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天揚
摘要:隨著網絡經濟的風生水起,網絡購物更加深入人心,也已成為未成年人常見的一種購物方式。與此同時,因認知能力所限,由第三方支付行為所帶來風險隱患愈加難以避免。本文通過對未成年人視域內的第三方風險認知狀態與控制支付風險情況進行實地調研,總結提出以中學生為主體的未成年人在網購中潛在風險遭遇的四大成因,并以此提出如何規避來自第三方風險的支付警示與風險干預,幫助未成年人進一步端正網購意識,規范網購行為。
關鍵詞:網絡教育;未成年人網購;第三方支付;警示與干預
電商平臺的爆炸式發展,助推了第三方支付熱潮撲面而來,雨后春筍般的第三方支付企業也紛紛搶占市場,爭奪蛋糕,尤以阿里巴巴的“支付寶”作為第三方支付工具,憑借簡單、快速、便捷的支付通道閃亮人的視野,備受廣大網民寵愛。但第三方支付渠道畢竟也有別于傳統面對面的結算支付方式,只是在網絡環境中進行交易結算,無形加劇了消費者對交易支付結算的不可控性,由此帶來的支付環境安全性、網購當中風險性、物流配送及時性等一系列問題,成為規范打造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工作難點。
一、小荷已露尖尖角:來自未成年人第三方支付的市場調查
在網購風起云涌的當下,網絡購物備受未成年人青睞,受認知能力、是非辨識度能力所限,因網購導致的各類風險則更難以避免。未成年人接受新事物較快,熱衷網絡行為最投入,網絡購物行為更不容小覷,在此情形下,他們如何應對來自第三方支付的風險是本文立意研究的初衷。
本次調查以問卷形式展開,共向初中至高中等多所中學、多個年級的未成年學生發放700份問卷,采取集中交流與個別訪談的形式,盡可能涵蓋方方面面的信息,并在總結歸納的基礎上,剖析了來自第三方支付風險的成因來源:
(一)外在的環境影響
與傳統的支付結算環境相比,基于第三方支付的網購操作環境是貼近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互聯網,盡管有獨到的便捷之處,但終究屬于虛擬中的世界,與客觀現實的差異性導致網絡環境的影響風險在所難免。
(二)潛在的隱私制約
通常在網絡購物當中,消費者通過第三方平臺支付時,必須填寫銀行卡賬號、支付密碼等一些相關的個人結算賬戶基本信息,倘若第三方支付平臺不信守諾言,擅自保留或處置消費者這樣不公開的隱私數據,極有可能帶來消費者的隱私風險,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
(三)客觀的快捷支付
相對而言,第三方支付平臺成為網絡購物高速支付的“始作俑者”,為得到更加快捷的結算服務,消費者往往會選擇“快捷支付”的結算方式,不開通網上銀行,僅憑用戶名、結算卡號、手機號三種信息便可實現 “快捷支付”。固然結算快捷方便操作,但無形中也為盜用者降低了門檻,由此而導致用戶支付寶賬戶險象環生,被盜事件時有發生,消費者經濟損失屢屢出現。
(四)市場的物流競爭
電子商務運行模式中,買賣雙方的最終糾結點是能否有一流的物流服務。為爭奪市場,一些小眾類物流公司往往不惜低價承攬業務,導致服務評價千差萬別,質量信譽參差不齊。同時,很多物流公司與賣家并非簽署長期合作關系,倘有商品因物流造成損壞或丟失,勢必造成消費索賠難、消費者權益難以保障的局面。
二、百密難防一疏:未成年人視域內第三方支付認知警示
“隱蔽性”“潛在性”與“難以預知性”成就了第三方支付結算風險深藏不露的詭異特征,很多成年人消費者都難以控制,因網購所造成的人財物損失常有發生,更不必說處在知識成長階段的未成年人了。因此,未成年人視域內第三方支付風險的認知警示顯得至關重要。
(一)未成年人第三方風險支付認知因素的綜合比較
從調查中得出,環境風險與物流風險成為未成年人網購中第三方支付風險的認知熱點,認知成度普遍較高,其中尤以環境風險的認知最為突出,重視程度最高,達到綜合認知度的39.9%,達到29.8%綜合占比的物流風險認知緊隨其后;而與之大相徑庭,未成年人隱私風險與經濟風險的認知度普遍偏低,風險觀念極其淡薄,他們對隱私風險的不重視程度竟然高達76.2%,雖然經濟風險有所認識,但也含糊不清,不受重視程度同樣達到70.4%。
