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廖嚴力
猶如捉摸不透的世界
時而晴空萬里
時而狂風巨浪
市場也有無常的變幻
敢於投身其中的智者
既能理智分析
亦要目光長遠
必須比市場先行一步
方能夠獲商機創業績
於金融界中開疆拓土
陳偉明先生勇往直前
從容審視析證券
精算數據贏財富
眼前展望的是一片寬廣的世界
深度剖析過往案例 奠定從業長遠目光
香港,擁有鄰近國家和地區不可替代的優越地位,因此一直是世界知名的繁華大都市和國際金融中心,在商業范疇中,還集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等殊榮於一身,與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兩大國際金融城市並稱“紐倫港”。 在這片熱土上奮斗的陳偉明博士,充分運用當地得天獨厚的市場環境所帶來的行業優勢,加以個人的勤奮努力,以及如炬的目光,在約二十年里締造了不凡的成績。他對香港的金融保持著樂觀的態度,一如入行之初:
“我從事金融行業之前還考慮了其他兩個行業,分別是電腦和環保。前者當時普遍被別人看好,所以誕生了很多做硬件、軟件、網站的企業和專業人士,但我覺得自己並不適合。再研究後者,我發現環保行業是很復雜的工作,涉及生物、化學等高深學問。最後我發現此時香港炒股比較熱門,自己也有接觸炒賣,心想不如自己就試試金融行業吧。”入對了行,個人的發展也能少些曲折。陳偉明博士報讀了關於金融的興趣班之後,就被業內豐富的知識、靈活的形式所吸引了,便開始投入身心研究專業,由淺入深地進行探索,成為一個金融業界的從業者。
學成之後,他入職一家外資投資公司,憧憬著自己未來技能與經驗不斷積累而成為業內能獨樹一幟的人才,卻不想一次大的考驗很快出現了!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從泰國爆發,泰銖貶值。接著菲律賓比紹、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等受此影響,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至8月,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兩個月後,香港、臺灣的市場壓力劇增。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數下跌1621.80點,跌破9000點大關。在11月受到沖擊的韓國更慘,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住了危機。而韓元危機又影響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結果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最後,東亞及東南亞都籠罩在金融風暴的陰霾下。
陳偉明博士當時入行尚淺,對一系列的市場波動仍不甚了解,但行業里彌漫的緊張氣氛,讓他也變得警覺起來。不過,他沒有因此慌亂,而是與公司共同尋找解決的方法,全體熬過了那個非常的時期。危機過去後,他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沒有虧損,反而按照公司的要求操作,賺了入行後第一筆比較客觀的利潤,因而開始思考,想找出藏在復雜表象後的原因。
“事情過去後,我常常回想當時的情況,希望能分析出索羅斯做了什麼,震撼了香港乃至亞洲。”陳偉明博士多次分析,發現是新馬泰日韓等國都為外向型經濟的國家對世界市場的依附很大。亞洲經濟的動搖難免會出現牽一髪而動全身的狀況。在香港而言,美國猶太籍的貨幣投機家喬治?索羅斯動用國際平臺,借港幣沽港幣,拉開美金與港幣的匯率,進而使得市場漲息過高,在市場上制造恐慌,樓市下跌、關聯的股市變得混亂。幸好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入市,中央政府也全力支持。一連串反擊行動終讓索羅斯無功而返,損失慘重,結束了這次突如其來的經濟災難。“這是我入行上的第一堂大課,對個人往後職業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隨著工作上的不斷進步,我參加了不同范疇的金融事務,如收購合併、股權爭奪、債券。也看到了很多人對市場變化的反應,以及同期他們的思維。”總結多年的案例,陳偉明博士發現,很多投資者其實是以不太理智的態度開展金融活動,他們或是專業能力不強、或是對市場作出錯誤的判斷,後來都導致了損失。因此,他有感而言“市場本來是一直在變化,要是投資者不理性,就很容易出現失誤。反過來,要是投資者思維與想法都比市場理性,他就可以脫離危險,去爭取自己想要的目的。”
