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在青島華通集團流行著三句話:“思想的力量、資本的力量,團結的力量”,他們以此作為推動創新、實施創新的動力源泉,大大激活了企業發展的新動能,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效。
創新驅動發展
如今的華通集團與前幾年已經大不相同,在按照青島市政府要求接收融合了原益青、二輕、機械、紡織、聯社、海珊等資產經營公司后,無論從企業規模、人員、行業,都擴大了很多,但同時老國企的遺留問題也隨之而來。如果還是按部就班干,很難跳出老國企的困難境地,謀求新發展也是難上加難。創新發展很自然地成為了華通集團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工作的核心。
隨著深入了解華通,記者看到,創新在華通無處不在。華通集團的全面深化改革、創新驅動發展是全方位、跨領域、廣覆蓋的全面創新。在這種全面創新過程中,思維或者說思想、思路、理論創新始終是排在首位,華通人將這種創新力量稱為“思想的力量”,用這種力量引領著諸如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工藝創新、金融創新、文化創新等等,涵蓋了企業的全部工作。
由此,在華通內部也產生了許多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組織、新業態,顯現了可喜的創新成果。比如開世履帶公司運用新材料、新工藝,開發研制出新一代國際領先水準的橡膠履帶,可全地形、全天候、多型號適用坦克、裝甲車輛裝備,為我國國防建設作出突出貢獻。
以華通金控公司為核心的科技金融服務業務板塊,在實踐中不斷磨合,形成了“金控模式”,其所屬企業已累計融資擔保額過100億元,為企業提供還貸周轉金服務逾60億元,為企業節省融資成本近5億元,幫扶企業800多戶,扶持一大批創新企業落戶、立足、發展壯大,成為華通集團推動科技金融服務的一面旗幟。
其它諸如“大資管”資產管理模式、資金池和融資脫媒的資金管理模式、停車經濟形成新的內外配套產業鏈、信息化條件下的安全智能監控系統等等,都是在全局戰略支配下實施創新的成果。
力推新興產業
華通集團在“十三五”規劃上聚焦了一批具體的大項目,本著醞釀論證一批,研究儲備一批,組織實施一批的原則,華通結合正在推進和未來發展的重點工作,確立了一批重大民生、產業鏈再造以及科技創新項目,包括青島科技館、安順產業園、綠色鑄造產業園、秸稈天然氣、立體停車場建設、軍工電子產業園、海洋技師學院、智能產業園、大型綜合高端機械加工實訓基地、德國空客直升機、柬埔寨工業園、巴基斯坦鋼鐵項目等12個重大項目。
“三中心一基地”建設是青島市“十三五”國際化城市發展戰略中的重大舉措,華通集團作為青島市國企改革和產業發展平臺公司,不遺余力地參與“三中心一基地”的建設,主動對接,積極作為,梳理相契合、相匹配的項目資源,其目標是通過匹配建設華通集團的“十二中心三基地”,促進華通產業結構優化,力推青島市產業升級。
華通圍繞“創新中心”重點打造區域性VC和天使投資中心、智能產業創新中心;圍繞“服務中心”努力建成綠色鑄造工廠建設工程咨詢中心、工業模具3D打印設計與制造中心、生物質能源工程咨詢中心、城市停車經濟工程咨詢中心、區域性機械加工中心,力爭組建青島碳交易所、打造青島高端人力資源管理產業園;圍繞“海洋中心”投資建設海洋科普學術交流中心、海洋能應用技術開發中心、軍民融合科技創新中心;圍繞“先進制造業基地”籌備建設綠色鑄造裝備產業基地、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停車裝備產業基地。
如果說,十二個重大項目建設是華通“十三五”建設的物質載體,那么“十二中心三基地”建設,則是由項目建設到知識產權、再到標準制定的過程,是內涵式的提升,是華通重大項目推進過程中形成的“大腦項目”,是推動青島市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引導制造企業延伸服務鏈條、促進服務增值的重要舉措,充分彰顯了華通集團“資本的力量”,是華通人從創新理論、創新思想開始,在實踐中不斷創新、不斷總結所獲得的升華。
通過華通的—系列舉措可以看到,創新和轉型升級其實有一定的共性,創新在于破舊立新,轉型升級也是要和舊的東西告別,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說法,都是為了更好地發展。這種變革是企業生生不息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每天追求一點進步,積跬步以至千里,華通人這種工作態度,是設立高遠目標和宏大構思的底氣所在。
“華通資本”登上“三創”舞臺
華通集團響應青島市政府打造“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客之島”的號召,積極投身“三創”,形成了以科技金融服務、科技資本運營、科技創客孵化三大板塊為主體,全方位、多層面、多維度支持創新企業發展,對青島的“三創”戰略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自去年成功舉辦首季“華通資本·創業家”大型路演后,華通集團今年又成功舉辦一季,并冠名協辦了青島市第二屆“市長杯”暨華通資本創業家小微企業創新大賽及“千帆匯·華通資本”第三屆青島市創新創業大賽,被青島市創新創業大賽組委會授予“特殊貢獻獎”。這些活動為社會上有志于“三創”的創業者和創客給與引導和扶持,優化提升島城“三創”生態環境,受到了青島各界的一致關注和好評。
華通集團董事長姜培生曾對此總結說,路演不但是創業精神的展示,更是對集團員工乃至社會大眾的開放性“三創”教育,體現了華通倡導創新的精神、鼓勵創業的態度、支持創客的決心,“華通資本”這一核心品牌,借此登上了歷史舞臺。
“‘華通資本·創業家大型路演是激勵和引領華通集團和青島市‘三創工作向縱深發展的有效形式”,華通集團黨委書記劉甘霖女士如是說。
華通集團作為政府投資與資本運營的受托主體,“三創”工作有著先天優勢,又承擔著沉甸甸的社會責任。為了支持營造“三創”環境,華通集團還盡心竭力地投資改造舊廠房,建設“三創”孵化器。目前,華通集團建設的綠色鑄造孵化器、海納重工科技產業孵化器、“智立方”創意孵化產業園、華創國家級科技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等項目進展順利,有的已具備招商和入駐條件。
透過諸多項目我們可以看到,華通集團的“三創”項目和其它重大項目,普遍存在籌建難度大,投資大的問題,但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以跨界創新思維方式,集合優質資源,全力傾注于社會亟需、造福百姓、政府關注的焦點問題,對華通集團相關新興產業乃至青島市的經濟增長有著重要的拉動作用。
依靠思想的力量、資本的力量和團結的力量,華通集團創新工作搞得風生水起,頗見功力,起到了激活發展新動能的作用。華通集團以“科技創新”和“企業上市”為主線的發展理念得到充分肯定,正是這種定位和努力,成就了今日華通。按照這種趨勢,我們有理由期待,華通人會盡快實現把華通集團打造成為青島市乃至東部沿海城市中有較大影響力的、現代化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雙一流”的大型國有資本運營和產業投資公司的目標。
(本刊記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