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鮮花

策劃前言
9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北京發布《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6)》,即墨市經濟基本競爭力位列山東省第1位、全國第9位,是江北唯一進入全國縣域前10強的城市。
即墨的崛起緣于近幾年的跨越式發展。
以“爭當全省縣域科學發展排頭兵、進軍全國縣域百強前列、加快建設開放型現代化城市”為城市的總體奮斗目標,經過幾年的跨越發展與創新突破,即墨積累并形成了自己全方位的發展優勢,城市的綜合實力、經濟結構、發展模式、創新動力以及基層基礎都呈現出良性發展之勢。
史稱即墨之饒,車轂擊,人肩摩。從盛于昔日的千年古都到今日現實中的江北縣域第一強,真正實現了“墨古名邑,亦可為今之名邑”的良久夙愿。
經濟轉型升級,通常也伴隨著城市分化。中國城市的發展已經告別了干城一面的唯GDP時代,越來越重視城市獨特的功能定位和經濟結構優勢。正如經濟學家林毅夫在其新結構經濟學中所強調的,一個國家、一個經濟體,包括城市,在產業升級、轉型中要有競爭力,其產業必須符合自身的要素稟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
即墨的崛起,即在于其對自身的清晰定位以及優勢產業的突破發展。把握時代機遇崛起的海洋科技新城成為區域的強力引擎,數干億級的汽車產業新城,基于傳統產業升級而來的干億級市場商貿集群,因即墨古城崛起的城市中心區,省級經濟開發區創智新區,即墨國際陸港,大沽河沿岸現代農業示范區,這幾大產城一體的重點組團立起了良性發展的江北第一城即墨。
解讀江北第一城即墨的崛起,對于轉型期的中國縣域經濟發展有著可資借鑒的重要意義。
跨越式創新帶來的良性發展
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總有其主基調,即墨何其幸運地以藍色為基調。
從一片漁村到一座宜居宜業的海洋科技新城,于即墨東部崛起的鰲山灣新城深刻區別于普通意義上的新城。
環海皆郡縣。中國靠海的城市不勝枚舉,身為縣級市的即墨卻幸運地成為海洋科技新城的承載地。中國藍谷是青島市著眼于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打造世界級海洋科技創新高地,在即墨布局的重點發展組團,目標是建設“青島驕傲、中國推崇、世界矚目”的海洋科技新城。即墨緊緊抓住了藍色發展這個重大戰略機遇,著眼全球吸納優質藍色發展要素,面向全域謀劃藍色經濟布局,經過近幾年的持續攻堅突破,累計引進建設各類創新創業項目260個,其中擁有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15家“國字號”科研機構和山東大學等16所全國知名高校的科研院所,引進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泰山學者等高層次人才300余人,承擔多項世界領先的海洋科研課題,呈現出“海洋+”創新要素、“國字號”“中字頭”科研項目、名牌院校、涉海涉藍精英人才等優勢要素快速聚集的發展態勢,成為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中確定的重點創新示范區。藍谷創新發展這一強力“引擎”,帶動即墨加快構建起了以藍谷為引領的全域藍色經濟發展新格局,成為全國海洋科研示范區和藍色發展先行區,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跨越提升。
經濟轉型升級,通常也伴隨著城市分化。有觀點認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至今,中國的城市已經發生了明顯分化。之前中國的大部分城市相差并不大,雖然體量不一,但外形類似,發展思路也類似,都是按照傳統的GDP等指標來考量城市發展。但隨著經濟升級步伐的加快,城市的功能開始分化。各個城市越來越重視城市獨特的功能定位和經濟結構優勢。而那些定位做得好,能集中資源在某些方面取得突破的城市,其發展的情形越好,潛力也越大。
按照“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即墨深入實施現代產業體系、特色精品城市建設“兩大戰略”,面向全域規劃建設了省級經濟開發區創智新區、即墨古城、青島汽車產業新城、即墨國際商貿城、青島國際陸港、大沽河現代農業示范區等重點組團,每一個組團既是現代產業綜合體,也是現代城市綜合體,實現了發展空間上的相互呼應、城市功能上的相互補充,成為加快城市發展、推動創新創業、實現宜業宜居的重要載體和支撐。
實現良性發展的即墨,在經濟下行增長壓力較大的形勢下,主要經濟指標持續保持了兩位數以上增長。2015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00.89億元,增長10.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3.05億元,增長17.7%;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907.66億元,增長15.2%。在山東省縣域經濟實力排名中,四年間上升了7個位次。
