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娟
摘要:隨著云計算和網絡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已經進入到大數據時代。大數據財務戰略管理理念及時應用到施工企業的資金管理、招投標、風險管理、客戶關系管理和業績評價迫在眉睫。施工企業面臨著資金周轉困難、風險防范薄弱、內部控制不健全、資金籌措難度大等財務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對施工企業的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大數據;財務戰略管理;風險管理;資金籌措
經濟全球一體化和社會步入云計算、互聯網+時代,施工企業想要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須建立企業信息化網絡,制定符合大數據時代的比較完善的財務戰略。
一、大數據財務戰略管理的理念
二十世紀末就已經提出了大數據的概念,但是蓬勃發展還是在2005年以后。大數據的特點是集成大量數據,種類繁多。通過收集、鏈接,再利用特有算法和模型,經過一系列的處理能夠快速的得到有用的信息,幫助信息使用者實現戰略管理目標。大數據的處理速度相對來說比較快,而且大數據中數據的價值密度值相對來說比較低。這一概念自從提出之后,得到迅速發展,被各行各業所使用。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的大數據指的是通過對各項財務信息進行收集,發現問題與共同點,幫助企業解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管理問題,為企業做財務戰略分析的支撐,最終通過預測來參與決策。
二、大數據時代施工企業財務戰略面臨的問題
(一)財務戰略管理的數據收集系統不完善
在施工企業的財務戰略管理中,信息收集系統的建立至關重要。企業經常因為信息延誤而錯過良機。施工企業目前沒有一套完善并且能收集各項數據的數據管理模型,企業內部數據分散化,不能有效支撐財務戰略管理。
(二)信息供給與財務戰略應用脫節
由于相關信息供給不及時,致使企業不能根據市場和企業內部情況的變化來做出戰略決策。表現在得到市場時會盲目擴張,致使現金流出量增加、資產負債率上升、權益資本下降。當沒有市場時會立即采取剝離資產、精簡機構、節約資本支出等手段,來控制施工成本。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
(三)投資戰略把控不準,資源浪費嚴重
由于缺乏相關市場數據,導致施工企業對市場規模的把控不到位。主要表現在對某一地區、某一城市的建設投資資本的增加關注不夠,造成市場跟進不及時錯過很多投資項目。
另外,施工企業相似施工板塊所需要的周轉材料、工具器具、固定資產等資產的使用,人力資源的開發與應用,都可以再次組合,充分挖掘資源優化潛能。但是很多企業都是一錘子買賣。項目完工后可以再次使用的各項外購資源會被以極低價變賣,甚至當做廢品堆放,得不到再次利用,造成各個項目成本上升;專職人才,被派到不同的業務板塊的工程項目中,不能學以專長,致使施工作業效率低下,阻礙了施工企業的正常發展。
(四)籌資融資受到限制
施工企業的內部留存收益有限,無法支撐大型施工項目的資金墊付。致使企業更多的依賴外部資金,主要是長期貸款和短期借款的形式。當市場份額較大時,則進行長期貸款以換取資金的長期利用。在沒有數據支撐的情況,單靠手工統計需求,往往達不到理想的融資效果,一定程度上會加大企業的還貸壓力,進而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例如,PPP項目在施工之前都是通過融資方式向社會籌集資金。因為沒有相關數據的集合向投資人充分展示企業在項目的投資過程中的盈利能力,使得投資人在進行項目的選擇上不能很好的把握。
(五)內部財務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理制度,是企業財務戰略的基礎。目前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現:
1.缺乏對于企業內資金高利用率
在資金的使用過程中沒有結合大局考慮,產生了資金盲目使用,以及資金短缺而引發的施工進行不下去的情況,企業對于資金的使用缺乏全局性的把握,造成短缺與溢余兩極分化嚴重。
2.成本控制缺少有效手段
由于工程的施工周期比較長,無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信息的有效把控,施工單位對于未來材料價格、人工費走勢缺乏長遠的眼光,沒有大數據信息來分析,更沒有運用金融工具等手段來歸避風險。在施工過程中,對合同變更,相同條件下在同期市場的可比性不能加以分析,會加大企業的成本投入,導致利潤降低。
