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森林的城市是極富魅力的,擁有城市的森林是雋永美好的,林場、嶗山、青島,過去、現在、未來,由遠及近的眺望,從古到今的思考,這種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是每個青島人的珍寶。
在城市這座“水泥森林”中,人們最大的夢想是擁有一座森林,尤其對于霧霾彌漫、PM2.5爆表的典型城市來說,德國弗萊堡、萊茵這樣的森林城市令人羨慕不已。從2004年開始,國家林業局、國家綠化委員會開始促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截至2016年,全國有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96個城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2015年,青島也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擁有林場的城市
嶗山和青島,說不清誰為誰增色更多。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嶗山魅力的文化源泉是道教文化,而物質基礎就是嶗山林場。數十年來,正是嶗山林場的默默耕耘,林場自然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才逐漸形成了山川秀美、生物多樣、生態優良的森林風景旅游區。
很多人都以為嶗山的錦繡風光是大自然的饋贈,其實不然。20世紀三四十年代,連年的戰亂災荒,層巒疊翠的嶗山一度變得荒涼蕭條,荒山禿嶺,生態環境十分惡劣。1950年3月新中國成立不久,人民政府就提出了“荒山造林,造福人民”的口號,并組建了嶗山林場。嶗山林場最初在山下登瀛村租了幾間農舍,靠上級撥給的千斤小麥作辦公經費,全場8名職工背著鋪蓋、扛著镢頭上山安營扎寨,在瘠薄的山地上,開始了艱難的植樹造林。
山林場成立以后,經過封山育林、植樹造林、以木材生產為主到以生態建設為主幾個階段,成功引進了黑松、落葉松、火炬松等南北方優良樹種,豐富了樹種組成,擴大了闊葉林面積,現在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復層森林植物群落結構,森林覆蓋率達到64%,森林景觀優美,生物種類繁多。
據調查,嶗山林場有木本植物近400種,草本植物1100多種,豐富的植物為森林益蟲和鳥類提供了棲息和繁衍的場所,嶗山昆蟲種類有近千種,其中天敵種類繁多,對森林病蟲害的大發生起到制約作用,嶗山林場連續十幾年沒有發生林木病蟲害成災現象,基本保持了森林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電視里經常看到某地森林大火,某地森林遭遇病害大規模死亡的新聞,事實上也是這樣。尤其是人工育林,防火防蟲工作更是任重道遠。
據嶗山林場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過去嶗山林場由于缺少監測預警體系,森林病蟲害頻繁發生,上世紀50年代松干蚧首次在嶗山發現,給當時的赤松純林造成了毀滅眭的危害,60年代松毛蟲泛濫成災,黑松險遭滅頂之災。近幾年,嶗山林場加強了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在主要的林區和景點設立十幾個測報點,每個測報點配有測報燈、性誘劑、顯微鏡、解剖鏡等專門的測報設備和專業的測報普查人員,定期監測普查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動態和發展趨勢,對赤松毛蟲等主要森林病蟲害做出及時準確的測報,使防治工作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之上,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除治;對松材線蟲等危險性蟲害重點做好預防和監測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片森林,得來不易
嶗山豐富多樣的動植物使嶗山多姿多彩,吸引著國內外游客,而對整座城市而言,這片森林更是無價之寶。
后人也許無法想象在石頭山上栽樹的艱難。老林業人說,他們是見縫插針,在石頭縫里刨坑,把碎石塊撿出來,再把土填回去。那時候栽樹的土,都是大家用衣襟兜上山的。有時,還要從山下挑水澆樹。山上溝溝坎坎,有時連一塊平地也難覓,植樹季節好多天下不了山,晚上睡覺,七八個人擠在—頂帳篷里。上山栽樹扎帳篷時,草芽還未出土,栽完樹拆帳篷時,草已一尺多高了……
林場人最“癡”。下雨天,別人都往屋里跑,他們偏往山里鉆,淋得像個落湯雞。老林工們說,那是因為雨季栽樹成活率高。落葉松必須在每年11月栽種,氣溫有時在零度以下,用手扒開雪窩栽樹苗,手凍木了就在腋窩下暖暖。窩窩頭一咬滿嘴冰碴,渴了捧一口雪送進嘴里。既使這樣艱苦的環境,一人一天照樣能栽幾百棵樹苗。那時一心就想著完成任務,讓粒粒種子發芽,棵棵樹苗都活,讓山早點綠起來。當年的老林區主任季聞說過,我們要使勁栽樹,將來樹有多高,錢就有多厚。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幾代林場人的努力,嶗山終于錦繡起來。
嶗山生物種類繁多,南北方植物種類都有分布,2000至2003年開展了嶗山植物多樣性與保護的研究項目,對嶗山植物的種類與分布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采集標本7000多份,1500多個種類,發現了2種嶗山新植物,1個山東新記錄屬,15個山東新記錄種,219個青島嶗山新記錄種。
2004年,為進一步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防止外來有害生物的入侵,嶗山林場開展了外來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通過一年多的實地調查,全面細致地掌握了已傳入的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及本土危害嚴重的森林病蟲害對森林資源、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獲得了一批有價值的森林昆蟲標本和圖片,共采集昆蟲標本900多份,100多個種類,拍攝昆蟲各蟲態的照片580多張,為今后制定預防方案,確定優先實施林業有害生物工程治理項目,確保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
森林城市與城市森林
森林對城市而言究竟有多重要?據統計,嶗山林木年吸收二氧化碳54000噸,釋放氧氣40500噸(可供11.1萬人用一年)。青島地區20%的城市用水來自嶗山。同時它還起著防范災害性天氣的功能,作為抵御災害性天氣的天然屏障,沿海防護基干林帶有效地降低了臺風和風暴潮等帶來的危害。
青島離不開這片森林,所以不造林樹難,護林更難,嶗山林場從未退縮過。近兩年,在區政府財力保障的前提下,林場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恢復重建9處高山護林房,派駐人員24小時值班、巡邏嘹望。
按照“結構合理、素質過硬、作風頑強”的總要求,大力加強專業消防隊員的管理,實行準軍事化管理,集中食宿,全員上崗,24小時備勤。根據實戰需要和嶗山地形特點,采購配備現代化滅火隊伍單兵裝備建設和防火專用車、高壓水泵、風力滅火機等防火器材,提高火災撲滅能力。
除了重要的環境功能,嶗山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是審美。來嶗山觀光旅行的人,總會被這片森林的自然之美征服,而這更離不開林場的日常工作。林業工作千頭萬緒,今年以來,老山林場組織清理游覽區步行道兩側葛藤等纏樹植物,林木撫育清理5000畝,景區森林景觀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森林質量得以提升,森林生態效益顯著。
在保護珍稀樹種方面,大力加強嶗山鄉土珍稀樹種保護繁育,分別在九水、太清、涼泉建立苗圃基地,繁育花楸、野茉莉等鄉土樹種10000余株,成活率達到90%。此項工作得到省、市林業局充分肯定,將嶗山鄉土樹種繁育工程項目列為山東省暖溫帶珍稀瀕危樹種原地保存庫項目,下撥補助專項資金予以支持,對于保護嶗山珍稀瀕危樹種和嶗山生物多樣性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擁有森林的城市是極富魅力的,擁有城市的森林是雋永美好的,林場、嶗山、青島,過去、現在、未來,由遠及近的眺望,從古到今的思考,這種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是每個青島人的珍寶。
(本刊記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