今日,陳偉明博士可以在金融業內游弋,也是得益於上述常年從市場中總結的智慧,他以此謹慎執業,盡心服務客戶,幫對方實現獲利,也逐漸鞏固自己的事業。他建議投資者,一定要正確了解自己的投資理念是什麼,每逢與他人分享從業智慧,他總問大家,什麼是投資?你能否明確知道哪個渠道能獲利?用反問的形式來引導大家走出誤區,再尋到自己正確的方向。不難看出,陳偉明博士的工作,來自事業的成功,也有他助人為樂後得到的滿足,所以他獲得的快樂也是雙倍的。
增強與內地的互動 共同朝著世界邁步
沉浸在金融業的時間越久,陳偉明博士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了香港的優勢。而且他指出,雖然這種優勢顯而易見且難以被取代,但也需要人們加以善用,對接合適的合作夥伴,方可長期保持,使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名氣依舊。
尤其是自從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之後,香港的市場由服務六百萬市民的基數一下暴漲到面對全國十幾億同胞作基數,挑戰難度變大不少。從業者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及時調整狀態,容易會感到疲憊,對紛繁復雜的市場感到有心無力。另外,市場環境本身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結構與之前亦有所不同,若不能採用相應的方法應對,業務就會受到局限。對此,陳偉明博士提議,想要在今日金融業中立足,起碼要培養起敏銳的市場嗅覺、可用的資源以及良好的人脈,並虛心接納他人的意見,逐步完善自己,即使日後遇上較大的挑戰也因可以有備無患。endprint

“香港是現代中國最早接觸國外的城市之一,優勢突出,是全球資本融合中舉足輕重的中介角色,內地的市場很大,也需要走向更大的世界市場,不過因為接觸國外文化的時間不長,所以需要一個平臺。香港剛好符合這個條件,可以幫助內地企業與國外方面化解隔閡,協調雙方並實現合作、謀求共贏。”
內地的變化也引起了陳偉明博士的注意,日漸打開的國門以及經濟上的需求,一次次地帶給他啟發。有一次他在法國南部的尼斯吃早飯,看到旁邊是一位內地人正在與法國人談生意,雖沒有聽清內容,但他發現雙方的交涉似乎不順利,最後內地人拍桌離場,法國人愣愣地坐在位置上。陳偉明博士意識到,中國與世界的生意緊密度在升級之際,生意往來也多了,但由於文化方面導致誤解的出現,是不利於雙方的合作。資金流動自由、透明度高、法律健全的香港,可以充當很好的中間人角色,進而促進了金融服務的發展,可見行業前景樂觀。
“內地的金融業還需要進一步發展,他們需要香港進行專業的補充和推動。不過也有很多內地的商家希望快速走向世界,所以我們現在要服務的內地客人越來越多。”其中,陳偉明博士強調,內地與香港的投資理念是不同的,作為金融業成熟地區的從業員,則應該不止是幫助內地的客人盈利,還要讓對方了解香港的公司以及投資的價值,知道金融業的背景及內涵才能打造良好的合作關係。
職場上以專業服務客戶,生活中陳偉明博士用熱心服務社會,作為寶馬山獅子會的總務,他與獅友們熱衷於服務長者的工作,每年會與中醫骨傷協會合作,組織一兩次的中醫義診,為長者們保持健康,盡量減輕或避免病痛的困擾。另外他也是獅子會青少年交流基金的秘書,每年舉辦英文征文比賽時,他與團隊負責寫作及制定主體,並為贏得比賽的學生隊伍創造出國交流的機會。同時也安排香港家庭,給來港訪問的外國青少年居住,幫助年輕一代早早放眼世界。
“獅子會的工作,讓我認識責任感的重要。很多時候,團體安排一個人去做事時,可能他會覺得不公平,為什麼這麼多人會輪到自己。但在獅子會里,這種心態能得到改善,因為大家都在付出,都能看到受惠者的感謝,感受到他們的喜悅,所以知道自己做的不止是付出和對等的收穫,還有不用計較的樂趣。”這樣的心態,讓陳偉明博士愈加成熟、穩重,對工作、生活的觀念也與以前不同。
先行者,不僅要有勇氣,做別人想不到的事情;還要有智慧,能避開風險保護自己。在陳偉明博士的身上,能看出這種可貴的品質,幫助他穩健發展事業的同時,也維護了客戶的投資安全,印證了香港金融界的優點,“東方之珠”的榮耀,因此愈加光彩奪目。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