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望
【摘要】管理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作為中學校長,管理能力的高低、管理質量的好壞、管理思想的先進程度,直接影響中學未來的發展。文章通過探討中學校長管理中的剛與柔思維的應用,以期中學伴著社會發展的步伐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中學校長;管理;剛與柔思維;應用
優秀的校長可以通過剛柔并濟的管理制度,為在校職工和學生營建和諧、友愛、團結、進取的校園氛圍,并可依托學校發展全局,從小處著眼,從細節出發,在不斷開拓創新管理思維的同時,如一盞明燈照亮校園發展前進的道路。為了使中學在與時俱進中吸引師資,在顧全大局、公正公平的方式下開展管理工作,對中學校長管理中的剛與柔思維應用進行探討顯得尤為重要。
一、從整體出發把握中學發展時代脈動
一位優秀的中學校長也許并不具有較強的專業授課能力,但是一定具有宏觀的眼界、整體意識,并善于洞悉發展規律,在教育界以及社會發展大環境下能夠把握學校發展整體規劃,明確學校發展方向,為突破發展瓶頸以及創新發展道路做出科學決策。
所謂從整體出發,是指校長在進行有關學校發展的客觀決策前,應充分分析校園發展與當今時代的聯系、校園發展對教學現況的影響,以及教學現況的轉變是否會為學校帶來更好的發展等各個可能影響學校發展的客觀因素。校長作為管理者,雖然不用對校園內發生的大事小情都做到了如指掌,但是對學校發展規劃、發展戰略以及發展方向等綜合情況應做到成竹在胸,為學校的科學定位提供準確決策。只有在大的發展方向上不存在錯誤,校園才可以在康莊大道上越走越遠,并實現中學管理制度科學、高效的目的。
尊重事物發展客觀規律、教職工以及學生發展客觀需求,通過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平衡,乃至師生與校長之間的平衡制約,落實中學管理制度、目標引領等問題。這里的“平衡制約”其實就是一種“剛性”管理思維,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通過學生對教師的制約,轉變了教師在課上絕對主導身份,將課堂交還給學生的同時,也促使師生之間得以構建公平友愛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推動中學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教師之間的平衡制約,就可以避免有些教師因為各種原因而享受“特權”的情況,從而凈化校園競爭環境,為每一位教師構建科學合理的發展平臺,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為培養優秀的教職工管理隊伍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教師與校長之間的平衡制約,可使校長的權力得到約束、監管,在校長管理思想存在搖擺時給予當頭棒喝。雖然,校長與教職工之間的平衡制約看起來是雙方權責的掣肘,但是只要校長擺正姿態,利用客觀的態度來看待這種“剛性”管理思維,就可以在管理中不斷提升自身管理素質,將四面八方的意見匯聚成創新發展的土壤,為初中校園更好地成長提供豐富的養料。
雖然剛性管理具有客觀、公正、高效、科學等管理優勢,但是校長若是在對學生以及教師的日常管理中剛性有余,柔性不足,就如同一個走鋼索的人,當走到一定階段時,鋼索必定會因缺乏彈性空間而走向崩裂的悲慘境遇。例如,有些初中為了規范教職工的日常管理,規定教師必須在一天中進行三次準時打卡,否則就按照曠工處理,若有事不能打卡必須做出提前請示,并在校長詳細了解情況后給予簽字批準才允許延遲打卡或暫時不打卡。然而,教師也是正常人,也會出現一些無法及時提前通知卻必須處理的事情。這時候作為校長,就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從大局出發,根據教師平時的表現進行分析,并利用柔性形象對真正存在突發事情的教職工給予寬容處理,從而讓教師感受到校長的管理是基于對學校更好的管理,而不是為了處罰而處罰,為了管理而管理。我國作為法治大國,都有“法律不外乎人情”的俗語,可見制度管理除了具有剛性的管理性質外,也應具有柔性理念,讓教師與校長之間的溝通、相處更加融洽,促使教師因校長的個人魅力而認同校園發展建設制度。人是具有思維的獨特動物,冰冷無情的管理制度只能讓教師在壓抑的環境中感到郁悶,長此管理,易出現教師人心渙散、冷漠無情的消極現象。因此,中學校長在進行日常管理時,應從全局出發,合理運用、靈活掌握管理的剛柔思維,從而從整體出發進行科學決策[1]。
二、堅持“以人為本”的初中校園管理理念
商業巨頭馬云曾說過:“我是一個情商高、智商低的人,卻管理著一群智商高、情商低的人。”這啟示我們,成功的管理者并不在于管理能力、管理技術以及管理方法的優劣,主要是擁有情懷。而“以人為本”就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具有情懷的管理理念。學校以在校教職工以及學生為管理對象,“以人為本”強調校長在制定、實行管理制度時應以管理對象為出發點,充分表現出對管理對象的尊重、仁愛以及友善。管理制度的本質并不是懲處,只是明確作為初中校園的教師、學生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從而為學校營建“以人為本”的管理氛圍。校長作為學校管理領導者,合理高效地應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可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在制定管理決策時應從“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出發