“千年商都、泉海即墨”積淀了眾多的榮譽:國家環保模范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版權示范市、全國知識產權示范市,服裝行業中國針織名城、中國童裝名城“雙名城”、全國深化縣城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市、全省縣域科學發展試點市、全省金融創新試點市。
新高度新起點
9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北京發布《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6)》暨全國百強縣案例報告,發布了《“千年商都”即墨案例研究——乘勢經濟新常態,力拔江北第一縣》和《“文明之都”張家港案例研究——踐行五大發展理念,轉型再塑輝煌》兩個縣域發展研究案例,即墨市為江北爭得縣域發展頭席。
全國百強縣(市)典型案例研究認為“千年商都”即墨的發展經驗主要有:因勢利導促進民營經濟升級發展、適時應勢通過招商引智實現跨越發展、優化環境發揮區域領先發展優勢、重點突出增強支柱產業整體帶動作用、創新轉型著力推動產業功能提升、前瞻布局培育經濟持續增長動力、勇擔風險以創新精神推動體制改革、謀劃高遠助力勾勒大青島城市藍圖。
研究認為,即墨的發展愿景應為“宜居宜業的藍色田園城市”“山東半島區域的重要節點城市”“中國探秘海洋的未來之都”,繼續實施“藍色跨越戰略”,推行進融入青島增進資源互通、藍色創新做強海洋經濟、產城融合力促職住平衡、總部集聚打造商務城市、功能再塑展示特色品質、品牌培育鞏固競爭地位、外引內拓實施雙輪驅動、區域協同強化節點作用等戰略舉措,將是實現全球海洋科技創新中心、中國海洋科技制造基地、北方最重要的商貿中心、半島城市群一體化的示范區、青島北部濱海休閑勝地等功能目標的根本保障,而加快青島藍谷等國家級重要功能區的建設,則是促使即墨發展愿景早日實現的空間戰略依托。endprint
在幾項指標中,即墨的排名是2016年綜合競爭力排在全國第9位和山東第1位,GDP規模排在全國第11位和山東省第1位,經濟增速排在全國第60位和山東省第2位。
由此,江北縣域第一強,將即墨同時推到了一個新高度與新起點。
千年古都 魅力之城
科技新城、產業新區塑造了即墨競爭力的硬朗骨架,而擁有千年古都基因的泉海即墨正在煥發出文化與宜居休閑之城的獨有魅力。
悠遠的歷史已如鴻鵠般飛遠,綿延的根脈與過往的燦爛卻深植人們心中,即墨在悠久歷史中積淀的厚重財富在默默等待機遇煥發。即墨幸運地迎來了這個機遇。
歷經變遷與動蕩,上世紀80年代,即墨古城的所在地上是規模龐大的棚戶區,歷史行進到2012年上半年,這片棚戶區迎來改造機遇,胸懷千年商都歷史情懷的即墨市委、市政府在歷經半年的調研論證之后,最終改造項目并沒有簡單拆掉之后原址建起高樓大廈,而是定位“疏老城、建新城”與建設特色精品城市戰略的重點民生工程。改造項目的安置區部分已經于2016年1月完成居民回遷安置,而核心區的古城復建依然在精雕細琢中的慢節奏中緩步進行。
10月初,商周刊采訪團隊在古城解說人員富有誘惑力的解說詞中登上即墨古城的城墻,抬頭即見古城周邊矗立起的現代化回遷樓群,暢想古城建成開放之后,周邊居民可以在城墻上跑步的新古交融的情景。徜徉在已經基本建成的東西門里大街上,從18座牌坊下走過,在一個個真實的歷史故事里清晰了此城此地的人杰地靈。
現代人復建一座古城,已經是屢見不鮮的商業行為,卻在即墨有了完全不同的注腳。拆遷最大的棚戶區卻拆出了一座有溫度的即墨古城,這個發生在今天的故事或將成為明天更有溫度的故事。青島這座城市里,隨處可以聽聞父親的爺爺從即墨遷來青島的家族故事。因著悠遠歷史走來今又復現的即墨古城,可以安放每一個即墨人甚至每一個青島人的老家情懷。而由此產生的文化影響力尤其值得期待。
10月17日,“2016青島國際海洋溫泉論壇”在即墨舉行。與會的全球溫泉旅游行業權威專家為即墨的中國海洋溫泉小鎮建設積極建言獻策。順應“健康中國”國家戰略要求,立足以海洋溫泉為中心的健康、旅游、養生產業,即墨市將打造中國海洋溫泉小鎮,以“溫泉+”為支點撬動健康及運動產業和全域旅游新發展。
國家旅游局8月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旅游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我國旅游市場規模穩步擴大,繼續領跑宏觀經濟。報告分析,下半年,旅游業將繼續領跑宏觀經濟。
正如經濟學家林毅夫在其新結構經濟學中所強調的,一個國家、一個經濟體,包括城市,在產業升級、轉型中要有競爭力,其產業必須符合自身的要素稟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
對時代機遇的緊緊把握,對自身優勢的深入挖掘,對厚重歷史財富的深刻復現,即墨正在立起一座魅力之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