(二)年齡因素導致第三方支付認知風險的影響對比
青春期的初中學生,處在接收新事物敏感期,第三方支付結算安全接受教育機會較少,網絡購物作為未成年人購物的一種新興方式,在此年齡段表現最為踴躍,他們最容易接受網購這樣的購物新模式。而讓人憂心忡忡的是,網購中支付風險的問題在他們的意識當中還不十分確定。調查中發現,56%的初中生對來自第三方支付的風險認識僅僅停留于 “不確定”因素上,僅有22.8%的初中學生認為網購存在風險。隨著受教育程度與購物時間的逐漸增長,高中學生的第三方支付風險認識普遍有了明顯提高,已經達到新的認知層次,他們對來自第三方支付風險認知程度達到70.2%,以高三學生認知最高,已經高達77.4%。
(三)網絡購物經歷形成第三方支付物流風險認知的比較探討
僅以物流風險認知為例,網絡購物經歷對其認知影響較為明顯。通過調查發現,有過網購經歷的未成年人對第三方支付風險認知度通常要比同齡人高出很多。實例問卷中我們得出這樣的對比數據,每月網購超過4次的中學生通常會對發生在網購中的物流風險普遍“重視”,“風險”認知度程度接近60%,而每月網購少于2次的中學生,則對物流風險的認識程度僅能達到10.6%。
三、亡羊志在補牢:未成年人視域內第三方支付風險干預
為規避未成年人來自第三方平臺的支付風險,我們的全面教育必須及時到位,決不能含糊其辭,抱著等待觀望、僥幸的心理,要結合未成年人的成長需要,有針對性地做出相應的支付風險策略,系統進行全面干預。
策略一:動態關注網絡環境變化,切實反饋第三方支付信息。要密切關注網絡環境的動態變遷,及時捕捉第三方結算支付信息,并確保信息反饋的時效性。尤其對涉及結算支付環境方面的,都必須細致入微、爭取進一步把握。網絡時代知識與經濟變革發展的今天,前衛的知識浪潮無處不在,同時也為在校未成年人的自我學習與成長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豐富的知識寶庫和資源平臺必將讓他們大有可為,通過知識的不斷積累認知,逐漸成就他們的成長。結合網購實踐,使他們實時了解第三方平臺支付的變化發展,在認知風險、規避風險、化解風險中逐漸成長起來,一步步成長為網絡時代的合格全新一代。
策略二:著力提高風險辨識能力,穩妥把控第三方結算風險。日常學習中,重在強化未成年人網絡風險教育,以身邊的網購實例給在校未成年人現身說法,結合實踐,教育他們如何有效規避來自第三方平臺的支付結算風險,對每一次的網絡購物實踐中,能夠明確自身所處的支付環境、所使用的支付工具是否符合必要的安全等級要求,做到支付漏洞網站不登錄,商家支付鏈接不輕信,有安全隱患的WIFI購物平臺絕不輕易涉足,假冒支付及惡意網站決不點擊鏈接。
策略三:全面強化風險維權意識,鼎力維護合法消費權益。關鍵在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選擇上要突出支付牌照的落實重點,選擇合格商家“情有獨鐘”,將泄露隱私風險降到極致,一旦問題發生也方便維權;在支付設置上保穩求安全,支付限額合理設置,網購安全結算支付為先,支付工具突出安全性的重點選擇與使用,將風險隱患降到極限。
策略四:適時導入現代科技信息,系統夯實網絡風險教育。通過學校網站、微信及微博平臺的廣泛應用,采取知識競賽、有獎問答等形式系統展開第三方支付平臺安全知識宣傳教育。在此期間,信息技術老師也可結合教學實際,及時將第三方平臺支付結算安全教育課件結合到微課堂實踐當中,并結合校外網絡平臺即時充實學生實踐課堂。
策略五:緊密結合學校社團活動,綜合加強防范支付實踐。學校可有針對性組織一些社團活動,通過學習用具的網購活動,讓未成年人彼此交流實踐心得,取長補短,完成健康成長中必要的一段人生歷程。
參考文獻:
[1]陳宗元.探析第三方電子支付[J].金融科技時代,2012(07):62-64.
[2]馬妙明.從支付寶看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J].內江科技,2015.
[3]杜娟;孫志成.第三方網上支付洗錢風險及監管[J].經濟視角,2015.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