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讓吉
摘要:空白是指給學生留下自主思考的時間,在教學中善于運用空白對學生的培養很有好處。就此空白的產生和應用進行梳理,是一種教學經驗的總結與概括。
關鍵詞:教學;學生;空白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222-01
1.何以可能:教學中的"空白效應"
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教育實踐的反復驗證,預留"空白"――給學生自我探索與發展的機會,才能順應新時代的人才需求。
1.1 素質教育理念:"空白"教學的大背景。當下,在終身教育思想和學習型社會理念的倡議下,我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正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關注學習能力的生成,重視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認為學習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對知識本身的掌握,更在于加深對知識思想文化內涵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的生成,并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規定了各科目的功能和目標。在此背景下,教學的"空白"藝術大有用武之地。教師在"讓學生的經驗在場"意識的引導下,有目的地"留有空白",提供給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的機會,讓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才能達到教師對學生的預期目標。
1.2 教學因素縱觀:"空白"教學的微環境。教學作為一門藝術,既需要有靜止的等待加工的課堂教學的載體――教學內容的支撐,又涵蓋了富有自身獨特個性的教師、學生的能動參與,且不論知識傳遞的手段與方法。可以看出,教學是一個動態復雜的過程,教學成效亦不是教師付出多少,就能收獲成果的簡單線性方程式。毋庸置疑,課堂實施不是一潭死水,它是師生各自付出努力,進行創造的過程,在解讀中與文本進行對話,探索其現實意義的旅程。因此,"空白"的尺寸拿捏如何,關系到教學是否處于最佳適度點。
擬將教學的因素大致分為主觀與客觀方面來說,客體的教學內容有主次之分,如果教師將教學精力和時間平均分配,"遍布撒網,沒有重點",學生的注意力有限,一堂課下來,什么印象也沒留下。主觀來看,就課堂參與主體的能動、自尊的學生個體來說,在教師發揮其教育機智有意識地使用"空白藝術"的前提下,能使學生激活已有的知識經驗,完善教師預設的"空白"。
2.在知識上留出空白,讓學生自我構建和完善知識體系
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講:"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只是微微打開一扇通向一望無際的知識原野的窗子。"在課堂上,把某些知識有意識地留下不講,給學生暫時性的知識"空白",或許能把學生的興趣遷移到課外,使學生迫不及待地到廣闊的知識海洋中去尋找、去發現。這樣不僅能開拓視野,增知啟智,更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的有效途徑。學生在課外探索過程中,如果能有效積累,并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這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另外,在課堂上留一些懸而未解的問題,讓學生處于暫時的不平衡心理狀態,促使他們課后進一步探索解決問題,并不是對于部分知識的舍棄,而是通過空白的設計去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通過自己的探索研究去獲得空白處的內容,從而達到對知識的掌握。而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正是留出空白,讓學生以其特有的經驗和方式對材料進行選擇、加工和改造,讓學生自己去構建和完善知識體系,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地位。例如初中語文課講形聲字的知識,關于形聲字的八種結構形式,教師可以只對其中某一種作分析,其余有意留給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和總結,學生會在探索中補充空白,形成系統的認知。學生在知識自補、遷移中不僅形成了良好的認知結構,而且培養了探究能力。
3.巧用課文的結尾空白,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我們初中的課文都是精選的一篇篇經典的美文,文章有的開頭引人入勝,有的文中扣人心弦,有的結尾言已盡而意無窮。這些都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極好切入點,尤其是文章的結尾還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如翻譯《兩小兒辯日》的結尾"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時,學生也像兩小兒一樣笑了。筆者見勢激問學生:"故事的結尾,孔子無法判定兩小兒誰的說法正確,還遭到了兩小兒的嘲笑,那么究竟哪個小兒的說法正確,孔子真的不是'多知乎'?誰能替孔子回答兩小兒?"本來學生覺得課文翻譯已經結束,學習也就結束。可筆者的系列問話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大家紛紛聯系自己地理課以及課外所學到的知識來解釋:其實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是一樣的。早晨太陽的背景是遠山、樹木,所以顯得大,而中午的太陽背景卻是廣闊的天空……日出時,光線斜射地面,所以溫度低,而中午的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是直射……孔子不知是因為那時人們還無法解釋這種自然現象;"孔子不能決"恰恰說明了孔子的誠實、尊重科學和實事求是的精神。這樣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及其人物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創造能力。
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青少年學生都有一種思維的積極性。他們對智力活動的興趣日益增長,不僅渴求知識,力求找到自己所關心問題的準確答案,而且對現實、思想和信念的力量有深刻的認識。而在教學中努力發掘課文的空白,引發學生的驚奇,恰好適應了他們的這種學習心理,可以達到啟迪思維的目的。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筆者還巧用課文中人物語言的空白,發展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巧用問題的聯結點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我們越來越感到,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以教師的知識體系來統一學生的理解,束縛學生的思維,抑制學生的個性,阻礙學生的創造。應尊重每個學生不同的知識基礎,獨特的理解方式和思維方式。endprint