3.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
施工企業職工薪酬水平已低于相同行業同期市場水平,企業制訂薪酬政策,不考慮市場的變化和需求,缺少激勵機制,導致內部專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缺乏,人才流失嚴重。
(六)企業風險較大
風險是施工企業的特性之一,且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較大。主要表現在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如不確定的采購價格、人工費上漲,分包隊伍專業程度,供應商的信用程度,不確定的地層特殊地質、周圍建構筑物、地下管線、地下水狀況等都會影響施工。目前還是依靠傳統的方法進行相關的風險防范工作,遇到什么解決什么,不能提前防范。
三、解決方案和對策
(一)企業建立自身的管理模型
必須建立一套適合本企業的管理模型,來收集經營過程中的各項數據,分別從:收入管理(含變更索賠和清欠指標)、成本管理(采購管理、分包管理等)、資金(籌資及用資)、稅金管理、盈利能力、績效考核(子公司和職工)、閑置資產、技術手段、人才培養、市場調查、風險收集(按施工板塊分)等模塊進行收集數據,設有專門的管理機構,目的是提高效率、創造價值、節約成本。使各項數據指標的使用透明化,能夠及時發現企業財務管理的漏洞。
(二)對市場做出正確判斷
根據企業管理模型中的市場調查模塊、盈利能力模塊的數據,結合企業自身的在建項目和完工項目的盈利狀況進行分析,找出市場規律,對適合本企業的項目進行投標報價,對不適合本企業狀況、盈利較小及項目風險較大的項目不進行市場跟進,歸避項目經營過程中帶來的后續風險。endprint
(三)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
企業運行引入管理模型,在基礎數據處理階段進行共享處理,之前各個分支機構都會有專人進行處理,之后一個人就能夠處理多個相關數據。在由多人處理的情況下很多的流程都是重復進行的,引入相關管理模型后省去重復的工作,從而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數據處理速度。通過制訂適合本企業發展的薪酬政策,按專業對員工進行崗位調配,使員工術有專攻,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提高工作效率。
(四)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盤活資產,提高技術水平
在運用管理模型方法之后,各項數據顯而易見,從管理模型上統計的數據來看,根據施工企業內部活動的特點,對于可以進行周轉使用的物資、固定資產等,不必重復的購置新品,直接購買二手產品即可滿足施工生產的需要,這樣既減少施工生產成本,又使資源充分利用。
并且,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資料,來尋找施工項目建設過程中技術的經驗和不足,查缺補漏,管理模型的應用不但使個人進步,更使企業技術水平整體提高。
(五)對企業籌資融資方面的影響
目前施工企業的發展模式,無論采取哪種承發包模式,均發生前期墊資,運用管理模型進行數據分析,企業集團把控整體資金流向,將內部各分支機構的留存收益進行集合,留存收益先行墊資補充資金缺口,節約了資本成本。各子公司超額超期使用的資金,制定相應獎勵措施。內部留存收益不足的部分再進行外部融資。購置資產發生的資金流出,用租賃代替短期借款的發生,緩解資金壓力,并避免固定資產的損耗。
(六)企業施工過程中的風險防范
利用管理模型中的風險收集,企業集團要進行事件識別,對潛在的風險點進行分析。被拉入黑名單的供應商、分包隊伍,不予合作;對材料采購價格上漲提前了解其價格趨勢,采取提前訂貨等措施;施工現場的風險要素,采用適當的技術措施防范風險,并可通過購買保險的形式進行風險轉移。
四、結語
大數據的運用,可以幫助施工企業正確判斷市場需求,促使企業建立管理模型,實時防范財務風險,做好資金籌措,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將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棣華.構建三位一體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框架[J].會計之友,2015,28(07):8-11.
[2]薛崇梅.企業財務管理的地位及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J].財經界(學術版),2015(17):212-318.
(作者單位:中鐵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