不僅如此,在今年8月的聯合國特別會議上,飛利浦照明與世界城市數據委員會聯合發布的報告稱:通過使用智能互聯LED道路照明系統,美國洛杉磯2016年的能源消耗降低了63%,節約了九百萬美元的開支,并降低了洛杉磯每年因公共照明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共計47000噸,這相當于約10000輛載客汽車一年排放量的總和。
節能減排,除了LED照明技術本身的節能效果,以及City Touch系統對電網運行的智能控制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飛利浦將發展策略從“把更多燈泡賣給更多客戶”調整為“銷售與照明有關的整套系統”。安裝智能照明的路燈只是第一步,由于銷售的是照明服務,產品需要全生命周期的回收,這就倒逼企業通過提升自家產品的質量以降低維護成本,同時帶來了節能降耗、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效應。
在飛利浦照明大中華區相關負責人看來,通過商業模式的改變帶動循環經濟的發展,也是飛利浦對“碳中和”承諾的一種踐行。
在今年4月的世界地球日上,飛利浦照明首席執行官洪岸禮(Eric Rondolat)曾宣布,預計2017年底在大中華區實現碳中和運營,致力于到2020年實現全球范圍所有業務碳中和運營。
2017年,飛利浦City Touch flex智能互聯道路照明系統登陸中國市場。同樣是在云服務為主的架構下,系統再做了本土化的調整與升級。
首先,搭配高度擴充性的軟件應用,使城市管理者可通過手機、平版即可遠程即時監控或調試燈具,不僅能夠通過現有的電信網(GPRS)連接燈具,還能適應正在大力推廣的窄帶物聯網(NB-IoT)。而專網窄帶,由于安全性高,正是國內公安系統的主流通信網絡。直接嫁接,將大大提升安防監測的效率,為維護城市安定,打擊犯罪,保障交通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安裝燈具后,現場安裝工人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立即啟動燈具并將其顯示在控制系統的地圖上,方便在線管理。同時,該系統還具有高度兼容性,不僅能集中將城市道路上的所有路燈、投光燈、公園或高速公路上的燈具互通管理,還能通過兼容多種傳感設備作為輸入信號將道路照明系統與其他系統兼容連結。這一特點,使得未來智慧城市的建設,可以在城市現有的基礎設施上進行整合,大大降低了城市化建設的替換成本。
目前,City Touch flex系統以路燈作為物聯網的接入口,可接入包括城市應急系統、交通信號管理系統、安防監控系統、人流、車流、天氣檢測系統等在內的各種智慧城市應用,全方位支持智慧城市運行。據悉,首批CityTouch flex試點已落地常州、昆山、北京等地,逾1600套飛利浦LED智能路燈即將完成安裝調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