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義香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管理當局作為單位經濟活動的主要執行者,面對紛繁的經濟活動、管理責任和管理風險都在不斷加大。本文從管理當局的經濟責任、內部審計的職能,以及內部審計相對于外部審計的諸多優勢入手,分析內部審計如何從自身職能出發,利用自身優勢,對管理當局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在不斷提高單位管理水平的同時,降低管理者的職業風險等方面起到保護性的作用。
關鍵詞:內部審計;管理當局;保護作用
對于實體經濟而言,在進行經濟或業務活動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價款的收支結算。而這種收支結算的財務數據,也就直觀的反映出了企業的財務和經營狀況,對于企業的績效管理、發展戰略的制定和項目的執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也是監督部門實施各類監督檢查的切入點。
由于在經營過程中,包含生產、經營、管理等多個方面,其內容較為復雜,管理當局很難直接通過對每個環節的掌握而控制整個經營活動,這也就使得在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定的風險,而這種風險如果不能加以妥善的控制,就會導致企業出現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要通過內部審計的方式,來幫助管理當局的管理者進行科學的決策和管理,從而實現管理當局的內部控制實施,讓管理者能夠更好的識別風險,提高單位的管理水平。
內部審計是在國家的相關規章制度的制約之下,在管理當局的管理下,獨立開展內部監督,并對單位管理當局人負責的內部機構具備監督與服務的職能,從而讓管理當局能夠更好的在經營過程中,對經濟活動進行管理和掌握,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戰略方向上的調整,使經營過程能夠更加科學、合理。本質上而言,監督是一種為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采取的一種手段,通過發現漏洞,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解決問題,從而更有效的降低單位的風險,提高單位的管理水平。
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內部審計通過分析單位工作中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再通過內部控制制度,對單位的工作流程進行監督和管理,通過在事前進行審計工作,而工作過程中進行監督和管理,在工作結束后進行分析,可以為單位提供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分析報告,從而幫助通過制度控制的方法,可以幫助單位管理當局進行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促使單位各項工作全面、有序、健康、持續發展。
由于內部審計具有檢查、監督和評價的特殊職能,使其在工作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內部審計對于單位的情況比較了解。首先,內部審計工作對于單位所屬的行業能夠進行透徹的分析,對于單位的背景、管理和運作模式也會有深刻的了解。其次,為了執行內部審計工作,會對國家相關的策略和制度進行了解。這也就使得內部審計部門在工作的過程當中,能夠對單位的財務、資金、管理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識別出其中的風險,并有針對性的提出參考意見,從而使得內部審計部門能夠更好的在工作過程中起到參謀作用。
2.內部審計部門不參與到單位具體的業務活動中來,這也就使得審計部門可以避免局限于某一環節,從全局的視野進行考慮,更客觀地針對工作過程中容易產生問題的環節進行檢查與分析,從而分析出工作和管理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并尋找問題產生的源頭,有針對性的提出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參考意見,逐步完善單位內控,降低管理當局的管理風險。
在管理當局日常管理過程中,內部審計部門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管理當局進行保護作用:
1.在法律方面,我國的《會計法》中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單位內部審計部門在執行檢查工作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是以管理者的角度,來對單位中各類經濟活動進行核查,代表單位管理當局對單位各項業務實施了管理監督。
2.單位能夠正確的進行決策,對于單位的經營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考核管理當局管理業績的重要指標。內部審計的意義不僅在于為管理者提供參謀意見,還可以在決策執行的過程中,對決策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和監督,從而合理的保證管理者的決策能夠順利的進行,讓單位的經濟管理活動沿著良性、持續的方向發展。
3.內部審計部門是按照單位管理當局的具體工作要求,對單位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通過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等進行檢查,來保證單位的經濟活動在法律允許的框架范圍內,避免違法亂紀的現象產生,從而促使單位能夠在合法的前提下運行和發展,同時,也降低了管理當局的履職風險,從而對管理當局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內部審計依據自身的專業優勢,能夠從專業的角度,通過有針對性的分析提供問題解決的策略,來給單位的管理當局提供重要的參考意見,從而提高單位的經濟管理水平,降低管理當局的管理風險,實現對管理當局的保護作用。
參考文獻:
[1]劉莉.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J].商業會計,2013(24):26-27
[2]吳春彬.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外資,2012(02):32-33
[3]周榮民.淺談公司管理當局與現代內部審計的關系[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0):31-32
(作者單位:江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