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霞
寫在前面
建設海洋強國,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戰略號召,縱觀中國歷史,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海洋;海洋強國之夢,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近。面對浩瀚神秘的海洋,我國作為古老的農耕文明國家,起步較晚,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的路還很漫長。
山東省“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實施“透明海洋”工程,所謂“透明海洋”用較早提出這一概念的中科院院士、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的話來描述,是通過復雜的觀測和數據預測系統把海洋的狀態、過程和變化清晰表現出來。
人類對海洋的認識,遠不及對太空的認識。要探索幾千米的大洋深處,離不開強大的科技支撐,“透明海洋”需要科技之光去點亮。2016年9月底,青島海洋國際高峰論壇舉行,與此同時,全球海洋院所領導人論壇和海洋科技展舉行,從海洋科技思想的交流對話,到創新成果的展示,科技發展,關系海洋事業的興衰,已成為共識。
2015年,中國海洋發展指數為125.5(中國海洋發展指數是反映中國海洋事業整體發展的綜合幽旨數,由經濟發展、環境生態、科技創新、綜合管理、公共服務、國際事務與合作七個方面組成。中國海洋發展指數以2010年為基期,基期指數設定為100。),比上年增長4.6,“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速為4.6%。
海洋經濟,在錯綜復雜的經濟環境下,已經成為新的發展空間,盡管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但2015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依然交出了增長7.0%的答卷,占GDP的比重為9.4%。海洋領域的結構調整也在進一步優化,海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達到了52.4%,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海洋經濟的發展,與過去幾年海洋科技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國家海洋局副局長房建孟在2016青島海洋國際高峰論壇上說道:“海洋已經成為發展的重要引擎,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已經成為全球共識。關心海洋要從科學做起,從科學家做起;認識海洋,需要科技引領,我們對海洋還遠遠沒到了解的程度;經略海洋,需要創新作為動力。”
科技興海離不開全球協作
海洋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在題為“構建海洋觀測研究合作伙伴關系”的主旨報告中說,隨著全球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地球生態系統的健康和海洋可持續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吳立新長久關注海洋環境的變化,他認為,整個地球系統里,由于溫室氣體增加所產生的熱量盈余有超過90%被海洋吸收,被大氣吸收的熱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海洋減少了全球變暖的速率。而海洋變暖最快的區域恰好是人類活動最頻繁的區域。
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同一個世界,同一片海洋”,對海洋的探測研究不是一個研究所、一個國家能夠完成的,需要全球協作。“海洋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世界各國要攜起手來,關心海洋,認識海洋,才能共同經略海洋。”吳立新說道。
吳立新認為,現在我們國家正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技是創新的供給側,而人才則是科技的供給側,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海洋國家實驗室根據規劃布局共設立了8個功能實驗室、聯合實驗室、開放工作室、大型科研平臺等多個科研單元,依托這些科研平臺,通過實施“鰲山人才計劃”,海洋國家實驗室對面向全球選聘海洋領域高端人才。目前已確定首“卓越科學家”17人、“優秀青年學者”16人,并與約400名科研人員簽訂工作協議。
與吳立新持有同樣觀點的美國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所長瑪格麗特·萊思女士,也在峰會上表示,“過去十年海洋鹽度的變化,每年大約有2厘米的淡水注入海洋中,而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來自全球變暖,冰川融化。只有通過全球合作,才可進行全球范圍內的研發,從而得到科學有效的證據。”
據介紹,全球海洋科研國際合作伙伴組織名字叫POGO,共有來自20個國家的38個成員,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也參與其中。POGO最大的成績是開發了全球海洋觀測網ARGO系統,每隔5天會在海洋表面發射一個進行海洋監測的浮筒。目前為止有4000余個浮筒分布在全球的海洋系統中,覆蓋28個國家。未來,POGO系統將進行持續的海洋溫度壓力、海洋導電度、氧氣變化的監測,它不僅能監測氣候變化,還能監測其他的海洋數據。
“不能為產業服務的創新是沒有意義的”
海洋科技展覽會作為2016年青島海洋國際高峰論壇的一個板塊,以“科技經略海洋,創新實現夢想”為主題,旨在通過集中展示海洋領域的科技成果,打造海洋科技成果展覽展示和轉化交易的高效平臺。中國海底學之父、82歲高齡的金翔龍院士此次也來到會上,他表示:“創新驅動的成果如果不能惠及百姓,不能服務于產業要求,創新是沒有意義的。”
為了科技創新更好地與產業相結合,在此次論壇期間,山東海洋觀測裝備產業聯盟和山東海洋產業聯盟總部相繼成立。山東省區域發展戰略推進辦公室藍色經濟區建設指導處處長韓恩澤表示:“從2014年6月至今,我們陸續成立了海洋食品、海洋生物、海洋裝備、海洋化工、海洋動力裝備、海洋水產品精深加工等六大產業聯盟,海洋觀測裝備產業聯盟是涉海的第七個產業聯盟,國家‘十三五規劃鼓勵‘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山東省‘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鼓勵構建產學研用有機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這是大勢所趨。”
據了解,此前的6大產業聯盟集聚海洋優勢企業200多家,配套企業1000多家,形成了企業聯動、抱團發展的新模式。6大聯盟成立以來,做了大量的工作,海洋生物產業聯盟組織技術力量參與和推動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一“南極磷蝦資源開發利用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并取得了階段勝成果;海洋裝備產業聯盟成功舉辦了“極地冰區海洋工程裝備的發展及技術標準交流會”、海洋裝備產業青年論壇等。
山東海洋觀測裝備產業聯盟,是此次成立的省內第7個海洋產業聯盟,青島羅博飛海洋技術有限公司是加盟企業之一,總經理馬秀芬擔任聯盟的理事長兼秘書長,她介紹:“目前海洋裝備被發達國家所掌握,我國經過30年的研究,科研走在路上,產業剛剛起步,與國外差距較大,阻礙了我國海洋強國的發展。阻礙了安全海洋研究、保護與開發。為了實現彎道超車,必須將從事這個行業的優秀企業家聯合起來。第一批加盟的企業,全都是高新技術企業。”未來,聯盟將面向產品、市場和服務,做好專利池,做好標準,做好平臺,做好金融,通過創新的機制,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提升面對市場的創新能力,實現企業沖鋒,科研支撐的正常發展局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