雖然制定管理制度是校長的職責,但是為了使管理制度符合在校職工、學生等其他人員的日常需求,應將管理內容策劃權力下放給教師以及學生,促使校園管理更加貼合校園日常管理內容,打破校長依據管理經驗,閉門造車的管理現象。這種將管理決策交給在校人員的做法,就是在初中校長柔性管理思維正確引導下的積極成果。然而,校園管理制度的決定權最終還應在校長手中,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眾口難調,無論結合多少人的意見建議,作為以管理為出發點的初中校園制度一定會對一些群體帶來消極影響,卻可以帶領絕大多數人伴著時代的發展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因此,校長應從大局出發,結合實際情況采納具有創新意義以及管理效力的意見,對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創新。這種管理權力獨斷性就是初中校長管理中剛性思維能力的正確引導。
(二)在選用人才時采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人才作為社會發展的動力來源,對中學發展也尤為重要。為了使學校人才選用更具科學性、高效性以及公平性,校長作為學校領導,應采用 “以人為本”的人才選用管理方法。雖然,當今社會已不用如同三國時期劉備一般“三顧茅廬”聘請賢才,但是新時代就有新誘惑,校長作為“國家花園”的管理者,應明確只有辛勤且具有一定實力的“園丁”,才可以為國家培育出優質的“花朵”。選用人才時,應以教師自身條件為出發點,而不以校長的喜好或者人情的薄厚為出發點,從而確保師資力量符合中學發展需求。在人才選用過程中,校長利用剛性思維打擊人才競選負面操作,利用柔性思維鼓勵人才勇于表現自己、發展自身的優勢,為人才競聘營建公平、客觀、公正的氛圍。這樣,充分發揮中學校長管理中的剛與柔的積極作用,為學校的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endprint
(三)運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對學生進行管理
除了教師,學生是校長面對的另一個管理對象,而且是校長主要服務與管理的對象。在新課改的發展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角地位已經逐漸鞏固,這對傳統教育理念來講是極大的發展與創新。校長作為課堂教學內容最具影響力的組織者,應秉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運用剛與柔思維實現校園和諧、平等的學習生活氛圍。例如,對于學生穿校服這項校園管理制度就存在一定的人性化局限,初中生處于創造性強且不拘一格的年紀,雖然一些特定的校園規范有利于約束學生行為,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是傳統管理理念存在剛性過強的現象,嚴重阻礙了學生天性的發展。因此,針對校服這項管理制度,校長可結合柔性管理思維設立“服裝獨立日”,讓學生可在每周或每個學期特定幾天穿著由自己設計,或自己想要穿的衣服來上學,只要是具有一定意義,并具有一定表現力的衣服,就允許進入校園,進入課堂,促使校園管理在保持良好規范的同時也符合初中年齡段學生發展的客觀需求,使得學生在“以人為本”的校園管理理念下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2]。
三、勇于創新,不斷發展管理政策
創新是事物發展的不竭動力。校長只有具備極強的創新思想,才可以洞察校園管理疏漏之處,并結合當今社會發展動向以及國際上先進的校園管理理念,從而保障初中學??梢栽诓粩喟l展的狀態下得到不斷完善。創新與發展并不意味著對過去校長在初中管理中的所有制度、方法以及理念進行全盤否定,而需要校長結合實際情況對傳統理念進行批判式繼承,并融合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制度對校園管理進行完善,而這種繼承與創新的形式,就是校長利用剛與柔思維進行校園管理的體現[3]。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中學校長,應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并結合當今社會發展與學校發展需求科學選用人才,從全局出發制定管理決策,促使學校、在校教職工、學生以及校長均可在剛柔并濟的管理氛圍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磊磊.校長管理溝通能力對學校效能的影響機制——基于15所中學的調查研究[J].基礎教育,2016,13(05):47-53,79.
[2]程廣.探究新時期中學校長管理技巧[J].新課程·中旬,2014(06):11.
[3]夏育華.中學教育管理中校長與教師有效溝通的策略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