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Liu
主人:Colette Powell居港20多年,3年前與丈夫和女兒搬到西貢屹立小山上的三層高大屋里。女主人借過去布料采購的經驗與藝術觸覺,親自粉飾新居,一步步將之變成理想居所。
盛夏的香港,在鋪了日落圖案絲巾的沙發上慵懶地躺著,迎面吹來庭園的風,哪里都不去,已是透心涼。
來自法國的Colette Powell剪一頭短發,劉海兒整齊熨貼地落在一雙大眼之上,白襯衣上掛了一個小南瓜別針。她笑起來不失童真,比起許多都會女子,輕松有趣多了。這種好玩、活潑的個性亦反映在她的家居設計里。
“這座房子正是我想要的。”在香港住了20多年,隨女兒轉學,他們一家也從港島南區的赤柱搬到新界的西貢來了。它們都是灣岸小區,西貢離市中心更遠,因此也獲得了更大空間。“這里原本不過是一幢平淡無奇的西貢獨立屋:膠地板、封閉式間隔,悶悶的。”然而,愛藝術、懂設計的她看到了屋子的無限可能,于是找來建筑設計師商量,誓要把這乏味空間變成理想的家。
Colette一家時常外出旅游,多年來在世界各地搜羅了很多裝飾品和藝術品,需要足夠的空間來展示。Colette希望她的家可以反映屋主個性,卻又不想它像個展覽廳。所以設計師以水泥色墻作主墻,襯上灰藍色地毯與淺木色地板,中性的調子令大廳立刻化身為收藏品的完美背景,又不失一所房子應有的愜意。
餐廚區域位于客廳一旁,透露出主人生活激情的餐廳布置、臺階上工業風的啞黑色調廚房,讓整個生活區域富于變化,井然有序。
Colette曾從事布料采購多年,對布料的顏色、圖案、材質與設計可是大有講究。家里不少家具都是從舊居搬過來的,女主人用新的布藝,甚至布條,憑著一雙巧手重新將這些舊餐椅、舊沙發包裹出獨具風格的新風格。“我不希望家居設計過于時尚,所以室內環境大多以素色為主,再配搭好玩的單品,借色彩的層疊來表達自己的風格。”
女主人喜歡下廚,廚房以啞黑金屬為主調,整齊收納了她的烹飪用具。島臺之大儼如一塊巨石,給予Colette足夠的空間預備佳肴,同時也成為這個開放式設計里的一個自然區隔,低調地分開了用餐區與烹飪區。
我沒有偏好哪一種畫風,看到合眼緣的便買下。兒子Marlon是藝術家代理人,不時向我介紹新晉的藝術家或是好玩的新東西。”譬如樓梯旁掛的是曾梵志簽名版的《最后的晚餐》,大廳一隅放了法國藝術家Kidult送的雕塑,佛像油畫購自巴厘島……藝術對Colette而言,根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走上二層,書房正經八百的仿古酸枝書桌和半人半獸的雕塑相映成趣。半人半獸灰色玩偶“坐”在木凳上,“它們是我過生日時丈夫送的禮物,像不像《魔戒》里的精靈?”
要了解一個人,最明了的就是看他的書架。Colette家的客廳和房間都放滿了書籍,藝術的、烹飪的,無所不包。“曾經我很怕讓人看到我的書架,甚至會用紙包好封面。看一個人讀什么書,就能看穿一個人,就像自己赤裸在別人面前。”說起舊習,她頗顯靦腆,現在世面見多了,反而有了讓別人了解的坦然。其實,這家中的一草一物又何嘗不是她個性的投射呢?
“在天氣好的晚上,我們愛帶著食物和酒到頂層,用投影機放電影,在戶外享受我們自己的電影之夜”。百忙之中抽空在喜愛的環境中與家人、朋友舒心共聚,已是Colette一家最愉快的小時光,而漫步在家中,Colette說得出每個擺設、每幅畫作、每件家具的由來和故事,對她來說,這里的每一步都是回憶,也是希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