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倫首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151-01
伴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腳步,新課程走進了學校,受到教師們的廣泛認同。打開新教材,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清新氣息,課程的開放性、綜合性與靈活性令人耳目一新。
從教學的角度而言,許多教師認為新教材 "知識面廣,呈現方式多樣,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內容豐富有趣,具有時代氣息,關注學生發展","教材靈活,突出人文性,希望與挑戰并存","內容生活化,形式美觀,趣味性強,主題圖內涵豐富,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自主發揮的空間大了"。
(1)通過使用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教師們感受到教材在知識的編排上與以往相比更加體現了新的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體現了教學資源的可行性,具有實用性、創新性和開放性的特點。與原教材相比,注意了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2)教材形式設計符合各年級學生年齡特點。教材的編寫中都采用了"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充分注意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以前的數學教科書,題目中的文字信息比較多,題目顯得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3)教材改進呈現形式,重視過程學習。精心設計教科書的呈現形式,改進欄目設置、圖文搭配、版面設計等方面,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例如科普小品等)呈現教材內容,適當設問、留白、引導,加大探索空間,安排具有綜合性、探究性、開放性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教科書的親近感和認同感。
(4)計算教學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過去我們計算的方法是單一的,現在新教材中計算教學體現了算法多樣化,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思路來計算同一道題,培養了學生解題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5)練習題設計體現兩“活”。一是貼近生活;二是開放靈活。縱觀新教材的課后練習題,你會發現:所有的練習題改變了以前舊教材中傳統的題目,新教材中的練習題不但圖文并茂,而且題目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見到的,有些是常用的。
(6)增加了有意義的實踐活動。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各冊教材設計了更多的需要學生自主探索,親自動手動腦進行設計與制作的活動。實踐活動的增加,不但豐富了學生的生活,而且能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7)教材滲透數學思想和人文關懷。數學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參與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識和能力,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進而奠定發展更高素質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能力是數學教學要達到的重要目標之一。
然而,在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教師們又感到了教學內容的一些不足與困惑:
一、教材所呈現的內容是否給教師教、學生學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如對一些概念、性質、法則、公式、解題方法有必要在教材或教師教學用書中以合適的方法呈現,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師教,而且有利于學生學。
二、教材所呈現內容重點、難點不好把握。由于教材給教師的空間較大,加之教師教學用書沒有詳盡分析,給教師運用教材造成較大難度。
三、在實際教學中,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較低年級有所下降,如何利用教材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之掌握數學學習方法。
四、部分知識點的出現比較突然,跳躍性大,缺乏鋪墊,加之教材中的練習量較小,如何解決教學中的"兩極分化"問題及弱勢群體隨著年級升高逐步增多的現象。
五、如何解決學生計算技能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的問題。由于教材將解決問題與計算教學溶入同一情景之中,致使教師在教學中如要顧兩頭,往往就會出新"芝麻、西瓜"都丟的現象。
六、能否在教材和"數學伴你成長"中增加一定練習,促使學生技能的形成、思維水平的提高,較好地解決教材知識容量大而練習量較少的問題。
七、如何解決好教材給教師空間大和教師用好教材的問題,使教師在運用教材變的容易操作些。
八、教師應如何處理平時教學和畢業總復習的關系,如何把握兩者之間的難度、廣度。
九、教材中情景創設,有時完全可以不用,但似乎又缺少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怎么辦?如五年級上冊分數的基本性質,用商不變的性質過度更簡單、快捷,還有必要用折紙嗎?
十、教材缺少對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個系統培養,致使學生面對問題所用策略、方法較少,面對這一現象,各年級教材如何系統安排,相互銜接?
十一、教材涉及的內容廣,由于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學生學習中掌握的不是很扎實,不是很深入,如此狀況,怎能面對越來越大的升學壓力。
十二、如何使教材中的實踐活動、實踐與綜合應用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如三年級下冊中的"森林旅游",五年級上冊P66"發芽率"。
十三、由于教材的課題多以活動的形式出現,加之教師教學用書相應的內容缺少必要的分析,致使教師對主題圖的編寫意圖分析、理解帶有很大的主觀性,教學中盲目性增大,如何解決好這一問題?
十四、教材中課題和對應的"試一試"、"練一練"、"填一填"、"看一看"、"說一說"的練習題,由于《教師教學用書》缺少響應的教材分析、設計目的分析(為什么設計此題,要達到什么目的)、特點分析、教學建設,造成教師教學盲目運用,使之練習達不到編者目的,最后導致學生的發展受影響。
以上是我們在教材使用中的一些感悟和困惑,新教材的使用是實踐新課程理念的必經之路。用好新教材,是落實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伴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與新教材的使用,教師們在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方面經歷了新與舊的碰撞,嘗試過失敗,也體驗過成功,學生們在一種全新的教學環境中,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個性得到充分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